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帝國墳場與戰略嚇阻

2020-11-01 12:50:05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訓練中的台灣後備役士兵(台防務部門照片)

日前在臺灣面對中國大陸可能採取武力統一壓力,曾有綠營政壇新秀吳怡農提出改革,將其命名為國土防衛部隊,並借用瑞典民防手冊內片語隻字,宣示只要戰爭開始,就必須戰鬥到底,所有聲稱停止作戰訊息,皆須將其視為虛假不得採信,以便鼓勵年輕世代保鄉衛土理念,以在家當兵服役模式,激發其保衛家園意志,期望能夠獲得長期抵抗入侵武力之作戰實力。

編按:......若然全民皆兵,基於有較長服役經驗與訓練的都是壯年或以上之人,普遍新一代就算要防衛都缺乏足夠的訓練,需要臨時培訓,結果反而是已退役的老兵們最先上。這似乎是那位吳先生沒有想過(或者有想卻故意不說)的情況。(網絡圖片)

但此種想法很快就獲得社會相當嚴重負面評議,並有多位軍事專家指出此種思維,不無打算將臺灣整體防衛作戰構想,轉化成全民武裝進行焦土抗戰到底模式,以便仿傚阿富汗應對大英帝國、蘇聯以及美國入侵,最後都讓各個強權知難而退,讓北京對臺動武必須考慮再三,從而產生戰略嚇阻效果。

編按:的確,阿富汗的焦土式抵抗擊退了蘇聯甚至美國的佔領,但代價是60-70年代的現代化幾乎化為烏有、社會全面倒退、國家嚴重分裂(阿富汗現政府和塔利班之間的鬥爭可視為該國境內其他種族與第一大族-普什圖族的鬥爭,塔利班主要以普什圖族人組成)、人民窮得只能種鴉片過活,而且國內恐怖份子橫行,阿富汗可能要繼續貧困多半世紀……(網絡圖片)

臺灣到底是否具有阿富汗相同能耐,將入侵敵手搞到師老兵疲,最後並讓對方政權因長年征戰就此垮臺,確實是值得懷疑。阿富汗能夠被國際社會稱為「帝國墳場」,其實是具有多項地理、氣候、社會、經濟與文化之客觀條件。但若是審視臺灣多次面對外來入侵進行抵抗之戰史,以及日後所發生之社會抗爭,其實早就成為評估臺灣社會能否產生比照阿富汗抗敵到底之決心,還是會很快地識時務與入侵者相互妥協之重要參考指標。

儘管世人普遍認識到阿富汗曾經與大英帝國進行過兩次大規模戰爭,並且透過長年抗爭,讓其灰頭土臉地無功而返。同時亦藉由長期武裝抗暴,讓蘇聯紅軍狼狽退兵。最後亦讓美國雖然順利攻佔該國,但整個維持社會穩定鎮壓叛軍綏靖作戰卻是全盤失敗,因此不得不與重新所組成原教旨主義政權妥協,簽下退兵協議承認其統治地位。但卻未曾注意到阿富汗其實在歷史上亦曾被多個外敵順利入侵,並且加以攻佔,甚至改變其宗教信仰,留下文化遺緒產生深遠影響。

編按:與近代相反,中古時代阿富汗常是被佔領的地區以及中亞各大帝國的東境,而且和當時中亞國家一樣,受到希臘文化影響很深,史稱希臘化時代(統治階層多為公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帝國的希臘人的後裔)。圖為公元一世紀時佔領阿富汗的貴霜帝國的文物。佛教的袈裟與佛像本為印度所沒有,是佛教東傳漢朝前,在中亞國家流行時接觸到希臘服飾與雕塑而演變出來的。(網絡圖片)

