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倚樹偷窺馬上郎——淺談美軍「RC-135」偵察機再臨南海

2021-04-01 11:30:00 最後更新日期:2021-04-01 11:38:09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Boeing 707波音367-80客機原型機,其軍用與民用的發展型(即C-135/717與波音707)分別成為最成功的軍用特種飛機與戰後民用航空史中其中一種最成功的客機。(圖片來源:Live and Let's Fly)

近日,中美阿拉斯加會談成为網上最火爆的谈资,期間中方代表的表現,被網友刷屏,雖然這次美國代表在談判桌上略輸一著,但該做的事依然照做不誤。3月22日上午,打開手機軟體Flightradar24查看航班情況,又看見熟悉的身影——美軍的「RC-135U」戰略偵察機,不到十點鐘就再一次飛近中國的東南沿海「打卡」……

 unnamed 70筆者於3月22日早上於Flightradar24 應用程式上見到RC-135U飛近治岸的情況,當時該機是打開了定位用的AICS系統。(Flightradar24屏幕截圖)

承蒙重點關注

冷戰期間,美為了監視對手(主要是蘇聯)的彈道導彈發射情況,同時收集對手的各種電子設施資訊,為電子戰提供參數,以自己的「C-135」運輸機為基礎,改裝出「RC-135」系列戰略偵察機,而「C-135」運輸機本身就是「波音-367-80」客機原型機發展出來的軍用版,波音部內編號是717(至於367-80原型機發展出的民航機版本,就是波音民航機王朝之端的波音707客機)。「RC-135」偵察機型號繁多,今次現身中國東南沿海的「RC-135U」型綽號「戰鬥派遣」,在 1970年初改裝,由早期的「RC-135C」型大幅改良而來。

「RC-135U」以收集各類電磁波為主要任務,在機頭兩側的凸出處裝有大型訊號截收天線,機頭下也有特殊電子偵察設備,針對現代戰場上電子設備的跳頻能力,該機上的電子截收設備擁有極大的寬頻接收能力,能對此類電波記錄分析,為以後的電子戰提供資料。

rc 135u combat sent 001RC-135U主要作用是收集戰場上所有頻譜的電磁波訊號,包括雷達、射控雷達、通訊、有源干擾等,作為研究最新反制手段的資料庫。(圖片來源:Military.com)

此前,美國空軍一共改裝了3架「RC-135U」型偵察機,其中編號為「64-14847」的「RC-135U」偵察機,部署在英國的米爾登海勒空軍基地,負責歐洲和北大西洋方向——重點對標俄羅斯;編號為「64-14849」的「RC-135U」偵察機,部署在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主要對標中國和朝鮮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還有一架編號為「64-14848」的「RC-135U」型偵察機,美軍把它改成「RC-135V」型,部署在中東地區,專注於對該地區的電子偵察與監測任務。因此,當前美軍僅有的兩架「RC-135U」型偵察機,一架幾乎「專職服務」於中國。而這架編號為「64-14849」的偵察機,可謂是中國解放軍的「老朋友」,中國海空軍和它之間的鬥法,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開始。
The 45th Reconnaissance Squadron's RC-135 Cobra Ball are brought together on the flightline at Offutt Air Force Base, Nebraska. These aircraft are rarely seen in the same place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its worldwide reconnaissance missions.
除文中所介紹外,RC-135S 眼鏡蛇球(Cobra Ball)也是南中國海的常客,尤其是有彈道導彈試射時,因為該機有特殊天線與電子光學系統,可追跡導彈由飛射、脫離大氣層及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以作分析之用。(維基百科圖片)

長短腳之爭

40多年前,美軍就利用駐紮在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的「RC-135」偵察機,直飛中國的南海,然後沿著中國的沿海海域徑直北飛。「RC-135」畢竟是大型運輸機,大航程本身就是其特點,而作為美軍的戰略偵察機後,美軍又給它加裝了內部油箱,使其擁有超過一萬公里的航程,真所謂如虎添翼。當時,中國無論是海軍還是空軍的裝備,主要是「殲六」和「殲七」戰鬥機,這兩型戰鬥機最大的問題就是航程太短,當「矮腳虎遇到高腳七」,自然是有力使不上。

5b2ad3e1ca633.image展示RC-135U機內電子操作台及日常操作情況的照片。(照片來自:Designhandbegs)

當年中國海軍空軍對這個對手可謂惱火至極,從該偵察機甫入南海海域開始,整個中國海岸線的軍機都要全員準備,因為「腳短」的原因,解放軍只好採用接力跟蹤的方式來監視對手,但這對於當時中國的空中力量是個極大的考驗。而且「RC-135」偵察機,仗著自己「腿長」的優勢,頻頻在中國沿海上演著「氹氹轉」:不斷在中國戰機接力的空隙處來回的飛進飛出,與中國戰機上演「貓鼠遊戲」。

