【書摘】《北京共識》:爭取支持,數大為美

2016-08-11 18:09:33
中港傳媒

中港傳媒出版社

20140713110317214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宣布北京為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圖片來源網絡)

非洲的數量優勢以及集體投票的傾向,成為中國在多邊機 構中重要的支持來源。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一的票源和二分之一 的非結盟運動國家都來自非洲。這些票數在中國向國際奧委會 爭取二○○八年北京奧運時成為關鍵。

過去十年來,由於非洲國家的幫忙,聯合國內有十一項對 中國不利的議案被封殺掉。最近一個例子是二○○七年在人 權議題上支持中國的一項投票。南非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自二○ ○三年後快速增長,南非的礦產及鐵礦運往中國,換來中國的 設備及紡織品。

二○○七年,在聯合國表決一個譴責緬甸侵犯人權的決議時,南非出人意料地跟隨中國投了反對票,這在國際輿論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批評南非「忘記了聯合國在廢止種族隔離上的貢獻」。毫無疑問,北京已經和南非的精英 與政治人物建立了堅定的關係,而中國市場也成為許多南非公 司的重要目標(參見圖四·二)。

在此局勢之下,南非政府在二○○九年時拒發簽證給達賴喇嘛,他原本要出席在南非舉辦的一場諾貝爾獎得主和平會議,那是一場二○一○年世足賽的相關造勢活動。政府官員 指出,他們不希望破壞與中國這樣的主要貿易夥伴間的雙邊關 系。

政府發言人對路透社表示,達賴喇嘛的出席「不符合南非 當前的最佳利益」。此舉導致該會議組委會成員立刻通過一項投票強烈抗議,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圖圖主教,他譴責政府的行為「可恥」,說「我們國家不知羞恥地屈服於中國的壓力。」 最後,諾貝爾獎得主無限期的推遲這一會議,並離開南非。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根據歐洲議會外交關係委員會在二○○八年九月針對聯合 國的一份報告,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內,西方國家正發生一場 無聲無息的危機。支持中國人權立場的國家——反過來說,就是限制聯合國的人道干預以緩和人權災難、種族屠殺和種族清洗的國家——已從二○○○年的不到百分之五十大幅躍升至二○○八年的百分之七十四。九○年代,在聯合國大會上,美 國和歐洲在人權方面的立場享有平均百分之七十二的支持率。此後,該比例已經下降到百分之四十八至五十五之間。

聯合國大會

美國自己在這方面的數據上則更難看。美國國務院提交給眾議院的一份年度報告顯示,其他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中投票支持美國的頻率,已經從一九九五年的超過百分之五十,跌到十年後的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四十一個原本支持美國和聯合 國人權立場的國家,十年後已不再支持,轉而支持中國和俄羅 斯。

從非洲、亞洲到拉丁美洲,這份名單包含了一長串中國的商業夥伴,例如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博茨瓦納、佛得角共和國、中非共和國、科摩羅聯、埃及、加蓬、萊索托、馬拉維、 盧旺達、塞內加爾、南非、多哥、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巴林、不丹、約旦、哈薩克、科威特、蒙古、塔吉克、泰國、烏茲別克、巴巴多斯、玻利維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圭亞那、牙買加和蘇里南。隨著成員不斷的增加以及幾次關鍵投 票的勝利,許多國家陸續加入以捍衛傳統國家主權。近年來中 國和俄國在此議題上已經得到超過八成的支持。

世界貿易組織

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爭取非洲國家的結盟對中國也非常重 要。 WTO中有三十八個非洲國家,是該組織中最大的區域集 團。隨著中國贏得更多非洲國家的友誼,它便擁有權力挑戰它 所反對的特定規則。例如,中國一向積極爭取這些國家能授 與它完全市場經濟地位(market-economy status)的目標。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WTO 設計的特殊地位,有助於保護中國在 觸犯反傾銷條款時免受制裁。目前,美國和歐洲仍拒絕承認中 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這裡必須要做個簡單的背景說明,雖然中國一般而言被視為市場經濟體,然而它的兩大貿易夥伴美國和歐盟,基於中國政府仍明顯介入經濟,同時在破產和知識產權的侵害上仍缺乏有效的處理架構,拒絕在WTO 中正式承認其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在WTO的規範之中,從法律和貿易層面來說,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能帶來巨大利益的特別地位,尤其對像中國這樣的出口導向國家而言,因為它能避免其他國家發動反傾銷。

在貿易術語上,傾銷是指一個國家企圖以遠低於該產品在 本地市場的售價或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往其他國家,以確保 出口品在他國市場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當一個國家被控傾銷, 該案件會被提交到布魯塞爾的執委會貿易總署,在比較了該產 品在海外及本地市場的價格後決定是否涉及傾銷。一旦發現明 顯的差異,涉案出口國將被課以反傾銷稅。

