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竊密必被抓 抓住就殺頭」的規定是誇大嗎?

2020-06-04 17:02:55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2015年開始,解放軍就嚴格管控士兵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與軟件,據所知是和有人私自拍下演習片段並放上網絡有關。(網絡圖片)

 

2月18日,解放軍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發布新的《軍隊保密條例》,新條例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10章61條,全面規範保密工作的地位作用、管理體制、工作職責、基本制度、主要內容等,新條例最大的特點是新增了信息網絡系統安全保密的條款,強調了積極打好保密工作主動仗,為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鬥爭准備提供有力保證。

東風31在2000年代初亦發生洩密事件,而且和台灣的國家安全局有關。最後該彈只生產了20枚左右,解放軍需加速研究東風31a型導彈作為替代之用。有指已生產的導彈也已退役,部分主推進段用於長征11號輕型運載火箭上。(網絡圖片)

泄密與殺頭

說起國內的保密制度,先看一幅在軍迷愛好者裏廣為流傳的照片,就是矗立在中國酒泉衛星基地外的那張「竊密必被抓、抓住就殺頭」的宣傳語照片。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副照片都覺得有點無厘頭,乃至於有人懷疑這圖片是PS過的,其實不然,筆者之前去酒泉基地參觀,確實親眼見過這幅著名的宣傳語,而且出現在不止一處。

兩岸近代間諜戰中最著名的間諜網(以劉連昆(左)與邵正宗(右)為首),把96台海危機中解放軍的部署與道彈試射虛實洩露了,可說是90年代中國其中一次最嚴重的情報損失。然而亦是因為台灣李登輝的不慎言,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安部查察出問題,最終將所有涉案人拘捕懲處甚至處死,從而成功搗破這個間諜網。(網絡圖片)

 

也許有人認為中國的保密機制有點過分了,尤其是不少內地的軍迷,有時候拍個相片都會出現被「相關部門」沒收相機或者「請飲茶」等情況。比如說這張大家都知道的照片,若是在現場刻意拍這張宣傳語照片的話,是真的會被值班站崗的解放軍人制止,並且會要求刪除照片的。總之有些管理條例給人的感覺就是:太嚴格了,有沒有必要?

是否真的過於嚴苛?其實並不是,新中國的這七十年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竊密案,有不少對國內的軍工建設造成過極大的傷害。比如大家或許聽說過的劉連昆、劉廣智案,「波音767客機」案等等。除了這些,筆者還想說另一個例子,關於國產的「JH-7飛豹」殲擊轟炸機的。

殲轟7/7A雖為解放軍帶來前所未有的中遠程攻擊能力,但亦因為早期設計的缺陷(後掠翼後掠角度較高,較易失速),加上A型被設定為低空密接支援型號,故事故率其實比較高,且當中不少意外就是低空高速飛行時發生的。(網絡圖片)

受制於泄密的「飛豹」

「JH-7飛機」就是大名鼎鼎的飛豹戰機的前身,其立項和研發是從1970年代開始的,該項目屬中國的一級絕密級項目,國外情報部門對這個項目知之甚少。但是在1980年代,中美關係蜜月期時,兩國的軍工交流非常密切,而那時候中國施行的保密制度是50年代時制訂的,已經非常落後於時代。1988年,當時美國的國防雜誌在訪問中國的603所和172廠時,從中方提供的一份宣傳材料上發現,封面赫然印著一架飛翔中的「JH-7飛機」的模型,而在封底則是一張進行地面靜力實驗的「JH-7飛機」的清晰圖片。

大象漫步中的殲轟7A。雖是70年代的設計,但因內油豐富,外掛能力相當強,任務航程(一來一回加約半小時索敵)至少仍可達900公里,若作為遠程反艦機,單就戰術性而言其實比日本的F-2更好(載機及導彈的航程 / 射程更遠)。(網絡圖片)

 

熟知氣動外形的美國專家,一眼就認出這是一架有別於中國「殲-8II飛機」的新機型。而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CATIC)也在隨後的北京航空展和範保羅航空展中,公開展示了「JH-7飛機」的模型和一些數據,西方情報機關則根據這些資料,分析出飛機所采用的發動機推力,並推斷出該機采用的是當年從英國引進的斯貝「MK-202」發動機,從而推算出了該飛機的大體性能。

雖然在1989年後,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一度陷入低谷,中國又重新將有關飛機型號做保密處理,各個機關和媒體也得到了不可宣傳新機的指令,然而這並沒有阻止西方對該機的興趣與情報的搜集。到1996年第一屆珠海航展時,英美等國就已經掌握了有關該機的大量情況,以及這一型號是否會出口到伊朗和敘利亞等敏感國家的動向。

必須指出,斯佩MK202在1970年代早期仍是相當先進的戰術飛機用低旁通比渦扇引擎,除剛出現的F-100系列外,性能上在西方可是無出其右,中國在70年代購買了生產權可說無可厚非,只是航空工業要到90年代後期才攻克所有技術困難而開始量產,可說不只遲了一點半點。(網絡圖片)