特別是當年解放軍還沒有自己的「C4ISR」系統,整個沿海的防空系統,靠的還是電話和電報接力聯繫,因此,對於美軍的這種長距離騷擾式的偵察活動,解放軍非常被動。這個情況直到解放軍的「殲八」戰機入列後才有所改觀。早期的「殲八」戰機雖然整體性能未見明顯的長進,但畢竟航程遠,可以完成更遠的跟蹤和伴隨,「RC-135」系列偵察機在南海就不再容易「玩遊戲」了。

 1000 3大約十年前海航9師殲8B型攔截機的圖片。當時海航9師也主要負責攔截監視包括RC-135在內、美軍於南中國海飛行的偵察機,當中更出現著名的、飛行員王偉駕駛過的81192號機。2000年時解放軍海軍航空兵仍未採取一人一機的編制,而是當天哪名飛行員值班,就開哪個能妥善率能在出擊狀態的飛機。有指20年前的今日,王偉開的其實是同隊的81194號機。(網絡圖片)

空中罵戰

據曾駐守海南島海軍的退役航空兵說,當年他們防禦「RC-135」以及「P-3」偵察機的兩大法寶:一靠飛機二靠嘴

一靠飛機,就是說利用解放軍的戰機進行跟蹤伴隨。雖然很多時候,美方的偵察機利用航程遠的特點,在公海上空不斷的繞圈,消耗解放軍戰機的燃料,待解放軍戰機燃料不足回飛的時候,他們再次進入中國境內,等下一批次接替任務的飛機升空後,才又飛回公海上空。從南海一直到渤海地區,這都是美軍慣用騷擾伎倆,這個戰術讓當年的解放軍指戰員們既生氣又無奈,但只能次次奉陪。

unnamed 262000年代以前,中國的防空及空中指揮仍是以地面雷達及設施為主,死角非常多,且在缺乏資料鏈的情況下,指揮調度靠口令,算不上精準。(網絡圖片)

二靠嘴,就是地面指戰員們直接在無線電裡開罵。沒錯,就是混雜中英文的各種國罵,有退役的航空兵告訴筆者,他識得的第一句英語F字開頭粗口,就是在海南島當兵時候學的。不過當時由於解放軍並沒有英文警告,而中美雙方又沒有可供聯繫的公用頻道,所以地面指揮員只能在無線電裡罵罵對手解氣,同時也加緊安排後續飛機起飛,繼續跟蹤。

 FDA515型A波段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是部分旅大級驅逐艦的標配,但為何這種制海驅逐艦要配備大型對空雷達?其實這算是一個沿海機動預警雷達,以盡量加長對美軍長程偵察機的偵察與預警距離。這算是早期空潛快戰略下一種無奈之舉。(圖片來源:軍武狂人夢)

當年的美軍,還會憑藉著強大的氣象情報能力,趁著颱風出來對中國搞偵察活動。由於南海海域的颱風頻繁,美軍仗著自己氣象情報準確、飛機性能好而且駕駛員技術過硬,往往會跟著颱風前後腳面飛臨海南島。而此時,一來解放軍正面應對颱風吹襲,機場的飛機無法起飛;二來當時解放軍裝備的「殲七」或者「殲六」,並不具備全天候起飛的能力,遇上颱風天,飛機都要進洞庫或者原地用防水布裹著,而且還要用鋼纜綁好固定。這個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美軍的偵察機,趁著颱風天肆無忌憚地飛過來,再大搖大擺飛走。實力不如人確實沒辦法,這個情況直到1990年代以後才逐步改善。

e12cbaf9f8e846dd956253aeca2a2c85現在南中國海空中預警與攔截已由空警500預警機負責,相信對RC-135系列預警機的盛察也是其主要任務,不過由於對方是電子偵察機,若沒有電戰支援也恐怕會給人家截收到不少有用訊號。電波訊號間的攻防,似乎是現代軍事間永沒盡頭的較量。(網絡圖片)

1991年美軍撤離菲律賓的克拉克基地,解放軍南海方向的壓力有所減少,但也僅僅是少了一點而已。雖說美軍把「RC-135」系列偵察機搬到了沖繩,還是會不時從沖繩的嘉手納基地起飛,經巴士海峽過來海南,然後繼續沿著當年的路線飛一圈。這樣畢竟距離遠了,給解放軍的預警時間相對來說充裕。2000年以後,隨著解放軍戰機的迭代升級和雷達系統的更新,解放軍對於這一類大目標的偵查和攔截手段越發遊刃有餘。

1465359121 154空軍新一代的戰鬥機有更長的航程,亦可帶備大型自衛電子戰用系統,有機會在與美軍偵察機伴飛階段就能干擾或削弱其電子偵聽能力。(網絡圖片)

作為美軍電子情報飛機中的一員,「RC-135U」型偵察機今後仍將持續為美國開展偵察行動,也必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中國需要做的,是一方面做好反偵察措施,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電子偵察機,對美國開展類似的偵察活動,要「師夷之長計以制夷」,到時就看美軍是否要學學中國的「國罵」。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4-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