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為何大型商用機一定要國產化?

2020-03-11 14:45:15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國內知名軍事CG插圖畫家高山的919預警機型想像圖。(網絡圖片)

 

在上周的文章裡,筆者就國產919客機的發動機事件講了一下國外的因素,主要是因為適航證等外部原因,注定919客機必須要大量采用國外的零部件。現在中國研制大型商務飛機也是差不多的情況,遊戲規則由歐美制訂,適航證正是玩這個遊戲的資格證。這個規則有人可能會說比較「無賴」,甚至是「小圈子活動」。但是作為後來的入行者,不想似蘇聯的飛機制造商一樣被人永遠排斥在圈外,就必須接受這個條件。那麼對於中國來說,是不是必須要研發制造自己的商用大飛機呢?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算算」兩筆

基於西方的杯葛,蘇製客機就算以聯營航線進入西方市場也非常困難。冷戰史上只有TU-114型客機參與過與日本聯營的航線,以及IL-62型客機給法航、荷航及希臘某航空公司租用一段時間。(網絡圖片)

研造商用大飛機的「需求預估」

第一是經濟賬。一直以來有個著名觀點:「造不如買,買不如租」。自20世紀80年代「運十」下馬以後,對於中國需不需要自己制造商務大飛機爭論不斷。最主要論點是,研發制造這樣的大飛機太費錢了,這筆錢足夠采購很多架波音或者空客的飛機,根本沒必要自行研發。四十多年前,國內經濟基礎差,這個觀點是對的,國家確實應該把有限的資源放在關鍵的地方。況且,當時中國國內的民航業不發達,筆者還記得1980年代,國人想坐飛機必須達到一定的職級,而且還要有單位的介紹信才能買機票。在這種大環境下,國產大飛機根本沒有太大的用途。至於外銷就更不用想,當時強大如蘇聯的大飛機都不好賣,何況中國的?

左方為中國初次製造大型客機之始-運10。運10的機身及機翼為自身設計,但引擎及航電則來自購入的波音707之備件;圖右為上飛獲麥道授權組裝的MD-82/90。由85年至1996年,共組裝35架MD-82及2架MD-90。整個計劃因為MD-90組裝方案出現合約責任爭拗而於1996年終止。(網絡圖片)

原作為國家領道公務專機(非外訪用的747)的B-4025號波音767-322er型,但因為被發現安裝太多竊聽裝置,才轉手給中國民航當客機用,機號也改為B-2499。(維基百科圖片)

 

但是大飛機在安全上於中國來說還是太重要了。1990年代末,中國向美國波音公司訂購了兩架波音767,打算用作領導人出訪的專機。當2002年飛機回來後進行例行安全檢查時,國家安全部門發現這兩架飛機根本無法使用——兩架飛機的多個部位被裝了竊聽器和傳感器,而且有的傳感器的安裝十分巧妙,連拆除的機會都沒有。最後無奈,花重金購買的兩架飛機基本成了擺設。因此,國產的大型客機的研發又變得急切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中國的經濟開始騰飛,民航業發展迅速,市場前景也很好,國產大型客機的研發又提上議事日程。

運油20原型機,除衛星拍到外,只有模糊近照一張。用運輸機做加油機會有更大載油量,但過多的機身重量及耗油量也會對加油機部署能力有影響。(網絡圖片)

 

第二是軍事賬。說到大型商務飛機,除了用作客機以外,在國防領域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預警機、加油機、反潛機等,都需要用大型飛機來做改裝平台。

可能有人會說,中國已有了「運20」,何必要多此一舉再研制新飛機呢?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分三方面來看:首先是中國運輸機缺口太大。由於之前欠賬太多,中國軍方的運輸機一向都很缺。按照每個戰區至少配置一個空軍運輸機師的標准計算,現在的五大戰區最少需要100架運輸機,再加上陸軍、海軍以及其他軍兵種,保守估計中國軍方對「運20」的需求量至少在200架左右。因此,「運20」今後的主要用途,都是優先供應中國軍隊的各大運輸機師,短期內沒有多餘的飛機用來用做改裝。雖然網上一直有報道「運20」改裝加油機的消息和圖片,但是筆者認為這更大的可能,是用來試驗中國空軍的硬管加油技術或者臨時應急的方法,並非長久之計,用「運20」來改特種飛機未免大材小用。

