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張競:未能預判立法,對陸情蒐挫敗?

2020-06-01 14:28:49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本年5月21日中國大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於舉行預備會議,通過「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議案」,作為本次會議第五項議程。

消息傳出後震驚全球,特別是臺北與華盛頓無法立即提出回應,而香港特區政府首長林鄭月娥則是立即表態將全力配合。由此可以看出,各國對於大陸政治情勢發展顯然情報掌握不夠確實,錯失本項政治議題在研擬階段相關訊息確實不假。特別是許多香港政論雜誌向來都能提早揭露北京政治動態內幕訊息,本次亦是全軍盡墨,更是讓人感覺到北京在處理本案保密態度極度審慎。

位於北京東長安大街的中國國家安全部總部,對內反情報作戰是其主要職責之一。(網絡圖片)

 

基本上對於本項政治動態在事前能夠秘而不宣滴水不漏,各方有下列各點初步結論;首先就是各國對中國大陸政治情勢情報蒐集與掌握顯然受到嚴重挫敗,絕對具有嚴肅檢討空間。其次就是反過來看,中國大陸政治運作儘管是相當重視溝通,但此種最後一刻才將戲碼端上檯面作法,讓其他國家批評北京政治透明度不足,講起來並不算冤枉。再者就是不可低估中國大陸決心推動本項議案所顯現出之政治意志,以及願意承擔後果付出政治代價決心。

編按:由中共決策角度來看,要下一個如此重大的決心及經極周密的部署,必有他們認為不能不實行的原因。圖為去年11月中示威者佔據理工大學並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的現場,這場衝突幾近癱瘓香港與九龍其中一條最主要交通幹道達兩星期。(網絡圖片)

 

此外從立法議題內容是北京要收緊對香港管束程度來看,顯然香港已經成為北京應對華盛頓發動逆襲戰場,而不再是美國在貿易戰中對付中國大陸有利籌碼。最後就要談到北京與香港在處理本項議案過程中,其實可能會有超過百人以上會涉入前置幕僚作業,能夠保持如此機密水準,不論是文書保密,以及在反情報上清理掉潛在敵手在其政府體系內所佈建情蒐人員,絕對不能夠低估北京在官僚體系上,其管理控制能力仍然相當嚴密。

編按:2010-2013年間,中情局在北京的政治情報網絡曾遭遇重大挫敗,大量線人被拘捕。事實上大陸是如何破獲這個情報網絡,至今都未有定論,但有報道指可能和一名擁有港人身份但早於2007年便離職的CIA特工李振成有關。他於2018年被美國當局拘捕並被判19年徒刑。(網絡圖片)

 

其實在情報工作上往往過程與結果都是虛虛實實,因此不免就有人會質疑,是否有可能外界早就掌握此項議案,只是為考量日後還要運用佈建在北京政治體系或是港府內之情報人員或是合作對象,因此不願在事前加以戳穿,以免讓諜報幹員與佈建情蒐合作對象曝光,乾脆故作姿態讓北京認為其在情報蒐集上產生失誤,以便能夠繼續「放長線釣大魚」,日後發揮情報蒐集更高效用。

 

因此到底是明知狀況發展,掌握到確實情報,早就知悉對方動向,但卻要以謀略欺敵手法,故意裝迷糊加以應對;抑或是確實完全情報漏失,整個作業失效挫敗必須檢討,此亦是值得探討課題。不過平心而論,假若事前能夠獲知情報,刻意運用特定媒體管道放話加以揭露,存心讓對方底牌「見光死」而破局,其所能產生之戰略嚇阻效力,確實是可以與保護情報資料來源想者相互權衡,思考何種作法最能夠符合國家利益與情報工作需求。

編按:若是極有情報價值的線眼,負責任的政軍人物必好好保護其身份:兩岸近代間諜戰中最著名的間諜網(以劉連昆(左)與邵正宗(右)為首),就是因為李登輝的不慎言,而被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安部查察出問題,最終將所有涉案人拘捕懲處甚至處死。(網絡圖片)

