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香港保衛戰 「獨」魂不散?

2017-01-09 17:11:51
龍藝祥

香港輕新聞副總編輯

穿着古董軍服的年輕人在鬧市喚起市民對當年抗日捐軀軍人的懷念。 穿着古董軍服的年輕人在鬧市喚起市民對當年抗日捐軀軍人的懷念。

 

【香港輕新聞】「Watershed Hong Kong」較早前舉辦了四場名為「活着紀念碑」(living monument)的活動,找來了十多名熱愛香港歷史的志願年輕人,一絲不苟地穿上戰時的香港義勇防衛軍「古董」裝束,在中環渡輪碼頭等地方進行步操及立正,並向市民、遊人講解這段「香港保衛戰」的史實。

從表面看,這是一場紀念香港抗日戰爭及為港捐軀軍人的民間活動,《大公報》在上周四的頭版及要聞位置報道,將這些活動形容為「將『香港義勇防衛軍』包裝成『香港人軍隊』,為『港獨』虛構歷史」,更引述專家稱「這顯示『港獨』正由叫喊口號進入實質運作階段」。而創辦人葉坤杰強調,被指涉及港獨的參與者都早已經離開,認為相關報道沒有查明事實。

 

參與活動的志願者向內地遊客介紹活動的意義, 參與活動的志願者向內地遊客介紹活動的意義。

 

指紀念活動為『港獨』虛構歷史

從紀念抗日戰爭變成「港獨」成軍,究竟《大公報》揸了甚麼證據,作出如此報道?根據《大公報》的報道,指一眾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前編委如袁源隆、吳偉嘉、李啟迪、梁繼平等,均為「Watershed Hong Kong」的「創辦人」,直斥他們為「黑手」、「『獨』魂不散,透過成立民間組織『時代思進』入侵校園」、「將『獨論』潛移默化植入新一代」。

 

扮演軍人的年輕人重演當年渡海撤退到港島防衛的一幕。 扮演軍人的年輕人重演當年渡海撤退到港島防衛的一幕。

 

網站創辦人指從不鼓吹「港獨」

據《成報》報道,「Watershed Hong Kong」網上平台創辦人港大畢業生葉坤杰(Taurus)強調,由始至終都是他獨力經營這個網絡平台。對於無故被塑造成「港獨」分子,一個正面活動被「抹黑」,感到甚為無奈及可惜。他斬釘截鐵地表明:「我不支持『港獨』,也從來都不是『港獨』分子,亦不鼓吹『港獨』。我覺得目標應該是如何凝聚社會的力量,很多時候,這幾年太多政治及顏色的標籤,而這種標籤阻礙了我們如何去合作,阻礙了如何建設社會。」

內地遊客亦覺得此項活動有意義

就目前內地及香港之間的矛盾,Taurus說:「我覺得要互相尊重及互相理解,正如當天的活動,周圍亦有很多內地人觀看。我們向他們解釋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事情本身很有意義。其實大家都有一個『最大公約數』,內地及香港都可以達至互惠互利,其實大家都可以做得到。」

遭點名人士只在前年活動當過義工

Taurus反駁:「《大公報》提到的人,只是我們在2015年8月舉辦『香港重光紀念日悼念儀式』的義工,但去到2015年11月左右,或許是大家的理念不同,他們都已經離開了,只有我一人繼續推動保衛戰的歷史。」他補充:「一開始他們好像很有興趣,但完成了活動後,他們又好像沒有太大興趣,我見他們之後都很少『like』(在社交網站讚好)我們的東西。」

 

昔日的「香港軍團」是市民自願參加的軍事組織, 昔日的「香港軍團」是市民自願參加的軍事組織。(網上圖片)

 

「香港軍團」於1995年解散

香港義勇防衛軍是一支由志願兼職的市民組成的部隊,1854年成立,1995年解散。在香港保衛戰期間,日軍與駐港英軍展開18天的戰役,期間已稱為義勇軍的志願軍動員抵抗,當時義勇軍成員包括在香港居住的大班、一戰老兵及歐亞混血兒等,合共約1,400人。隨著香港守軍投降,義勇軍亦告失守,289名團員殉職或者失蹤。在戰後,義勇防衛軍獲賜封「皇家」,更名為「皇家香港軍團」。直至1995年,「皇家香港軍團」才正式解散。

《成報》指《大公》《文匯》繼續挑撥仇恨和對立

《成報》指《大公報》、《文匯報》如此熱衷在香港尋找所謂「港獨」線索及「港獨」新聞,是因為《文匯報》《大公報》基於多種原因,只能劍走偏鋒,反正在香港無人信,那就騙騙內地民眾,於是選擇了以香港市民為敵、欺騙中央的死路,大肆宣傳香港「港獨」,不計成本、不計後果,像賭徒一般瘋狂攪動和挑起內地民眾和香港民眾的仇恨和對立。通過一些港人反感的事件,挑起對習近平的不滿。利用「分裂」這張牌,來達到他們的目的,《成報》更指:日本辱華他們也沒有這麼用功過。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7-01-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