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評論】巴黎氣候會議成果未許樂觀

2015-12-01 16:34:49
龍藝祥

香港輕新聞副總編輯

習近平致辭時強調發達國家應尊重發展中國家差異。 習近平致辭時強調發達國家應尊重發展中國家差異。

 

【香港輕新聞】在巴黎北部勒布爾熱的會議中心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為2020年後國際氣候治理做出安排,議題關乎全國暖化及人類生死,表面上各國領導人對聯合國俾足面,來自195國家的代表參與為期12天的會談,會議目的是希望達成第一個真正的全性球協議,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避免氣候變化導致的災難性後果。各國領導人將輪流在會上發表講話,闡述如何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慢氣候暖化,但暗地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仍在排碳權上搏奕,最終能否達成有約束性的協議仍然是疑問。

各國領袖表面團結對抗氣候變化,但誰應負擔更多卻不易取得共識。 各國領袖表面團結對抗氣候變化,但誰應負擔更多卻不易取得共識。

習近平強調按國情減排

美國總統奧巴馬演講時說,這次會議顯示全球為下一代建設未來決心。他在致辭中再次重申美國的減排目標,並認為氣候轉變也是導致難民問題的原因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演講時表示,每個國家應可自行尋求應對氣候變化方法。他說,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須著重國家與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他提出,發達國家需要為氣候變化付出代價,並尊重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異。

目前,全球已經有160個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國家自主減排貢獻」文件,這些國家碳排放量達到全球排放量的90%。此舉讓各國在減排承諾方面握有自主權和靈活性,談判壓力驟然減小。但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強調,如果保證把全球氣候升溫幅度限制在2攝氏度以內,各國應該走得更遠、更快。

氣候會議中美兩國領袖聚頭,心中各有盤算。 氣候會議中美兩國領袖聚頭,心中各有盤算。

中美對會議成效表樂觀

作為兩個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國家,中國和美國都對會議成功表示樂觀,並承諾展開合作。奧巴馬表示,沒有什麼比中美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協調更重要及更富成果,指180個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正跟隨中美,兩國的領導極其重要。習近平也表示氣候變化是巨大挑戰,呼籲中美構建新型合作模式。習近平還強調,當前形勢下,中美應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從雙邊、地區、全球各個層面推進兩國務實交流合作,包括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力推動本屆氣候大會實現預期目標,但是印度總理莫迪表示,發達國家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幅度應大於貧窮國家。印度向來與中國等國家一致,認為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和窮國,應獲得更多空間與時間緩衝,由發達國家先行削減更多的碳排放量,在控制氣候變暖問題上做出更大貢獻。

美國曾拒簽《京都議定書》

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2005年正式生效,至今仍是全球唯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192國陸續批准,但美加等工業國卻拒絕簽署,或簽署後退出,《京都議定書》即將於2020年到期。儘管巴黎氣候大會前氣氛樂觀,但各方仍存在很大分歧。其中一個問題是協定的形式,例如美國就不願簽署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因為要能通過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批准,希望仍然渺茫。但許多發達中國家基本上不同意美國的立場,歐盟亦然。

減排不公損害經濟發展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曾經參與2009年11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會議,他指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訂下之減排協定不公平,表面上發達國家到2050年要大幅減排80%,但以2050年全球排碳目標8100噸為標準,屆時先進國家的11億人口仍可享全球44%的排碳權,但發展中國家的55億人口只能分享56%排碳權,自1900年至2005年,發達國家的人均排碳量是發展中國家的7.54倍,就算到了2050年,發達國家的人均排碳量仍是發展中國家的2.3倍,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排碳權是發展權及基本人權,如果一旦由發達國家操控有利於他們的限碳措施,排碳權將成稀有貨品,2020年後,中國可能每年要付出100億元購買排碳權,此舉將嚴重阻窒國家經濟發展。

單憑上述數據,發展中國家會否對發達國家的排碳限制建議照單全收,仍然是個疑問,今次會音雖然有中美聯手抬橋,但美國講明不會簽署有約束性承諾,中國會否甘於接受不平等條約而簽署減排協議,仍是未知之數。所以如果對今次氣候會議成果樂觀的話,似乎是太樂觀了。

By 2015-12-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