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William:美軍選定諾格集團,次世代ICBM計劃起動

2020-09-11 10:05:57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2017年預期參加GBSD競標的三間廠商提供的三個方案。(網絡圖片)

美國的戰略核力量是基於所謂核子戰略鐵三角,即戰略轟炸機所發動的核攻擊、海中以彈道導彈核潛艇發射的三叉戟二型潛射彈道導彈,以及主要部署在美國中北部三個州的井射式民兵三型(MGM-30G)小型洲際彈道導彈(下稱ICBM)。當中民兵系列導彈已有60年歷史,就算是現時部署的三彈頭MIRV型(限核條約關係,現時只部署一個彈頭),都是50年前推出的產品,雖然在導引系統上曾修改成更為近代的電子元件,甚至更換過第一節火箭,但還是免不了老態龍鍾,且其彈頭艙的體積亦很難裝得下更新的高超音速滑翔彈頭之類。

美軍的核武器戰略鐵三角,不過相對於海基與空基,美軍陸基戰略力量比較接近後備角色。(網絡圖片)

作為陸上洲際核打擊力量的換代,美國空軍在2016年提出了Ground Based Strategic Deterrent (GBSD)計劃。計劃要求中標廠商在2030年前後開始生產並部署新型ICBM以取代民兵三型,並預期該型導彈可以服役至2075年。最初有三家國防企業表示有意競標,包括著名的洛竭馬丁、波音與造飛翼聞名但幾乎沒有造長程彈道導彈經驗的諾斯洛普.格魯曼集團(Northrop-Grumman,下稱諾格集團),但後來正式入標的就只有波音與諾斯洛普兩所,及後波音更因故退出投標,結果看似最沒有經驗的廠商變成唯一廠商。去年12月美國空軍原則上指定諾斯洛普是勝利者,並在商議好發展細節及部分性能指標後,於香港時間9月9日正式將總值133億美元的發展合約批給諾格集團。

諾格集團的B-21突擊者式戰略轟炸機,現在正製作原型機當中,可能2021年左右會首飛。本機大小大約只有B-2的2/3,構形也更簡單,同時吸波塗層也用了F-35的蒙皮技術,令維修所需時間大減。本機將可實現雙控模式,即有人及無人控制,無人控制會作為戰略偵察任務的載機。(美國空軍圖片)

一個幾無研制彈道導彈武器經驗的軍工企業贏得美國核戰略鐵三角合同(而且這企業亦至少執掌未來另一角-B-21戰略轟炸機),其實頗令人意外,而且部分政界中人亦憂慮變相只有一間公司競投,以及2030年後美國一半戰略力量發展都在同一公司手上,造成明顯的壟斷情況。然而現時可知,諾格集團致勝關鍵,在於入標後沒多久即收購了以製作各類運載火箭及部分洲際導彈用的固/液體燃料引擎、以及利用舊彈道導彈的助推火箭製作運載火箭的Orbital ATK公司。由於該公司亦為波音提出火箭引擎,波音曾認為此舉破壞競爭的公平性,故要求美國國防部介入,但國防部並沒有理會,在申訴不成的情況下唯有退出競標……

Orbital ATK設計的穿梭機用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通常簡稱SRB)仍然是今天人類最強推力的固體燃料火箭,面世已40年,即使穿梭機本身已退役,其仍被用作幾種運載火箭的助推器,包括預計用於登月的SLS超重型運載火箭。(網絡圖片)

原民兵三型的發射井及其發射指揮中心。右圖是結構強化發射井的重型上蓋,厚達1.2米,抗打擊力甚至比俄國更強。其大型上蓋基本上是以導軌移開,若遇緊急情況,更可點燃固體燃料火箭推離。(網絡圖片)

