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厲兵秣馬一年 中印邊境紛爭將捲土重來?

2021-02-05 13:53:15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3:33:08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報道指去年印度GDP整體下滑7.7%,但今年印度軍費卻要上升20%,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可說到了拼老命的地步。(資料來源:CEIC DATA

隨著寒冬即將過去,印度方面在中印邊界上似乎又有所動作。自去年在班公湖一帶的對峙吃了敗仗,印度一直在秣馬厲兵,計劃在今春天氣轉暖後,挽回去年丟掉的面子。

冬季備戰 裝備升級

印度方面當然不甘心去年在班公湖地區的失敗。領土相爭本就是零和博弈,無法做到皆大歡喜的雙贏,不管哪一方面退讓,都會被本國人民罵得狗血淋頭,並且導致執政政府下台。

印度空軍下血本購買83架LCA戰鬥機,不過據知印軍對這種腿短超重的國產輕戰鬥機仍極為不滿,極可能只是因為上頭壓力而被迫購買。(照片來源:Air Power Asia)

印度方面先是高調宣佈,接收新一批到貨的「陣風」戰機;然後又宣稱要加大生產歷經幾十年研發的國產「LCA光輝」戰機;還宣佈今年春天,將在中印邊界西段,開工多條戰備公路,建成完善的公路網,並會增加中印邊界的兵力部署,這一切都說明,印度的野心也要隨春天的到來開始萌發。

2020年,印方礙于自己在道路、兵力和基建幾方面的滯後,加上寒冬將至,只能暫緩正面對峙。但印方也表現出自己的要強和好勝,即使在冬季己方未做足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也強行在當地駐紮幾萬人的部隊。這說明印度政府不會在中印邊界上表現出退讓,只是等待時機捲土重來,筆者推斷到2021年4-5月份左右,中印之間還會因為邊境問題再次陷入僵持。

去年10月中,印軍已不斷有增緩前往已經開始下雪的拉達克地區。不過由印軍放出的照片顯示,這些並非一線部隊(仍在使用各類型的AKM步槍),而且雖然有一般的冬裝,但缺乏白色迷彩服與防風鏡。很難想像他們在大雪紛飛的時份是怎樣在外駐紮的。(照片來源: Facebook/@Indianarmy.adgpi)

正視現狀 除笨有精

雖說對於中印邊界問題,筆者不抱樂觀態度,但依筆者看像去年那種雙方大打出手的情況,發生的幾率並不大。原因很簡單,去年印度在中印邊境衝突中「撞大板」以後,今年肯定「除笨有精」。從公開資料來看,印度方面分析認為去年他們吃虧的主要問題在於:

  1. 前線部隊準備不充分:印方始終認為去年的事,是中國精心準備多時並蓄意挑起,而印度並沒有做足這方面的準備。
  2. 印度的基建太差,導致印軍在對峙時後續跟進不足,後勤保障不利。
  3. 巴基斯坦在背後捅刀子,當印軍做好準備要大舉報復的時候,巴基斯坦在另一端邊境配合中國「搞事」,牽制了印軍的力量。
  4. 前線部隊的先進武器裝備沒到位。

四管齊下 補齊短板

總結以上四點後,印方認真為自己補齊短板:

首先,2020年底起,印度進行大規模的軍改,莫迪已經授權國防部參謀長拉瓦特,創建類似中美兩國軍隊戰區司令的體制。所謂戰區體制改革,就是將海陸空三軍置於一個戰區司令官指揮下,各軍種戰時都由一個司令官統一指揮調度,從而加快軍事行動的反應。

編按:根據報道,印度邊境鐵路與公路局已投入15億美元(幾乎是3年前的兩倍),務求盡快擴闊與開通中印西線地區的交通,並要求在兩年內完成。當然,以印度過去的基建效率,兩年時間是否能完成,大家心裏有數......(資料來源:The Print)

同時,去年開始印度內政部與邊境公路局(BRO),開始在北方多個邦招募施工人員和工程車輛,以期儘快打通63條戰備公路和3條鐵路線。這些戰備公路沿途,不僅連接了印度軍方駐喀什米爾最大的軍事基地,還能直通巴格道格拉(Bagdogra)空軍基地。而且公路的沿線,還設立了規模不等的哨所、補給站和彈藥庫。

