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無中生有」還是梁振英「有權用盡」?

2016-02-25 13:42:15
倪一祥

香港輕新聞編輯

彭定康以牛津大學校監身份去年10月擔著黃雨傘參加學生活動。(fb圖片) 彭定康以牛津大學校監身份去年10月擔著黃雨傘參加學生活動。(fb圖片)

 

【香港輕新聞】前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星期一在Project Syndicate,以「The Closing of Academic Mind(學術精神的禁閉)」為題撰文,指為維持院校學術自主,各大學應有權選出自己的校監。他又相信,特區政府對本地大學的一系列動作,來源於北京政府,原因很可能是2014年學生積極參與佔領運動。彭定康在文中更指自己可能是世上擔任大學校監次數最多的人,因為他在出任港督期間,自然成為城內各大學的校監;彭定康透露,自己當年曾不滿這項安排,認為應由大學校方自行選出校監,但各院校不容許他辭職。

教育局:特首校監制源於彭定康

教育局昨日發表新聞稿駁斥,直指彭定康的論點「罔顧事實」。聲明指出,彭定康就任港督期間,1994年會同行政局批准,城市理工學院、浸會學院及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並確立(新聞稿英文版本為:reaffirm(再次肯定))由港督出任本港所有政府資助大學「Chancellor」的法定制度,而彭定康在他餘下的任期並未有修改此制度及法例,令該法例延續至香港回歸,所以特首校監必然制正是源自彭定康的決定。聲明又批評彭定康指「因為學生積極參與2014年的佔領運動,令他們就讀的大學要受懲罰,相關行動是來自北京政府」的說法,認為是毫無事實根據及無中生有。聲明又重申,香港的學術自由受《基本法》保障,特區政府亦一直致力維護院校自主。

陳文敏指特首任大學校監有很多角色衝突。 陳文敏指特首任大學校監有很多角色衝突。

 

「有權不用非特首」成梁振英特色

陳文敏昨日在「公民實踐論壇」中提及一國兩制及學術自由問題。他指從本港過往最少發生過3次干預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的事件,包括2000年港大民調風波及去年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均顯示學術自由的挑戰來自政府干預。陳認為特首作為大學校監產生許多角色衝突問題,例如若校監為大學向私人機構籌款等,容易有利益輸送的嫌疑。退休法官王式英同樣認為特首與大學校監角色有衝突,建議修訂大學條例,改為由三分之二校委選出主席。

此外,《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於今年1月初以題為《有權不用非特首 恩怨情仇揭新章》撰文,批評梁振英在港大校委會主席任命一事上有風盡駛,背離前朝「有權不會盡用」的作風。林行止指出,香港有8間大學由行政長官(前朝是總督)出任校監,但只有香港大學的校委會主席是不經校委提名和推薦,素來由行政長官自行決定。梁振英無視社會反對聲音,執意任命李國章為校委主席,則是有權用盡的好例子。

港大歷史系副教授管沛德(Peter Cunich)去年12月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亦提出,雖然主權移交前後,總督或特首任政府資助大學校監的制度沒有改變,但前後最大的不同在於對大學校委會成員的任命方面。管沛德指出,主權移交前大學會首先向總督提交一份提名名單,總督再從中任命校委會成員,但主權移交後,整個系統就變為由特首根據自己的意願任命。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6-02-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