像中國這樣部分是計劃經濟的國家,能夠操縱本地的市 場價格以配合海外的定價。然而,如果一個國家未能取得完全 市場經濟地位,執委會貿易總署就可以不採納它的國內市場價 格,而以其他替代國(如印度或日本)的價格及成本計算真實 價值。

華盛頓及布魯塞爾認定中國政府經常介入經濟,故拒絕 授與其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然而,前文提及的商業關係賦予了 中國可資抗衡的反制力量。俄羅斯、埃及、委內瑞拉、南非、 東盟及其他國家非常樂於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以求與中國進行商業往來。

因此,和軍事不同,在商業和貿易的領域,新興經濟體及 中等規模的國家以自身的權益為依歸合縱連橫,彼此簽署協議 或建立聯盟,逐漸侵蝕美國的優勢。中國的腳步逐漸深入南美 就是最好的例子。全球經濟危機之後,權力體之間的再結盟, 就強化中國與巴西的關係。

巴西總統盧拉(LuizInacio Lula da Silva)在二○○九年五月任內第二度正式訪問中國。這兩個國 家一拍即合,巴西富含天然資源,包括石油、錳、磷酸鹽、鐵 礬土、金、鐵礦石、鎳、鉑、錫、鈾、木材和水力,而中國對 此如飢似渴。巴西急於提升基礎建設,中國恰可提供投資與技 術援助。因此,中國毫無意外在三月時成為巴西最大的出口市 場。

類似的發展在其他拉美國家也屢見不鮮。兩個月後,中 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委內瑞拉與中國將在中國合資興 建兩座煉油廠。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和中石油簽署架構協議,包 括委內瑞拉計劃於於二○一一年每天出口一百萬桶原油至中 國。

德意志銀行一份關於中國投資於拉丁美洲的研究報告指出,僅在二○○三年至二○○六年之間,中國宣布一連串驚人的投資與合約:與厄瓜多爾合作探勘石油與安賽樂及淡水河谷公司(CVRD)簽署架構協議,在巴西共同興建鋼鐵聯合企業,預期投資金額十五億美元;以兩億美元買下秘魯石油公司;於阿根廷進行一項兩百億美元為期十年的投資計劃,其中八十億美元用於擴充鐵路運輸系統,五十億美元用於原油探勘;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簽署協定組成合資公司,計劃投入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投入四億美元於委內瑞拉能源設備,包括油田與天然氣田、鐵路及煉油廠設備;以十四億兩千萬美元收購厄瓜多爾石油資產;與古巴石油公司簽訂合約,共同探勘及開採原油,併計劃投入五億美元於古巴的鎳礦產業。

二○○九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不得不說中國正在拉美取得「令美國不安的擴張」,她對國務院外交人員說到,華盛頓即使不能接受這些國家領導人的所作所為,也應該嘗試去與他們做正面的溝通。 「上屆政府想要孤立他們,試圖培植反對勢 力,並希望說服其他國家把他們視為「流氓」國家,但沒有成 功。」

此外,與華盛頓對立的發展中國家已經發展出了一個共 同的交集。二○○八年多哈談判中,中國加入印度陣營,堅持 發展中國家可對富裕國家的農產品進口課予高關稅,使得貿易 談判陷入僵局。大多數南半球國家的代表迅速地加入他們的陣 營。

《中國日報》形容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那些易受發達國家 傷害的農民的堅定後盾。當然,北京的作法與其說是基於南半 球國家的公平貿易,還不如說是為了應付國內的需求。中國的 領導人需要確保本國農民能生產足夠的產品供應本地市場,而 避免進口農產品的削價競爭。儘管如此,多哈談判還是促成了 中印的密切合作,阻擋了西方國家的如意算盤。

在國際多邊關係領域,中國在兩個戰線上有了突破性的進 展。首先是中美兩國皆為成員國的國際組織,之前北京充滿疑 慮,認為聯合國大會、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被美國所把持。

第二條戰線主要在新成立的多邊組織。世紀之交以來, 包括東亞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和上海合作組織在內的許多新組 織不再邀請美國加入,中國在此尋求擴張本身的影響力。在這 些組織中,中國官員毫不猶豫軟硬兼施。

非洲及亞洲的外交官 曾私底下表示,中國以援助和貿易為槓桿,要他們與美國保持 距離。換句話說,假使他們未能配合中國的要求,將危及包 括外援在內的各項經濟計劃。

是地方撒

北京共識--中國權威模式將如何主導二十一世紀?(The Beijing Consensus)

著者:斯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

出版社:中港傳媒出版社

中文版出版日期:2011/04/01

售價:HK$92.00

香港輕新聞授權轉載,點擊觀看其他章節

發佈於 讀書
By 2016-08-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