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特首選舉投票前最後檢討

2017-03-22 12:13:59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IMG_20170322_121009_processed_副本

經過周日選委主辦的特首選舉候選人論壇之後,3名候選人再沒有同台較量的機會;最後一戰,就是3月26日的投票,分出最後勝負。這場選戰已近尾聲,不妨做一個總結檢討。

先談選舉辯論。

香港由小圈子選出特首,期望像「西方選舉」經一場公開辯論可以扭轉選情的想法,是一廂情願、不切實際。即使在選舉辯論中佔上風,對影響選委的投票意向也微乎其微。從這個角度看,曾俊華和胡國興(胡官)在周日的選舉論壇上得到「網上民意」較大支持,但相信扭轉結果的機會不大。

其實,寄望藉選舉論壇「翻盤」的,是「篤定必勝」的林鄭月娥,而不是多數會落敗的曾俊華和胡國興,實在非常諷刺。「翻盤」的意思,是林鄭至今仍得到絕大多數建制派選委支持,勝出應無懸念,但她一直在民望(民調)落後,有人認為隨着她展開競選工程、接觸市民、在競選論壇上表現辯才,民望將會逐步攀升,起碼會拉近跟曾俊華的距離。因此,上周二由七大電子傳媒主辦及周日的選委論壇,對林鄭來說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很可惜,各場選舉論壇中唯一安排3名候選人互相質詢的,僅得七大電子傳媒一場,連選委安排的論壇都只由候選人各自回答問題。如此安排,或許是「有心人」避免節外生枝,但最「蝕底」的其實是林鄭月娥,因為她失去了在辯論中「擊倒」曾俊華的機會。

建制派「hea做」 再次犯嚴重錯誤

還有,選委主辦的論壇由選委提出問題,經主持人隨機抽出,由候選人回答。周日論壇的提問,相信絕大部分是由泛民的選委提出,因為抽中可以發問的,竟高達九成為泛民背景的選委(據《明報》統計),因而不少問題都是衝着林鄭而來,令曾俊華和胡國興可以借力打力乘勢追擊。建制派選委是否認為大局已定,講多無謂,乾脆少提問題,減少「失誤」?但顯然結果相反,大部分抽中發問的選委提問都令林鄭失分。建制派「hea做」,又再次犯上嚴重錯誤。

論辯才,3名候選人都不算特別出色:林鄭口齒伶俐,但擅長政策實務,缺少願景論述,看不見政治領袖的風采,有時候更因失言而失分;曾俊華經常「口窒窒」,辯論會「蝕底」,然而他憑親和力吸引了不少求和諧的港人認同,在論壇後往往爭取到更多支持;胡官因勝算較低,在論壇中難成主角,但他辭鋒尖銳、語帶幽默,以前法官的身分論政頭頭是道(例如為《基本法》第22條立法),為這場選舉增添了不少色彩。

林鄭極可能贏選舉輸民望

其次是民意。

過去3任行政長官在競選時期,民望都排頭位。特首選舉既非普選,民調只能作參考,同樣左右不了選委的投票意向。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去年12月開列下屆特首4項指標,其中之一是「港人擁護」,民調應該是候選人是否得到港人擁護的主要指標。經過周日的論壇之後,林鄭要在民調後來居上的機會已很微,除非事態突生變化,她極可能贏選舉但輸民望(並非最受港人擁護),顯示中央信任和香港民情有落差,不利下屆政府的管治。在投票前最後幾天,林鄭競選團隊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民意戰上挽回劣勢。

其三是選戰網絡化。

今屆特首選舉是首次展示網絡宣傳的威力,也完成了過去選舉宣傳戰由傳統媒體轉向網絡的過渡。林鄭陣營在選戰開打後仍不想開facebook專頁,是後知後覺;曾營某些宣傳片得到過百萬觀看次數,收視絕不低於在免費電視黃金時段的收看人數。

影星蕭芳芳為林鄭做宣傳,引來網上惡意批評,林鄭團隊說這是「白色恐怖」、網上欺凌;曾營則說網上留言是市民心聲,限制言論自由才是「白色恐怖」。隨着主流媒體各自歸邊、為背後的金主當喉舌,它們獨立持平的公信力已大不如前,網絡世界成為普羅大眾發聲表態的主要渠道。現在民意分析已經運用大數據在社交媒體中爬梳整理出民意走向,政治人物不能再避開網絡世界。網上欺凌和網絡語言暴力是網上世界衍生的醜惡一面,但網上傳播的威力卻不會因此而改變。不懂得打網絡戰的競選團隊,在選戰中必會處於下風。

網絡選戰近期流行的一種手法是fact check,意指網上即時查證候選人有沒有講大話或「講錯嘢」。fact check突然流行,是剛過去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在公開演講和辯論中經常「亂噏」,以錯誤資料甚至「假料」作為理據攻擊對手,新聞界也成為特朗普攻擊對象之一,美國媒體於是倡議要對政治人物的言論認真查證,以確保其真確無誤。林鄭月娥在fact check上受到幾次質疑,她認為是媒體要求過高,但其實她常以引用數字去說明理據,容易在fact check中出漏洞。解決方法,唯有靠競選團隊提供最精確的數據。fact check雖對政治人物造成「困擾」,但對資訊正確、杜絕政壇造假有重要作用,政治人物必須適應這一新形勢。

選舉後政局 看不出有樂觀轉機

香港人曾經因為梁振英放棄連任而興高采烈,期待政局能撥亂反正、社會重歸和諧,但從過去幾個月選戰中反映出「民之所欲」與「中央選擇」有明顯分歧,顯示「特首換人」未必可以解開當前的困境,3月26日之後的政局,仍看不出有樂觀的轉機。

獲作者授權發表,原刊於《明報》,2017-03-22

發佈於 博評
By 2017-03-2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