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毛畢現!科學家首度發現「新鮮」恐龍標本

2016-12-27 15:05:39
秦楚天

香港輕新聞編輯

保存下恐龍尾巴的琥珀標本(圖片來源:果殼網) 保存下恐龍尾巴的琥珀標本(圖片來源:果殼網)

【香港輕新聞】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通過琥珀中的蚊子提取恐龍DNA的場景,或許令許多人至今印象深刻。現實中,直到最近,科學家同樣也是通過一件保留在琥珀中的恐龍標本,才首次得以揭開恐龍真實面貌的面紗。

今年12月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一篇名為《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Amber)的論文顯示,人類發現的第一件非鳥恐龍標本,是一條被保存在琥珀中的,長約6厘米的毛茸茸的恐龍尾巴。

領銜這一研究的是中國地質大學的講師刑立達博士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教授Ryan C. McKellar。刑立達博士稱,該琥珀標本是研究人員在2015年夏天從緬甸琥珀商人手中買下的,經測定,該琥珀化石形成於99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中期的諾曼森階。而根據骨骼與羽毛形態推測,這只恐龍很有可能屬於手盜龍類中的近鳥龍(Anchiornis),這種恐龍的體長僅34厘米,重約110克。

該發現證實了科學界對恐龍真實外貌的部分推測:恐龍確實全身生有羽毛,從這一特徵看,它的外貌應該接近鳥類而非爬行動物。刑立達介紹,這次的發現信息量巨大,為古生物學與物種演化說提供了更豐富準確的資料。

然而,該化石標本的年齡遠遠超過了DNA的半衰期,在現有技術下,已經無法從標本中獲得有價值的DNA片段。刑立達博士打趣道,許多科幻迷幻想的《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復活場景,恐怕暫時還是夢。

科學家還原的琥珀中發現的恐龍生前模樣。(圖片來源:果殼網) 科學家還原的琥珀中發現的恐龍生前模樣。(圖片來源:果殼網)

參與發現的Ryan C. McKellar教授(左)與刑立達博士(右)展示存有恐龍尾的琥珀標本(圖片來源:果殼網) 參與發現的Ryan C. McKellar教授(左)與刑立達博士(右)展示存有恐龍尾的琥珀標本(圖片來源:果殼網)

發佈於 科學新知
By 2016-12-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