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軍事計劃作為假想敵(red cell)與反思檢證編組(red team)

2020-11-08 16:10:35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圖片截自文章Wargaming in the Classroom: An Odyssey. Photo credit: Maxime Bonzi

 

 

現代軍事作戰假若不是臨時應敵防禦,或是隨機對敵接戰,基本上任何具有具體軍事意涵,並且預期要產生政治影響之軍事行動,都必須經過事先完整之軍事計劃作為過程,以便依據上級戰略指導以及任務訓令,據以擬訂作戰計畫,以便進行各項作戰整備以及在開戰前完成兵力部署。

各個不同國家武裝部隊在其軍事計劃作為過程中,除為發展本身主作戰計畫下屬各項子計畫附件,設立所需相關編組外,亦都會特別籌設特定編組,以便探討敵方可能行動方案,期能依據各項敵方反應措施與對抗行動方案,發展出更為周延之作戰行動方案。除此之外,更會在整個計劃作為全程,專門建立檢討驗證各項計畫可行之任務編組,期能避免幕僚編組產生集體共同盲點現象,無法發現本身計劃作為過程所產生缺失,或是最後產製作戰文件中之漏洞。

編按:嚴格來說,兵棋推演也是戰略層次上一種Red Cell。圖為海軍陸戰隊戰爭學院進行中的兵棋推演研習。圖片截自文章Wargaming in the Classroom: An Odyssey

 

但前述兩項編組經常被軍事觀察家相互混淆,因此產生諸多誤解。在此僅運用美軍軍事作戰計劃作為編組內,必須建立之假想敵編組(red cell)與反思檢證編組(red team)作為說明例證,期讓讀者能夠理解其中差異,以及其各自所負責之不同職能,以便讓讀者更能理解到,軍事幕僚體系絕非全盤順從上級指導與命令之一言堂,在軍事作戰計劃作為過程中,其自我檢討驗證作戰計畫其實是重要作業核心單元。

編按:Red Cell原本是指由前海豹六隊隊長Richard Marcinko於1984年組建的一支特殊部隊,該部隊並不負責反恐或特戰任務,而是模仿敵人(如蘇軍的空降兵或特戰部隊)對軍事設施或指揮中心發動突襲,以測試美軍的防衛策略與戰術是否得宜。(片段來自Youtube片段 "RED CELL Security Training Complete")

 

首先來談假想敵編組(red cell),該編組基本上係由聯合作戰部隊所轄聯合參謀情報處幕僚成員,並且適切納入特定專長幕僚以及專業人士所擴編組成,並且負責模擬威脅作業,或是由聯合作戰部隊所屬聯合情報作業中心之反思檢證編組(red team)加以支援,擔任聯合參謀情報幕僚之附加編組,以便藉由提供由假想敵視角觀點與思維,補強情報分析、產製品以及作業流程品質。

假想敵編組(red cell)在計劃作為階段,負責支援聯合參謀幕僚各個編組,提供敵可能行動說明分析,以便其據此策訂應對方案與應變措施。但在計畫初稿完成後,運用兵棋推演驗證計畫可行時,假想敵編組(red cell)就要負責扮演敵軍相關職能,以便模擬敵方行動,有時亦可能擴及扮演戰場環境內其他行為主體,或是中立國兵力所採行動。

編按:國軍漢光兵演中除有公開的火力展示環節,還有電腦附助進行的兵棋推演。不過根據之前參與過兵推的一名國軍前潛艇艇長表示,他所領導的解放軍潛艇成功擊沉國軍基隆級導彈驅逐艦兩艘後,卻被高層硬生生的判斷為沒被擊沉。這不禁令人想起中途島海戰前聯合艦隊那次兵棋推演…… (照片來自軍迷拍攝的基隆級導彈驅逐艦)

 

