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 料七個月後抵達火星

2020-07-23 14:51:40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天問一號」探測器於7月23日時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CNSA圖片)

【香港輕新聞】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宣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3日12時41分,成功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探測器已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預料探測器在地球及火星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進入環火星軌道,將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探測器已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23日表示,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火箭發射後,經過2,167秒飛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之旅。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其次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es12d_PNg

是次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佈、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

探測窗口時間每26個月一次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2016年1月經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火星探測是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台,包括港澳地區高校在內的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研製過程,我國也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多項合作。

(CNSA圖片)

國家航天局指,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為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目前國際火星探測已取得豐富成果,曾發現有水、甚至現在還存在水的若干證據;然而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並且窗口時間較短。美國亦準備近日發射的第5輛火星巡視器「毅力號」(Perseverance)探測車。

「天問一號」取名自屈原詩作

「天問一號」取名自屈原詩作《天問》,國家航天局指,「天問」表達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人類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維基百科圖片)

 

2011年中俄航天合作,曾經進行「螢火一號」火星軌道器任務,礙於中國當時未有適用的重型火箭,「螢火一號」與俄羅斯「福布斯-土壤」(Fobos-Grunt)火星衛星探測器,2011年11月一同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然而俄方探測器未能成功變軌,最終2012年1月墜毀,該次失敗亦對中國的火星計劃造成延誤。

 

 

發佈於 科學新知
By 2020-07-2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