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張競:解讀軍委一號命令與中央一號文件

2021-01-10 12:58:15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中國國防部網頁圖片

 

2021年初中國大陸黨政媒體集中火力,積極報導習近平簽署中央軍委一號命令,該命令自2018年開始就是指由中央軍委向解放軍全軍所發布開訓動員令。儘管過去四年來,整個對此項開訓動員令所作報導都相當高調,但就報導內容來說,其實都是偏重於精神動員層面,運用堆疊華麗辭藻,表述演習訓練成果,展示貫徹使命決心,但是從其中確實是難以解讀出具體實質指示重點。

 

編按:正聽取新一年中央軍委一號命令的解放軍部隊。(網絡圖片)

 

相對上亦是在年初所頒發之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儘管所受媒體關注與報導力度較低,但若是回溯此項一號文件所表達政策意涵,以及其所具備之傳統地位,再加上今年從其中所表述文件核心重點,其實所有關注中國大陸未來發展之政治觀察家以及安全戰略研究者,都應花更多功夫理解掌握2021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在此就國家安全視角,先為讀者解讀其重要性。

 

編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國家發展方向提出指令與規格是正常不過的事。通常五年計劃就是在短中期需實現的目標,而中央一號文件則代表當年的工作重點。(Youtube 視頻擷圖)

 

首先必須先提到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之歷史背景,中央一號文件係指中共中央每年年初所發布,編號第一號之政策文件。通常該份文件都是向廣泛不同受文機關與單位所發布之通令與政策宣示,此項一號文件是從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開始實施,並發布《第一號文件》;隨後就將此文件編號改成自各年年初重新編排序號,但經過以往經常針對農業與農村問題發布中央第一號文件,因此到目前就自然成為中共中央與國務院重視此等問題之專有用辭,亦成為各界解讀中國大陸農業政策重要依據。

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於農業政策,其實是始於1982年至1986年間,中共中央連續五年,針對農業、農村與農民等所謂三農問題為主軸,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政策指導,並提出農村改革與農業發展等具體措施。只要思考當年中國大陸正處於改革開放初始階段,農村又是經濟動力與社會穩定重要基礎,因此將整個經濟發展重點聚焦於農業政策,希望能夠穩住陣腳掌握改革開放大局,因此透過發布中央一號文件來彰顯其政策地位重要性,其實是完全不令人意外。

 

編按:雖然現時中國糧食自給率大約在90%水平,入口的主要是如大豆之類的經濟作物,但農業獨立性及保護農民生計仍是國策中的重要環節。(新華網圖片)

 

但是從2004年開始,直到今年又連續18年,針對農業、農村與農民等三農問題作為主題,陸續發布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其實就是刻意顯現中共高層重視農業與農村,不希望在經濟發展與成長過程中,亦就是所謂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讓農民感覺未被政治領導高層所重視,因此特別運用發布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來表達政治領導階層對於此等問題之高度關注。畢竟在中國共產黨起家掌握政權過程當中,農民為其重要政治基礎,農村更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根據地,因此亦是表達其重視政治傳承絕不忘本。

其次是由於在過去數年間,華盛頓與北京相互間經貿角力較勁過程中,由於美國針對高科技產品對中國大陸採取技術封殺以及輸出封鎖手段,讓北京產生重大警覺,再度重拾科技自主自力更生基本政策,而經過通盤檢討,發現在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方面存在嚴重缺陷,特別是種苗高度依賴進口以及耕地受到侵奪

 

在耕種領域上,中國已開始使用無人機進針對性的施肥與除蟲工作,對於小規模的精耕細作而言。效率可以更高。圖為大疆的T-30農用無人機。(圖片來源:連結)

 

因此在去年年底12月28日至29日所召開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不但是中央高層七位政治局常委全程出席指導,習近平甚至將農村振興與中華民族復興戰略目標相互聯結,在講話中多次強調落實農業現代化,要求農業技術不再受制於西方,期能維護糧食安全,而其中重點就是聚焦於解決種子與耕地問題。

 

編按:部分較優質作物的基改種子,仍然依賴進口,若遇上貿易戰或類似現時農產品售價因疫情及生產阻礙而高企,可能進而影響農業產量。(圖片來源:連結)

本次中央一號文件是首度提到農業育種事業問題,並將農業育種視為卡脖子等級之技術攻關要項。依據中國種子貿易協會統計數據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自國外進口種子6.6萬噸,金額高達美金4.35億;而耕地受到城市向發展等多項因素受到擠壓與侵奪,更是顯現出農業命根子所遭受重大危機。

中國大陸農政官員經過密集詳細訪查後,發現其國內多項重要糧食作物,其實都要仰賴國外進口種子,才能夠進行商業化耕作;而中國本土育種企業根本就沒有實力與國外競爭對手一較高下。育種企業必須投入大量資金,並且要經過長久經營,才有可能研發出優良品種,從實驗室內研發育種,在到田野實際播種試驗生長與產製種子,最後再以企業化效率將種子加工以便使其商品化對外銷售,其中不但風險極高,更必須投注大量資金才有可能回收。

 

編按:大豆不單是貿易戰爭議點之一,其原料價格的波動也會對中國副食物出口構成相當大的影響。(維基百科圖片)

聯合國農糧組織在近年來不斷提出全球瀕臨食糧供應危機警訊,儘管今年中國大陸繼續獲得豐收,但國際糧價卻是不斷上漲,食品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上漲6個月,並且到達2014年來最高價位。因此去年底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後會議結論中,提出明年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解決好種子與耕地問題」在內,因此後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緊接著再度重申此項政策,完全是意料之事。

中國大陸經過與美國在經貿對決與衝突過程,受到美國技術封殺與輸出封鎖教訓,再度感受到技術落後就要挨打之痛苦,因此產生嚴重危機感。所以對於糧食育種能夠公開宣示其決心,其實是將此項問題提升到國家安全層次來看待與處理,其不但是涉及經濟安全,更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甚至會到達威脅國族生存地步。中國大陸當政高層對此議題之嚴肅程度絕對是空前,若是要將其比照當年研發核彈與發射衛星同樣檔次,貫徹落實育種科技研發,並不是沒有可能。

 

編按:相對於電子技術可以亦步亦趨,農業科技仍是中國需要急起直追的項目。(圖片來源: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

 

2021年年初中國大陸分別發布前述兩項文件,儘管媒體報導力度天差地別,但其後續影響重要性,未見得是與媒體報導密度或是篇幅能夠成正比。解讀中國大陸政經情勢,還是要認真思考其中意涵所在,才能夠掌握真正門道,破解各項玄機其中關鍵。媒體報導不論如何熱鬧,能夠嚴肅表達負面隱憂之分析評論,其價值將遠比歌功頌德猛說好話之官樣文章,更值得認真追查思考。

作者張競先生簡介: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發佈於 博評
By 2021-01-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