假想敵編組在兵棋推演中所積極表達敵方觀點事關緊要;透過正確描繪敵方真實戰力與可用選項之全貌,假想敵編組將可依據其對作戰環境之專業知識與分析,協助聯合參謀幕僚編組人員,就軍事戰役以及非戰鬥性作戰任務,針對我軍以及友軍各個行動方案,提出敵方所採取之預期反應作為。

假想敵編組在作業過程中,將會發展研判出敵方下達關鍵決心之時機點,推估敵方以及作戰環境內其他行為主體,對於我軍以及友軍行動之應對反應,以及評估判斷對於敵軍兵力與目標之衝擊與影響。假想敵編組透過兵棋推演,優先展現敵方對我危害最大以及最可能之行動方案,並藉此打算如何鞏固戰場優勢與取得勝利,協助聯合參謀幕僚群,掌握並確認我軍本身兵力之弱點以及罩門。

美軍在二次大戰諸多戰役,特別是在登陸諾曼地、反攻菲律賓以及太平洋諸多兩棲作戰前,都實施多次圖上或沙盤兵棋推演;同樣麥帥在登陸仁川前,亦曾經進行過相同兵棋推演。擔任假想敵編組之情報官員,都能夠運用手中既有情報資料,適當推估出敵軍所可能採取之應變作為,作為修訂與改善原始作戰計畫參考基礎。但此種推演在越戰期間重視程度就相對較低,因此許多作戰計畫都未能夠獲得預期戰果,就是因為太過一廂情願,不願面對兵棋推演檢討驗證流程所致。

編按:漢光兵棋推演本年度其中一個推演項目是解放軍潛艇戰。設定中解放軍派出56艘潛艇包圍封鎖,結果是在友好勢力下全殲56艘潛艇。這一來反映兵棋推演中已有Blue Team的出現,但這種「無雙」式戰果似乎反映他們可能過份削弱對方實力或誇大已方能力的想法,若真如事,這不能算一種很好的兵棋推演。圖為國軍的海虎號潛艇與反潛直升機S-70C。(圖片來自國軍海軍及MDC網站)

 

 

不過當時限許可並且條件適當時,有時還有可能另外編組出代表友軍兵力兵棋推演編組(blue cell),以及代表跨國作業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或是中立國民眾兵棋推演編組(green cell),但其所能發揮功能相對有限,對於作戰行動影響力雖然充滿各種變數,但卻可以隨時掌握加以應對,因此在兵棋推演驗證計畫中,並非優先模擬事項。

編按:萊溫芙絲堡基地的外國軍事與文化研究大學是美國國防部培養red team參謀人員的重要場所。(圖片來源:Military Base.com)

 

相對來說,反思檢證編組(red team)就必須跨越聯合作戰計劃作為各個幕僚作業步驟,在聯合計劃作為整個流程不同節點,擔任更多職能發揮更大功能。反思檢證編組係獨立作業編組,用以質疑組織本身各個作業環節與成果,以利改善其作業有效性,同時能夠幫助指揮官及其下屬幕僚,進行批判性與創造性思考;並可自不同變化之視角審視事物,挑戰其思維、避免訛誤思路架構、偏見或是集體盲思;同時避免運用不正確類比來定位問題。

反思檢證編組依據其獨立作業能力,同時從敵手角度與其他相關行為主體立場,以便完整檢視計畫內依據作戰環境,所策訂之各個作戰行動選項方案。其不但在計劃作為階段可發揮此種職能,其作業將延續至任務執行以及戰果評估階段,直至達成作戰任務使命為止。

編按:必須指出,雖然有檢證編組提出重組包括共和國際隊在內的所有伊拉克部隊,但美軍並沒有執行這建議,對比較精銳的共和國衛隊更是任其潰散但捉拿部分高級軍官,以清算其協助海珊暴政的罪行。結果很多共和國衛隊都演變成地方武裝力量,而該師團武器都流散成各派系主要武器來源,造成尾大不掉之禍。圖片相信是共和國衛隊麥地拿裝甲師所屬自行生產版T-72M1坦克。(來源:維基條目"巴比倫之獅坦克")