阿富汗曾經被波斯運用武力征服,希臘亞歷山大大帝亦曾順利入侵迫其臣服,同樣阿拉伯帝國更是不但在政治上加以併吞,在文化上亦將阿富汗社會徹底改造,使其成為皈依伊斯蘭為主體宗教信仰之文明體系成員。當然阿富汗亦未能躲過蒙古鐵蹄,因此也被納入過蒙古帝國版圖。但阿富汗在前述入侵強權統治下,其實都未曾發生嚴重抗爭,所以將其視為定位成帝國墳場,僅是歸納數個歷史案例加以詮釋,但絕對不是入侵阿富汗將其併吞後,所必然會產生政治命運鐵律。

其實強權入侵弱小對手國,沒有辦法討得便宜,因此知難而退案例絕對不僅止於阿富汗。越南戰爭讓美國付出重大代價,因此不得不積極謀和,甚至不惜因此出賣盟友南越政權。蘇聯與芬蘭交鋒犧牲慘重,因此打消後續再發動戰爭入侵念頭。東帝汶雖然被印尼揮軍攻破,但是經過長年抗爭,讓雅加達政府認為爛戲拖棚得不償失,因此最後亦能順利獲得獨立地位。

編按:在1939-40年的冬戰中,芬蘭靠著全民皆兵、天氣及縱深防禦令入侵的蘇軍焦頭爛額,雖然丟失領土,但至少維持了國家主權。不過之後芬蘭卻站錯邊依靠納粹德國,以圖奪回領土,甚至佔領更多。雖然芬蘭並沒有成為德國付庸,但仍成為盟軍的目標,1944年「全新的」蘇軍反攻德軍防線後再向芬蘭衝來,多重防線被突破,芬蘭戰爭資源已近枯竭,最終只能向蘇聯求和,戰後更採取中立而較親蘇的政策,以求自保。可見就算一戰成功,日後只要行差踏錯,處境仍同樣危險……(網絡圖片)

誠然此種透過不計一切代價焦土抗爭,讓入侵強權吃盡苦頭知難而退之歷史案例,確實是有其相當程度戰略嚇阻效果,但卻不能保證必然能讓敵方不去採取直接入侵以外之其他軍事敵對手段,運用武力打擊取代兵力投射,透過此等軍事手段來產生讓其屈服之政治效應,這是希望運用顯示焦土抗戰決心,獲得嚇阻效果之戰略思維盲點。 

解放軍在統一戰爭中若能摧毀國軍空軍,在發動登陸前,還有很多「步」棋可以行,例如攻佔澎湖作為登陸及無人機支援的前進基地、出動大量有人與無人潛艇進行封鎖作戰等。這些軍事行動亦足以切斷台灣島的能源供應與原材料、成品出入口,從而迫使政府求和。圖為現時仍在試驗中的H-2600型無人潛艇,有指它是次世代常規 / 核潛艇的試驗艇,但也有指試驗艇完全沒有出入口及救生用出口,也沒有潛望鏡之類,很可能也是新世代大型無人潛艇的試驗艇。(網絡圖片)

持此想法者必須永遠牢記,面對歷史總是會有人不信邪,認為其本身將有可能顛覆歷史規律,不會再重蹈以往歷史覆轍,走向難以逃避之悲哀宿命。人類社會歷史錯誤不斷重演,其實就是因為總是有人認為前人沒有其高明,整個客觀條件已經產生極大變化,所以仍然值得嘗試。所以拿出歷史案例或者是師法他方,向外人取經加以抄襲,究竟能夠產生多少嚇阻效果,確實是難以估算亦無法樂觀評估。 

顯示作戰到底決心能否產生戰略嚇阻效果,其實亦是存在歷史案例,證明此為可行之道。馬其頓帝國菲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橫掃希臘半島諸城邦,讓斯巴達陷入孤立,僅剩拉柯尼亞小邦(Lakonia)為其外圍屏障,菲力二世派遣使者前往斯巴達招降,聲稱若是讓其順利入侵拉柯尼亞後,斯巴達將萬劫不復。

編按:斯巴達在公元前四世紀後期已經衰落,但仍有相當實力抗衡菲力二世的馬其頓,從而達到自保。然而實力對比不是恒定的,到亞歷山大大帝登基,斯巴達即在梅格洛波里斯戰役(公元前331年)中慘敗,被迫加入亞歷山大大帝組成、以整合希臘力量對抗波斯的科林斯同盟。(網絡圖片)