美軍大量使用於普通貨運、加油與電子作戰的C-135系列運輸機,是由波音367-80型試驗型客機發展而來的(同機換上更長更大的機艙就成為著名的波音707)。圖為KC-135R型空中加油機,附硬式加油管。(維基百科圖片)

 

其次是從平台穩定性看,客機優於運輸機。參考歐美各國的加油機和預警機,基本上都是用波音和空客的商務客機改裝而來。可能有人會問:那我們為何不能購買國外的大型客機回來改裝成軍用飛機呢?很簡單,因為不論是波音還是空客,他們在對華銷售客機的時候都加入一條要求:不允許改做軍事用途。這也是中國空軍現在還在使用和維護「圖154M」甚至更為古老的三叉戟客機這些古董機型的原因。因此中國要想擁有更多的預警機、加油機等特種軍用飛機,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大型客機。

在外國生產客機改成軍用機的歷史上,印度曾有非常慘痛的經驗:他們曾將一架英國授權印度生產的HS-748小型客機硬改成空中預警型,結果1998年第一次試飛變成最後一次試飛,之後計劃也沒有然後了......(網絡圖片)

 

最後是要對飛機的性能全面了解。要想改裝一架飛機,就必須要對該型飛機的飛行包線、極限性能以及源代碼等清清楚楚。而目前所有外購的大飛機,對方都不會告知飛機的這些資料。在沒有這些數據的情況下,貿然改裝飛機危險性是非常高的。當年中國用外購的「伊爾76」改裝「預警2000」,單是為了這些數據就做了多次的極限飛行測試,這還是在有外方提供數據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貿貿然使用一架他國生產的飛機,在不知底細的情況下改裝成特種飛機,其難度和危險性有多高。

試飛中的919型客機。承襲全球製造的特點,本機也是大量取材各地廠房的同規格機身組件,再由商飛進行組裝。(網絡圖片)

 

919」能承載國產特種機需要嗎?

但是,具體談到919用作軍事用途的前景,筆者其實並不看好。因為919大量使用國外零配件,作為國家重要軍備不太合適。國之重器應該要追求極高的國產化率。例如:國產的「殲6」戰鬥機,在中國最後的生產線直到2000年代才正式關閉,就是因為要在「殲10」和「殲11」沒有全部實現國產化,以及「殲20」沒有定型的時候,「殲6」是少有能實行全國產化的飛機。另外,雖然919勉強算得上是大型客機,但是無論是航程還是載重方面還都是後輩。要成為加油機和預警機分量輕了些。對比美軍現在使用的「KC-767」加油機(編按:即現在的波音KC-46,KC-767是較早期作為日本及意大利新世代加油機而發展的),919無論在航程和載重上都差太遠,因此,它被改裝成特種飛機的可能性不大。

現時中國空軍仍在使用的TU-154M型電子偵察機。(網絡圖片)

 

最後談談將來用作國產特種飛機的改裝平台,筆者還是看好919的下一代929遠程寬體客機。從目前公開的數據來看,929瞄准的就是「KC767」的原型號——「波音767」客機。中國空軍將來的特種飛機的改裝平台很大概率會是這款客機,至於919,它只不過是中國進軍大型客機行業的敲門磚罷了。

由此可見,從商業和軍事兩方面因素來看,國產大型商務客機對於現在的中國重要性非同尋常。外部的大環境決定了中國一定要走國際合作的路線;內部的實際需求也決定了中國上馬商務大飛機的迫切性。

編按:作者把C-929定位在767這種相當舊的客機上,航空愛好者可能會想揶揄一翻。然而767並未有像愛好者想那樣準備進入飛機墳場,去年波音更提出767X/XF計劃,首先波音想要較低價格發展中型貨機,作為國內外貨運公司的新世代選項,同時連帶發展767X,作為可能已經"走到盡頭"、難再發展的737系列後續。這證明767這種客機的架構仍沒有落後,而且由多種特種機都是由767衍生出來這情況看,767的多用途性仍是非常強。(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3-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