雖是如此,但GBSD的發展形勢仍不算樂觀。雖說Orbital ATK最強產品是穿梭機所用兩台SRB巨型固體燃料火箭,足以證明其在火箭研究上的江湖地位,而且Aerojet Rocketdyne (火箭引擎生產商)、Kratos及Bechtel (前者負責系統設計與組裝、整合;後者負責運輸用配套設備)亦陸續加入發展團隊,再加上其他導彈研發國防承辦商的合作,ICBM的開發團隊已經齊備了,但諾斯洛普在導彈(尤其是戰略導彈)的研發及整合經驗其實很少,駕馭各個合作承包商並進行系統綜合的能力究竟有多強?還是有些疑問。

 

1980年代發展的MX ICBM,其正式名稱是LGM-118和平守護者(名字很諷刺但亦是冷戰後期核武器庫的「作用」)。左圖為鐵路機動部署的LGM-118A。這可說是面對蘇聯發動的第一擊時免遭擊毀的重要部署方法。然而基於冷戰結束及美國以隱密性更強的核導彈潛艇(與三叉戟二型潛射彈道導彈)作為核反擊甚至第一輪核攻擊的手段,而且其他戰略對手(如中國)都是採取有限核反擊戰略,陸上機動部署也變得沒有必要性且相當昂貴,故空軍往後也放棄機動部署,一直依靠冷戰後留下來的450個發射井作為發射方式。LGM-118亦由於威力過剩及部署量少,維護不化算,在部署15年後就於2005年全部退役,並被Orbital ATK改裝成金牛座系列運輸火箭。(網絡圖片)

 

回過頭來,國防部在最新簽署的合作協議中,已經將2027年服役的要求延長3年至2030年,用以有更多時間發展整套相應的全新系統。計算開發及之後的採購價格,項目大約價值230億美元(未計算多數會出現的超支用追加經費等,總數不排除達300億美元),預計總採購數量為500至600支,當中450支代替民兵三型,其餘則作為試射後的補充彈或備用的測試彈。現時美軍沒有公報太多相關的技術細節,只知仍然是井射飛彈,並沒考慮任何機動部署及發射系統,且基本結構仍是三節式固燃火箭;彈頭亦和MX ICBM一樣,都是使用W87系列可變當量熱核武器,然而究竟有多少分導彈頭、有沒有新型的誘餌系統,以及是否可搭載大型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甚至極超音速衝壓載具等,暫時仍未能完全確定(雖然空軍似乎有研究過)。

搭載前衛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UR-100UTTKh ICBM,是公認第一種裝備這類彈頭的戰略武器。美軍在新GBSD計劃中加入類似元素,是可以預期的。(網絡圖片)

解放軍東風41型機動ICBM。外媒經常指其可搭載10-12個彈頭,但其大小其實更接近俄國的阿爾斯RS-24,故分導彈頭可能也是3-6個而已。中國核打擊力量公認為200-300個彈頭,就算十年內真能加倍,彈頭數量和美俄相比仍相當懸殊,而其ICBM普遍採取機動發射車形式,實也代表他們更重視有限核反擊戰略。(網絡圖片)

再講,新ICBM的性能,更要視乎之後美軍的核武器使用策略發展而定:首先,美國似乎仍沒有放棄發展911事件後曾提出以ICBM進行全球精確先制打擊能力(又稱全球即時打擊計劃,the Prompt Global Strike / PGS,其特色是可核可常),若是如此,新ICBM可就需要更大空間或更新型的導航系統,以作精確的常規打擊;其次,若美軍仍繼續國防部早前提出的Nuclear Operations條令,視決定性地使用少量核武為在一場小規模 / 有限核戰爭中獲得勝利的手段,那GBSD可能就有更高的進攻性需求,例如搭載超小型核彈等。當然,這似乎進一步增加大國衝突引發核子戰爭的嚴重威脅。

片段是現時民兵三型導彈發射程序,包括人員如何操作。GBSM會同時更新相關發射系統。(網絡圖片)

 

【軍事博評】William:美國圖核試 世界再起核戰暗雲?

【軍事博評】William:美國圖核試 世界再起核戰暗雲?

  有報道指特朗普政府正商討重啟核試的可行性,這可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正值中美關係急劇惡化、波蘭強烈要求美軍將...

By 2020-09-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