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自島風號與中國漁船相撞 沒有傷亡

2020-03-31 15:19:08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照片來自海上自衛隊官網)

 

據日本海自及NHK社的消息,隷屬海上自衛隊第4護衛隊群第8護衛隊的防空護衛艦島風號(DDG-172,片假名しまかぜ、羅馬拼寫JS Shimakaze)於昨晚晚上8時30分於東海與一艘中國漁船相撞,左舷水線上5米被撞出一個長1米而闊約20厘米的破洞,擬是擦撞造成。事件至今日方並沒有收到任何中國漁船進行挑釁性撞擊的報告,有可能只是一般海上航行事故。

事發地點在九洲屋久島以西650公里,折合大約在長江口的舟山群島以東100公里,位於龍井油氣田以北海域。雖是國際水域,但同時也是中國的專屬經濟區。本艦在與漁船撞擊後,曾派出艦載小艇查看漁船情況,13名漁船船員也合作並無任何衝突意圖,日方確認雙方都沒有人命損傷後,便掉頭駛回佐世保港。

日本海自雖堪稱精銳,但大小意外總是難免。圖為2009年時撞上韓國油輪的鞍馬號。(網絡圖片)

2019年6 月海自國東號運輸艦訪問澳洲布里斯本期間,泊岸時不小心把船尾塢艙閘門撞爛了。

 

暫時不知島風號是在執行一般海上巡邏任務、還是監視經濟制裁朝鮮的海上封鎖任務(幾個月前該艦有在出事地點較南的地方執行監視任務),不過若果是執行後者任務,那有可能會關掉艦上的AICS並處於雷達靜默狀態,若漁船在作業時不察,就有可能直接撞上島風了。雖然現代軍艦亦只有20-40mm鋼板作為船殼,但若能把軍艦撞破洞且破洞距水線有5公尺,對方可能也是鋼殼船身的遠洋捕漁船。

事故大概位置,這區是舟山及長江口漁民出港的主要航道,捕漁季節開始時,漁船密度不低。(網絡圖片)

 

被撞的自衛艦艦島風號,是日本第三代防空護衛艦旗風級的二號艦,也是計算上海自的艦艇後日本第三艘以島風命名的軍艦。島風號的前兩艦都是日本海軍的「速度保持者」,初代的峯風級島風號是日本海軍史上首艘時速達到40節的驅逐艦,而第二艘島風則作為夜間決戰用重雷裝艦代表之一的丙型驅逐艦(因為只建了一艘,所以是單艦成級),其單次雷擊可打出15條93式氧氣魚雷,算是歷史上最空前絕後的「雷擊驅逐艦」。不過這種「夜間決戰用」超重雷裝在二戰中期以後,因為戰略戰術環境改變,幾乎變成無用的擺設,島風也變成「無用的長物了」。

1923年位於千葉縣館山灣的島風號(一代)。(網絡圖片)

在奧爾莫克灣戰役被美軍追炸中的島風(二代)。該艦隨後被美機大量掃射,輪機艙大量進水,最終導致鍋爐爆炸沉沒。其殘骸於2017年被海燕號勘探船尋獲。(網絡圖片)

 

現時海自的島風號構形上類似1970年代初美國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防空護衛艦」/導彈巡洋艦(註一)的構型設計,同樣採取主要武裝前置及只配備直升機起降點的特點,只是縮小艦身、採用燃汽輪機及取消後方的MK-13導彈發射器。本艦在88年服役時,仍是日本海自最強的防空護衛艦,不過由於當時日本已決定建造神盾驅逐艦,為節省開支本艦未進行與美軍相當的NTD改修處理,且由於所用飛彈只是SM-1MR,該艦實際防空能力是「導四打二」而已。預計等待摩耶級二號艦羽黑號明年3月服役後,本艦將轉入練習艦隊,取代現時已服役33年的初雪級島雪號護衛艦。

島風號導彈護衛艦(圖中最近者),武器配置上明顯參考加利福尼亞號核動力巡洋艦(下圖)。

 

另外,有趣的是,本艦在服役晚期比較「多災多難」,尤其在2013年下半年發生燃汽輪機艙大火,以及泊岸時撞上岸邊並撞穿一個洞的事故。

 

註一:1975年前,加利福尼亞級分級是核動力護衛艦,當時美軍的護衛艦(frigate)定義是介乎驅逐艦與巡洋艦的艦種,1975年後所有護衛艦都升格成巡洋艦,而往後美軍亦將護衛艦的定義修改成與國際睇齊。

發佈於 軍事
By 2020-03-3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