另外,印軍除了調整中印邊界的兵力部署,還增派了駐喀什米爾和巴基斯坦方面的兵力,為的就是防止一旦與中國發生衝突,巴基斯坦再次在自己的背後捅刀子。

編按:須指出的是,現時印軍只接收了六架左右的疾風,而且還未展開適當的戰術訓練工作,後勤也要先建設好維修能量,要戰機與機師戰備完畢,快極都需要一年時間。(照片:達梭航空)

 

最後,印度一直認為,去年中國敢於在中印邊界西段發起行動,就是看准了印度採購的先進武器「陣風」戰機等還沒到位。如今「陣風」戰機等已經到位,另行採購的無人機也即將交付。

「武裝到牙齒」的印方認為,己方在中印邊境西段將佔據壓倒性的優勢。既然印度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大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架勢,仿佛待到春暖花開時,自己完全可以在班公湖一帶向中方進行報復。

當列強陸軍都搞合成化、精英化之時,印度陸軍卻將老神在在般,未見什麼精簡架構的意識,且也是去年才開始研究印式合成部隊,要修成正果,恐怕沒更多資金與十多年都不可成。(照片來源:Quora)

理想豐滿  現實艱辛

當然,這些都是印度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這是因為:第一印度所謂的軍改,到目前為止八字還沒一撇,連個具體方案都沒拿出來,此前莫迪政府确是在印度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地區有過類似的嘗試,但是,由於改制對於現有軍兵種的利益損害太大,最後在印度海陸空三軍的「努力配合」下無疾而終。

第二在中印邊界西段的基建方面,印度的欠帳實在太多,基礎建設可不是落個柯打,叫上一幫工人,一夜之間公路、鐵路、倉庫和兵營等設施馬上就拔地而起的。更何況高原施工,遠比平原施工難度大得多,再加上印度人的工作態度,這一系列交通基建工程,五到十年內也難以收尾。

雖說印度鐵路系統近10年有相當改善,但以上著名場面(火車上下塞滿人,火車軌當行人路走)仍十分常見,這也對印度交通運輸系統的效率構成嚴重障礙,要改善這種情況,不單要加大投資,甚至連"人"也要改善!(YOUTUBE擷圖)

 

第三不管是對巴基斯坦方面加大施壓的力度,還是繼續從國外採購武器對抗中國,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何況今年的新冠疫情,已經把印度的經濟拖低,如果還繼續一門心思的把錢都投到軍事方面,莫迪政府的日子恐怕不會好過。

印度農民由去年12月底開始就因印度政府的新農業政策而發起大規模"包圍城市"的抗議運動。新農業政策容許財團允許大型私有企業進入農產品銷售市場,並允許商家囤積食品,由是讓農民擔憂印度政府實行多年的主要農產品統購政策取消並壓低農產品價格,農民失去保障。比較起來,中國的農業統購統銷政策也仍幾乎貫穿整個開放改革,並進行漸次改革才能在近年漸次退出歷史舞台。由此觀之,印度這次改變實行得極為急進甚至冒險,隨時會出現嚴重政治甚至社會危機(新聞評論網站VOX報道)

比如近日,針對莫迪政府新的農業政策,在印度共和國日慶典上,數十萬印度農民駕駛拖拉機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實施大抗議,並引發了印度軍隊、印度軍事員警部隊與抗議者激烈的對抗。僅僅農民引起的混亂還不是莫迪政府最擔心的,現在又出現一種可怕的情況,那就是農民起義軍與錫克教徒開始聯合起來行動。因為這種聯合預示著混亂出現危險的變化,局勢也將更難地控制。

編按:有軍事發燒友留意到解放軍愈來愈多不同的中部戰區與西部戰區部隊都出現在拉達克前線,甚至連99A型主戰坦克都開始出現了。由於前線部隊自10月後沒明顯增加,軍友們懷疑解放軍是以類似「兩山輪戰」的方式,輪流調派不同部隊上前線,一來用較少的成本提升整體部隊的高原作戰能力,二來也是讓對面的印軍不斷加大軍事開支,更為疲於奔命。(照片:央視軍事頻道)

人算不如天算。印度針對班公湖衝突處心積慮一年,終於準備好了報復方案,可內憂外困之下,其結果還將是天不遂人願。當然,印度的行動不會就此收手,而中國方面,想必也做好了雙方再次交手的應對措施,「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可以預期,像去年那樣的大規模流血衝突事件,發生的機會應該不大,雙方新一輪鬥智鬥勇的大戲即將拉開大幕。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2-0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