 

反思檢證編組更要協助指揮官檢討驗證計劃作為所依據之立案假定事項是否可靠,否則依據立案假定作為發展後續作戰計畫之假設前提要件,將有可能誤導全盤計劃作為。美軍入侵伊拉克之作戰計畫,就是建構在認定伊拉克海珊政權所屬部隊,應當會在美軍進入伊拉克國境後,改變其效忠海珊政權立場,保持其既有編組,轉而作為維持社會穩定重要支柱之立案假設。但日後證明此項假設事項是嚴重誤判伊拉克內部情勢,因此就讓美軍陷入泥淖,必須投入大量兵力鎮壓反抗勢力,進行綏靖作戰維護社會穩定,最後弄到師老兵疲地步。

反思檢證編組針對軍事計劃作為,在幕僚作業全程,以其獨立超然地位,協助所有負責研究議題、歸納結論、製作計畫、發展構想、產製情報、創作想定、遂行試驗、模擬對手、製備建議或是決定事務之組織、幕僚機構以及工作組等各個幕僚部門,協助其建構問題、質疑立案假設事項、平衡體制性偏見,激發關鍵性與創意思考,以及支援各個組織之決策行為。

編按:設定良好、推演有序及判決合理的兵棋推演,其實可以讓研究者 / 指揮官發現在特定情況下,某些屬正路的戰略部署,反而有可能讓指揮官陷及部隊入困境。由此引申的反思,可作為日後戰略部署的重要參考。圖片截自文章Wargaming in the Classroom: An Odyssey )

 

其聚焦於反制體制性影響以及個人偏見與錯誤,針對對手以及其他行為主體之心態、觀點以及文化特質,並就其缺失提出建言,並且協助發掘因為疏失所造成後果、後續效應以及未能被幕僚體系所察覺之機會與威脅。由於反思檢證編組為經過特殊訓練之決策支援幕僚編組,其可在整個聯合作戰部隊中加以運用。其亦可透過擔任“倡議最不可能情況者”(devil’s advocate)以及經常性之假想敵,彌補所有幕僚解決問題與分析作為能力,但其通常係將重點置於支援計畫、作戰以及情報作業。

編按:外國軍事與文化研究大學2012年4月版Red Team Handbook,列明反思驗證組在反思報告中的思考、決策及檢討方法。(圖片截自Red Team Handbook第9頁)

 

其實各國在軍事計劃作為程序與編組上,都會設立各類審視檢討驗證作戰計畫之反思驗證編組,但各國戰略文化對於此種編組重視程度,確實存在著嚴重差異。同時軍事指揮官亦因為個人兵學素養高低不同,能否接受建言之胸襟氣度有所差別,所以能否運用此種編組,作為自我檢討反省思考幕僚體系所產製作戰計畫品質管制機制,其實就會決定不同指揮官所指揮戰役成敗關鍵所在。

編按:圖為美軍僱用的私人軍事服務公司假想敵部隊的偽BMP-2,該車由M-113裝甲運兵車假扮。要留意的是假想敵部隊通常只能模擬團級以下的戰鬥。(圖片來自Cat Patch Tactics)

 

最後還是要提醒說明,在此所稱之假想敵編組,其實並不是許多國家所成立模擬假想敵國之假想敵部隊兵力,那些假想敵部隊是作為基地訓練或是專業訓練管道之協助訓練支援兵力,其所能模擬敵方運作之層次僅限於戰技、戰鬥作為以及基本戰術,但是對於野戰戰略層級之兵力分合、部署、運動、機動、展開與火力運用來說,其實都未見得能夠完全據實體現。所以在計劃作為階段進行兵棋推演驗證計畫可行性,還是要藉助於兵棋模擬系統或是沙盤圖紙進行,同時其亦與任務訓練階段,驗證作業可行性之實兵預演有所差別,讀者必須審慎辨識清楚。

 

作者張競先生簡介: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11-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