斯巴達人向來寡言吝辭,不喜歡以花俏言語表情達意,因此僅向來使回覆“if”一字,該字辭充分表達斯巴達抗敵決心,因此讓菲力二世決心避免與斯巴達開戰,征伐其他城邦。因此當代英文以laconic形容言簡意賅,其實就是源於此處。不過日後菲力二世還是不死心,再度派遣使者前往試探斯巴達,問其應以友邦抑或是敵手身份來訪;斯巴達亦是毫不多話回覆“neither”,再度讓菲力二世認識到斯巴達不可輕侮之決心與意志。

軍事戰略上強調嚇阻必須具有真正作戰實力(capability)、由以往戰爭所建立之可信度(credibility)以及透過宣示表達決心進行溝通(communication)等三項要素;而嚇阻戰略是要在事前讓對手理解到,若是運用武力所得結果,必然是其所不可承受之重,否則讓敵方仍然決心開戰,其實就是嚇阻失敗。

編按:由數日前國軍空軍志航基地F-5E戰鬥機墜海、機師殉職,在連空難調查都未正式開始時,而引發的一連串政治人物、名嘴、網紅的互相攻訐,先是一口咬定飛機是太老舊而墜毀,繼而一口咬定哪個政黨或政治人物需要負責……在外人看來,這不單是台灣內部因政治不同而嚴重分裂的最佳反映,更讓人認清政治精英們根本沒有辦法用哪怕是比較客觀的角度分析形勢。(視頻擷圖)

可信嚇阻絕對不是靠堆疊華麗辭藻而得,更不是靠政治攻伐醜化其他人去自亂陣腳而來,假若本身社會都不團結,在宣示抗敵意念時,還要攻訐社會其他群體,豈能有任何嚇阻效果。假若是要透過焦土抗戰,表達存心拖垮對手作為嚇阻籌碼,其嚇阻效果究竟會有多少,其實變數相當之大。斯巴達能夠以區區字辭,就讓菲力二世知難而退,其實就是因為完全符合前述三項要素所致。

但是反觀臺灣社會面對中國大陸,假若要追求政治獨立,就必須思考為何越南與韓國能夠在面對中國時,在文化層面上深受影響,亦從不畏懼交流融合,但卻又能保持其文化獨特性,可是又能夠在政治上保持獨立,亦在朝貢體系中獲得華夏文明體系尊重,千年以來雖然不免存在摩擦,但卻完全放棄加以吞併意圖。

編按:下放槍枝以加強民間防衛能力,其實會面對相當多社會問題:單單不理民風是否強悍到可以維持反抗力量,或者能像伊斯蘭教徒般有強大的宗教意識形態進行七傷拳式抵抗。若在對抗與矛盾尖銳的社會派發武器,其實變相鼓勵不同派系武力對抗,如今天美國白人與黑人民兵組織一樣,屆時政府最頭痛的問題,反而可能是武裝內亂了......(網絡圖片)

臺灣對比前述兩者,就應當理解臺灣社會其實缺乏相似條件。過去幾十年來,臺北能夠與北京周旋應對如此之久,究竟是靠著老祖宗所遺留政治智慧,還是依附外人撐腰打氣,甚或是從瑞典找本民防手冊,抄錄下兩句話就能奏功?臺灣究竟能否成為對付北京籌碼,成為其入侵臺灣後拖垮民族復興之帝國墳場,恐怕是不太樂觀。亂打此種如意算盤,將臺灣未來世代現實前途當作政治事業陪葬籌碼,只能顯現出本身戰略見解之淺薄與天真。

 

作者張競先生簡介: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參考閱讀:

【博評】邱世卿:輿論有否搞清楚全民民防是什麼?

【博評】邱世卿:輿論有否搞清楚全民民防是什麼?

根據民防法第一條規定:為有效運用民力,發揮民間自衛自救功能,共同防護人民生命、身體、財產安全,以達平時防災救護,戰時...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11-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