 

但若是在整個事件正式浮上檯面後,不論是運用政府聲明加以回應,抑或是提出應對策略與方案都顯得動作慢半拍,甚至還在應對過程中,某些對外放話透漏應對構想時,發言內容引起負面情緒效應,就實在難以讓人信服,在事件對外公佈前,相關政府機構與決策高層就已經掌握情報。整體說來,官僚體系是否預先就擬定應變方案與回應聲明,還是表現出措手不及狼狽模樣,必須急就章地草擬出回應新聞稿以及應對指導原則,將是檢驗是否事先業已掌握情報之重要證據。

但是在本次事件整體發展狀況來說,香港政論雜誌對於北京政情無法事先察覺掌握,對其未來生存來說,確實產生致命威脅。多年來香港政論報刊對於北京政情與運作內幕,具有權威性發言地位,各國運用香港進行情報蒐集活動時,此等報刊雜誌是公開情報重要來源,而各國情報工作者皆競相拉攏相關編輯與記者,希望透過其在北京媒體採訪活動,代為探聽北京政治運作變化與政策發展方向。

編按: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某程度上是對大陸境內情報的最前線,台海危機與東風31洩密案都有其身影存在,不過近年似乎趨於沉默,其局長近日甚至鬧出「金正恩病倒了」然後不足兩日被「打臉」的情況。(網絡圖片)

 

不過本次連香港政論雜誌都無法順利扮演春江水暖鴨先知角色,報導關係本身重大政治情勢變化,這不但是讓人跌破眼鏡,根本就是北京狠狠刮了所有香港政論媒體顏面。此對於其未來市場銷售與政治影響來說,誠可謂之損失慘重。未來香港政論媒體要如何從谷底翻身,絕對是值得後續保持嚴密關注;而各國情報界又會如何看待其地位與可信度,亦將是關注重點所在。

編按:莫說航空交通,由於北京於農曆新年開始也因疫情而實施封閉式管理,城內交通都嚴重受阻,情報網絡交流同樣也嚴重受阻,也間接斷絕了可能的情報流出。(網絡圖片)

 

最後就必須提起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於國際飛航交通產生重大打擊,而許多情報資訊是要仰賴情報工作人員,以實體接觸當面溝通方式加以傳述或是攜出,特別是目前對於網路或是電訊監聽如此嚴密狀況下,當國際飛航班次大量縮減,情報工作者無法混入大量旅客內隱匿行藏,自然就會讓情報交換與傳遞受到影響,亦就是被情報界稱為「交通」之信差與專使,無法親自進入情報蒐集目標區時,自然就會讓情報回報作業斷線,因此情報漏失亦就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總而言之,到底本次北京針對香港國安立法是如何做到如此隱匿行事,抑或是早就遭人獲知但卻刻意不動聲色,吾人可能要在很多年後才會得知事實真相。但就靠著大爆北京政情內幕來掌握市場之香港政論媒體來說,本次確實是馬失前蹄無法解釋。未來要能恢復原有聲譽,就必須要有超出原有水準表現,因此為求繼續生存,就必須加強在北京社交力度,希望掌握具有賣點資訊;否則就必須學會胡扯唬爛,像某些政治人物與特定媒體般,面不改色睜眼說瞎話來過日子。

編按:雖然部分刊物的質素及可信度一直有待商榷,但這些專門報導大陸政情內幕的雜誌,一直是國外新聞社與政府情報機關的公開情報參考來源。然而今次事件中,這些雜誌幾無一收到任何消息,對於其未來市場銷售與政治影響來說,它們可說是本次事件發展最大輸家。(網絡圖片)

 

『本稿原始刊載於香港輕新聞,轉載時須明確註明聯結網址』

 

作者張競先生簡介: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發佈於 博評
By 2020-06-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