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從軍事假新聞談謀略欺敵

2020-10-25 13:49:27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最近因為海峽軍事活動升溫,因此媒體報導充滿由兩岸官方所主動發佈之各類軍事機艦照片,或是演訓活動影帶畫面,特別是有許多軍事儎臺或是其所配備之武器裝備,就成為各處軍事迷以及情報單位關注焦點。

吾人身處資訊社會,大眾媒體與社交網路媒體早就充滿各種虛假資訊,而軍事活動本身就具有相當程度之機密性質,因此當有任何資訊得以公開呈現時,不論其係由任何管道曝光,除非其內容太過離譜,否則通常都不太會受人懷疑。

編按:當然,軍事新聞或圖片作假一經發現,基本上就淪為笑柄。圖為伊朗2018年試射機動發射的短程導彈法塔赫-110。軍方新聞人員似乎特意再多PS一枝導彈出來,可被眼尖的網民發現,然後給瘋狂戲謔了.......不過本彈在今年1月伊朗的報復性攻擊中展示相當高的命中精度,算是挽回面子了。(網絡圖片)

因此軍事假新聞到處流竄,其內容亦成為軍事迷在社交網路相互討論與爭議重點。不過就軍事來說,運用假資訊誤導敵手,本來就是家常便飯,運用假資訊在國家戰略、軍事戰略及野戰戰略層級式成為謀略戰;但是往下在戰術與戰鬥層級,通常就會被定位成為欺敵作為。

在現代社會之中,公眾如何接受資訊,其實早就經過系統化研究過程,獲得諸多理論與技巧,以便透過大眾媒體,操弄群眾對於周邊狀況與事物情態之認知與感受,幾乎是各國心理作戰部隊必修課程與訓練項目。

編按:亞塞拜疆的TB2無人機在最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克自治區的戰鬥中再次大放異彩,但必須指出的是,亞塞拜疆發佈的戰報片段中,有部分其實是同一次襲擊但以不同角度(例,另一架偵察型UAV)拍攝的

但當資訊網路科技愈來愈成熟,社交媒體開始逐漸侵奪大眾媒體傳播資訊地位,大眾媒體傳播效能難以與社交網路媒體匹敵,整個心理作戰不論是高層次謀略,抑或是低階層欺敵,都開始逐漸將重點由大眾傳播媒體,轉向網路社交媒體。

所有謀略與欺敵各項作為絕對不能夠只講假話,原則上永遠必須虛虛實實真假參半,才可能達到操弄目標對象思維目的。德語有個代表謊言用辭為Halbwahrzeit,其原意為半真半假,但事實上最能夠愚弄人之謊言,就必須結合某些真切事實,否則就絕對無法讓人受騙上當。

編按:戰時的欺敵行為更可說是層出不窮,比較少,因為過去如果是遠距離偵照的話,外形大致正確的模型已可瞞天過海;然而,英軍二戰時亦曾發動Fleet Tender計劃,以舊船進行改裝,扮演重要作戰艦艇並輪流往其他泊地,以擾亂德軍的目視偵察,其手工十分好,遠看很難看出它是假貨。左為一戰英國海軍戰列艦百夫長號,右圖為二戰早期停泊於施卡巴伐洛海軍泊地、由百夫長扮演的鐵公爵號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網上圖片)

 

有句英文諺語“Omission is to tell a lie.”特別指出,刻意隱瞞某些事實或是細節,其實就是在存心說謊;但是曾經有某國專門負責進行軍事謀略與欺敵作為之作業單位,就刻意將其前述諺語改編成:“Our mission is to tell a lie.”來自我解嘲,但卻亦是相當真切地表達出此種心理作戰部隊職能本質。

許多國家為能落實欺敵謀略作戰,會投注許多經費在發展假目標,不論是運用假建物或是與真實裝備相同材料之結構體,抑或是發展充氣式假目標,其所要欺騙與愚弄對象是敵方之偵蒐裝備。但就謀略欺敵作戰來說,真正最重要關鍵還是在於如何操弄敵人對於狀況與情態之感知與判斷。

編按:近代軍事史中其中一個最特別的空軍欺敵作戰是所謂「轟炸機差距」,事緣1955年蘇聯航空節上,當時剛生產的M-4野牛式轟炸機只有不足20架(加上原型機),但蘇聯派了10架的大編隊先飛越紅場上空,飛離視線後再加入8架再次飛越紅場上空,讓其他人似為可飛狀態的已有28架,加上其他判斷,令歐美情報界誤以為蘇軍正大量生產噴射戰略轟炸機。(網絡圖片)

謀略欺敵與保密防諜必須相互配套,正如情報與反情報亦要攻防一體,欺敵謀略必須講究「九分真來一分假,就靠此招騙專家,若欲敵手心眼瞎,似真如假再裝傻。」所以當官方對外發佈軍事新聞時,要是全部都信以為真,其實真是怪不得遭致矇騙,真正要怪罪還是本身太天真。