 

甚至在「JH-7飛機」公開之前,英國方面就主動與中方聯繫,介紹其在「MK-202」的基礎上,開發的新型號所采用的技術。英方甚至對「JH-7飛機」(此时已更名为「FBC-1」)的產量有過精確地估算,並就他們推算飛機在技術和系統整合方面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與中方進行探討。其中,對於國產發動機所面臨的問題以及「FBC-1飛機」本身的缺陷和技術瓶頸的分析是相當精確的,這直接給當時中國想繼續引進斯貝發動機設置了很多的關卡。明確的說,就是英國人知道中國急需這一款發動機,於是提高了報價,並且在出口的技術上設置了很多障礙,這也是為什麼飛豹(「FBC-1」)飛機早期裝備數量少的原因之一。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新院區。核九院的地位相當於美國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網絡圖片)

 

樹大招風的「綿陽九院」

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的滲透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而他們主要對六大類情報非常關注。

第一,解放軍中高級指揮官情況,部隊駐地,部隊編制和部隊人數

第二,解放軍演習當中的具體戰術和行動方式

第三,中國的國防科研機構,主要是我國科研機構正在進行的項目,擁有什麼樣的資源和技術能力等等。

第四,解放軍最新型武器的具體性能和優缺點,還有生產數量和裝備數量,修護情況。

第五,解放軍的電子戰能力,通信和雷達系統信號等等。

第六,解放軍的動員機制,後備軍駐地和後勤鏈條情況等等。

中國新型預警雷達,型號不明。中國現時的彈道導彈預警、防禦與反擊體系,可說是其中一個情報界最想知道的機密。(網絡圖片)

 

當然,西方最關注的還是中國的西部地區。這是因為,中國大部分武器裝備科研院所、核武器研究和試驗中心、以及其他新式反導,高超音速導彈等絕大部分先進武器,都是在這裏研發和部署。

這裡有個小細節值得單拿出來講:2008年,在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當時國外的救援隊來中國後不約而同地要求去綿陽。但綿陽當時並不是受灾最嚴重的地區,他們要去綿陽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大名鼎鼎的綿陽九院

九院的具體名稱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是國家高度保密單位。九院於1958年在北京建院,經歷了三次基地搬遷:1962年開始從北京遷往青海海晏221廠核武器研制基地;1969年遷往四川「九〇二地區」;1990年開始向綿陽科學城調整搬遷。九院的名稱也不斷地改變:先後使用過二機部九局、北京第九研究所、二機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從這裏開始才叫九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研究所、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

九院是國家計劃單列的中國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產單位,是以發展國防尖端科學技術為主的,集理論、實驗、設計、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院。看完九院的簡介和職能,相信大家多少能明白為何當時打著來華救援旗號的這些外國隊伍,都想要到這裡去的目的了吧。

現時很多保密法其實已沒必要,例如船的組件外觀其實透露不出多少機密,故亦有所放鬆,例如江南造船廠上空剛好就是飛機起降航道,沒理由因保密而讓飛機改道吧。圖為由航班上拍到的在建003型航母。(網絡圖片)

 

順應時勢的新保密條例

國際環境迫使中國不得不「紮緊籬笆」,中國的軍隊保密條例自從1996年制定,在2011年修訂過一次後,確實沒有大的變化。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過去的軍隊保密條例有點不符合當下的情況了,很多時候連部隊和軍工企業也難以掌握好保密和宣傳的尺度。而不少業餘軍事愛好者,有時僅僅因為一張照片或者一次駐足觀望也會被人盤查一番,也難怪國內有些軍事愛好者會對此前的保密制度和條例有所吐槽。因此,這次軍事改革後,解放軍重新修訂了新的保密條例。

社交媒體發達及手機相機普及可說為中國軍事保密原則拉開新的形勢,而這轉變大約是由2011年中國"被迫"半公開殲20試飛開始。由這時開始中國軍方似乎對外形上的保密已沒很大關心,適度公開反而有很大宣傳效果。由那時開始,解放軍漸漸將保密工作集中於資訊系統的保密上。(網絡圖片)

 

筆者認為,這個新的保密條例著眼更有效應對當前保密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重構重塑軍隊保密工作管理體制,科學規範軍事秘密的定密、解密工作,健全完善涉密人員教育管理措施,創新軍事秘密載體保密管理模式。

新條例突出抓好信息網絡系統安全保密,嚴格智能電子設備保密管控,同時全面加強重大軍事活動、新聞宣傳、軍民融合、對外軍事合作、武器裝備等重要領域、重要事項保密工作。可以說這份新的《軍隊保密條例》對於軍事變革中的解放軍有著積極的作用,既滿足了軍隊的保密需要,又滿足現階段中解放軍軍事宣傳的需求。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6-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