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評論】郵政署應全盤私營化

2015-11-30 18:00:19
龍藝祥

香港輕新聞副總編輯

郵政署面對激烈商業競爭卻被綁手綁腳應戰,前景絕不看好。 郵政署面對激烈商業競爭卻被綁手綁腳應戰,前景絕不看好。

【香港輕新聞】過去20年,郵政署有8年蝕錢,有10年不到目標回報,自2001年至今,郵政署已6次遭審計署點名批評,更成為「審計常客」。審計署早前發表報告,再次狠批香港郵政經營不善及管理混亂,包括部分郵局長期虧損、員工申領大量超時工作(OT)「補水」等。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就郵政運作的問題,今日舉行首場聆訊。

郵政署多年以來都成為審計署批評的目標,究竟是郵政署「牛皮燈籠,點極唔明」?還是架構上令他們沒有可能達標?又或者是審計署「唔化」,用對政府部門的眼光去看一間半商業的機構,所以樣樣睇「唔順眼」?

公務員架構難與商業競爭

近年信件數目有減少趨勢,但大中華地區網購熱烈,內地及國際快遞公司都大張旗鼓,有內地快遞公司在港開設的分區收件點,數目多過郵政局。面對如此激烈的商業競爭,郵政署可以說是綁著單手同對手搏鬥,一方面郵政署是政府部門,7000名員工中,有5000人是公務員、需要依循相對優厚的公務員聘用薪酬福利條件聘用,其餘2000名非公務員也因要同工同酬,薪金方面難有折讓。

另一方面郵政署面對的是靈活經營的商業對手,郵政署的服務及收費要有競爭力才能生存。在港英管治年代,政府已經察覺到郵政署將會遇上的難題,已率先在回歸前,安排郵政署以營運基金方式運作,是希望郵政署能更靈活地營運,服務更貼近社會需要。

而郵政署確實亦提供了更多服務,例如代收各大公用事業帳單就是其中一項,曾幾何時,郵政局排滿繳交各項費用的市民,但自從各便利店都可代收帳單後,郵政局這項服務又遇到新挑戰,因為郵政局開朝九晚五,便利店開24小時,不用限時限刻排隊就是優勢,同樣速遞郵件方面,私營公司日日開門、晚上開到7點,準5時關門的郵政局又如何與私人公司競爭?

原先安排讓郵政署靈活營運

究竟郵政署的營運基金是如何安排呢?郵政署營運基金是按照立法會於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九日根據《營運基金條例》(第430章) 通過的決議案而成立的。由一九九五年八月一日起,郵政署即以營運基金的形式運作。營運基金是一個會計單位,其成立目的是以財政自主的方式,提供指明的政府服務,以及有關的附帶服務。政府訂立這項會計安排的用意是:

(a) 讓營運基金管理層有財政上的靈活性,可以商業方式提供政府服務及附帶服務;及(b) 訂明管理層須為營運基金的營運表現負責。

按照營運基金的運作模式,管理層可保留營運基金來自提供服務的所有收入,並可酌情分配營運基金的資源,以提高成本效益、配合不斷轉變的情況撥款開展新服務,以及改善營運能力。郵政署營運基金開始運作時,獲資本投資基金注入 21.01 億元的初期資本,以及9.004億元的股東貸款。

郵政署營運基金須藉經營業務賺取足夠收入以:(a) 應付因提供服務而招致的債務及開支;及(b) 為唯一股東 (即政府) 提供合理回報郵政署於1995年開始轉型為以「營運基金模式」運作,財政自主,以比較商業的手法經營郵政業務,郵政署的收入來自售賣特殊郵票、傳統郵遞、特快專遞及繳費服務(如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等。郵政署亦為香港人提供辦理電子證書服務。

無政府部門願意再走「黑路」

郵政署的職責,是以合理的價格,為市民提供可靠而高效率的郵政服務。郵政署不僅在郵政分局設立櫃位以提供郵政服務,其郵件派遞服務範圍更遍及香港每家每戶。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會議時上強調,香港郵政以營運基金運作,但因仍屬於政府,已致力開源節流,而有關運作式模除可提供部門彈性,亦可緊貼市場變化及需要。

香港郵政署長丁葉燕薇亦表示,過去數年已不斷開源節流,至去年轉虧為盈,有1.6億元盈餘,但她坦承有部分工作「做得未夠好」,需要再改進。其實郵政署成立營運基金之後,原先計劃陸續會有其他政府部門照樣改組,但郵政署的「慘痛」教訓後,相信沒有政府部門願意跟隨,郵政署除了成為首個以營運基金運作的政府部門外,亦可能成為最後一個。

要解決郵政署不要年年被審計署鬧爆,看來只有兩條路可行,一、是仿效新加坡,將郵政署全盤私營化,變成另一間私營快遞公司;二、是審計署應該要改變審計郵政署的基準,要尊重郵政署靈活營運的權力,不要事事遵循政府部門的「死板」運作標準,才能解決這個死結。

By 2015-11-3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