編按:八十年代也有曾與匿踪戰鬥機有關的著名媒體欺敵事件:80年代中期美軍早已接收第一批F-117,但公眾仍然對這東西的外型及技術性能停留在猜想階段。1986年美國的Testor模型廠聲稱根據可靠消息製作了稱為F-19的隱身戰機模型,隨即成為全美熱話,也間接誤導民眾與各國情報員對於隱身戰機的了解。假若模型公司老闆所講為真,不排除設計就是由美軍情報部門提供的「假貨」。(網絡圖片)

現代大眾傳播、政治溝通以及心理學認知理論,其實都是心理作戰部隊必須深入研讀之基本學門,不論是如何判斷資訊真偽之分析模型,抑或是能夠誤導認知之感官錯覺效應,對於謀略欺敵心理作戰部隊來說,更是進一步必須掌握運用之實用工具,甚至還必須將此等學術智能轉化成能夠實際應用之軍事準則。

不過話說回來,某些軍事影片有時未見得是刻意欺敵或是誤導,而是為能更順利完成拍攝軍事新聞工作項目,不得不讓整個部隊在操作裝備時,刻意留下攝影記者能夠攝取畫面之取像視角,因此就讓畫面呈現出未能依據準則教令操作,而顯得漏洞百出。

編按:必須指出,這種密集編隊完全就是擺拍而已。若是正式作戰或進入戰區時,兩艘重型航母絕對會相距上百公里以上,列多每隊都有盟國小型航母伴隨,而每艘航母除有一艘艦艇作近身護衛外。 其他艦艇都會前出至水天線甚至更遠的距離,以將防空與反潛警戒圈進一步擴大。(網絡圖片)

尤有甚者是軍事記者為要求新聞效果,刻意採訪特定對象,比方說是女性軍職人員,再透過報導中之浮誇失實敘述,更是讓各方誤解軍事活動或是組織體系真正面貌。但許多國家軍隊動輒就喜歡推出純粹由女性官士兵所組成之裝甲、砲兵或是導彈發射單位,但若是思考有無真正戰術意涵,或是深入掌握此是否為常態編組,到頭來都會發現不過是為軍事新聞報導,所刻意搞出來之臨時編組。

編按:為宣揚以色列全民皆兵的決心,過去以色列有女坦克兵,而現時也重新組成全女班坦克排,但過去的作戰守則仍沒有變,就是......女兵絕不能上前線。而且看看作為幹操活的崗位,女兵卻沒被嚴令剪短髮(這可涉及作為坦克兵的職業安全呢),可見現時以軍對女坦克兵或前線女兵的真正態度似乎仍沒有什麼大變。(網絡圖片)

至於要求機甲車輛實施機動或是火炮進駐陣地時,相互間隔距離縮減以便取得更具震撼效果畫面,更是屢見不鮮之老毛病。但如此作法就會讓軍事專業人士頻頻指正其隊形疏散程度不足,其實就是因為不理解此種作法,從根本上就是在於配合軍事媒體採訪,所以才會展現出相當外行樣態。

艦隊為展現軍威,刻意請軍事媒體由空中拍攝其巡航編隊,其實是完全不會考慮其實際海上巡弋時之戰術需求。艦艇編隊為能編組出適當之反潛或是防空屏衛,艦艇間若要發揮偵蒐系統效能,以及在接戰時發揮武器火力,再加上各種電子反制作為所需之儎臺間隔距離,保證無法滿足攝影效果。

編按:可以說,任何軍事片都會有擺拍以增加心理威懾的成份,以砲兵火箭團為例,實際作戰根本不會一字排開,而會作相當的疏散布置。(網絡圖片)

相同道理亦適用於空中分列隊形,以及陸上機甲車輛接受校閱所排出之受校編隊;甚至有時為配合媒體拍攝野戰教練,在進行戰術運動時,更必須調整隊形,許多發射煙幕彈或是干擾彈,戰機在空中投射火焰誘標,在軍事新聞影像畫面中,有時亦完全不是符合真正戰術要求,發射時間與相關運動諸元亦未見得能夠符合電子戰教令要求,這其實都是因為拍攝軍事新聞影片,不得不刻意擺出拍攝姿態所產生結果。

編按:必須指出的是,電視節目為選擇更震撼的宣傳畫面,經常找回較舊影片剪接進去,這基本可是電視制作的常見手法。作為軍迷若是一味恥笑,卻沒法看出當中的問題,其實也反映自己水平......並不太高。

其實從這些表面上荒唐無比之軍事新聞影帶中,許多情報分析專業人士亦可從中看出若干門道,畢竟連作秀都搞不定的軍隊,大概作戰亦不會太有本事。但若是從某些荒腔走板之媒體畫面,就完全否定對方或是輕視敵手,總是還要有點警覺心,這是否存心擺出個醜態畢露,以強示弱讓人上鉤之空城計呢?其實誰都沒有個真正答案,只有真正交鋒之際,付出血肉代價,才能看出高低。

編按:可是話又說回來,某些性質十分不專業的新聞或訪談節目,不斷誇大對手的弱點,甚至捏造事實來加以恥笑貶損,雖可以爽自己及觀眾一事之快,可卻也削弱一般人對危機的重視與理解,這似乎反而正中對手下懷,甚至協助對手進行反宣傳作戰。屆時對手真的來了,而且實力遠超他們的既定思維,到時大家可能只有後悔莫及而已......(網絡圖片)

 

作者張競先生簡介: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10-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