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洪荒之力在花蓮

2017-03-12 10:30:52
劉稚茸

香港輕新聞特約編輯,資深傳媒工作者。

作者供圖 作者供圖

台北到花蓮,蘇花公路进入太魯閣國家公園之前,有一段美景「清水斷崖」。海水深藍純淨,岸邊山高兩三千米,筆直陡峭,靜穆大氣,深沉穩重,美到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六七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不斷擠壓歐亞大陸板塊。台灣島就此誕生和成長。至今此地的地球地殼變動還在進行中,所以,「地震伴隨著台灣島的形成和成長」。台灣的教育是:地震不可怕,要學會與自然界「永續共存」。

板塊學說是新學問,研究問世不足百年。人類在地球上佔據的位置亦如螻蟻,微不足道,人類歷史也很短促,數百年前發生的事已然不知,幾百萬年前人類還沒出現,猶如「夏蟲不可語冰」,看不明白的事物很多。

地殼上層一百公里厚的岩石是大陸板塊,岩石下有一到二百公里軟流圈,岩石浮在軟流圈的上面。地球的內核是火熱的岩漿,熱作用使板塊原始「盤古」板塊開裂、漂移、相撞、穿插、抬升,總而言之,數百萬年來,洪荒之力造就了壯觀的花蓮景觀——「清水斷崖」,台灣著名的十大景觀之一。

港人愛遊台灣,有人愛購物,有人愛消閒,這些卻不是我的至愛。有識途老馬在十年前對我說,不到花蓮等於沒去過台灣。尤其東海岸的自然景觀。雄偉壯闊,天然渾成,愛自然景觀者,應該去一趟。我不以為然,後知後覺,十多年因公去了七次台北,也沒趁機逛一下花蓮。

兩個月前,下決心花蓮自由行。在台北用6000元台幣包了一架的士,直奔花蓮。沿海岸線捆邊前行。從前聽過台灣民歌手胡德夫唱原住民民歌,歌唱「太平洋吹来的風」,深情感人。如今當真直面太平洋吹來的風,有著同樣的感動。海水的藍,比寶石更純淨。景色美不勝收。景區沿途有對景色形成和歷史故事的圖文宣傳板,有助遊人對此地有朦朧的遐想,且又有直觀的認識。「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深感不虛此行。

 清水斷崖開始,圖背後是隧道,開始進入花蓮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作者供圖) 作者供圖

清水斷崖開始,圖背後是隧道,開始進入花蓮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如果乘火車台北直達花蓮,得要參加花蓮本地遊或包架當地的士,反過來到此地,時間上有點重複浪費中。

人類的歷史太短,人類在地球上也太渺小。記得那本驚心動魄的科幻小說《三體》裡,有一個情節印象深刻:一個外星「人」,強大到類似宇宙主宰,每天的工作就像清道夫那樣,把宇宙裡那一顆顆有生命的星球消滅掉。隨手挑起一顆,一擲,此星球連同本身的物種即刻永久消亡在茫茫宇宙中。

「清水斷崖」竟讓我聯想起書中這個情景,是景點對地球的洪荒之力介紹得比較詳細之故?少有景點會從地球科學的角度來講解美景知識。引起我的興趣,回香港之後上網找資料,加深理解。

花蓮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洋板塊開裂之接縫處,兩板相相碰撞,而及菲律賓的海洋板塊在不幸無路可走之際,一頭插在歐亞大陸板塊之下層。於是,歐亞板塊被菲律賓板塊抬升起來,形成了筆直陡峭的「清水斷崖」的懸崖峭壁。

而且,由於兩塊板塊疊在一起,故而底座並不堅固,時而會發生輕輕的搖晃和錯位,據說一年兩厘米。於是,地震就發生了——難怪台灣地震經常發生在花蓮及其外海,大家習以為常,這種地震相比火山爆發的地震,心理上感覺沒有那麼可怕吧?

這樣的洪荒之力,聽上去頗似小孩子玩泥沙哪!

景區沿途有對景色形成和歷史故事的圖文宣傳板,有助遊人對此地有朦朧的遐想,且又有直觀的認識。(作者供圖) 景區沿途有對景色形成和歷史故事的圖文宣傳板,有助遊人對此地有朦朧的遐想,且又有直觀的認識。(作者供圖)

清水斷崖,怎麼看都是美!(作者供圖) 清水斷崖,怎麼看都是美!(作者供圖)

原文於2016年9月發佈在作者博客,輕新聞獲授權轉載。

發佈於 文化生活, 旅遊
By 2017-03-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