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再論防護基礎設施積極與消極防衛手段

2021-05-26 19:15:05 最後更新日期:2021-05-27 15:42:55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night lights1圖片來源:NASA(Credit: CRAIG MAYHEW/ROBERT SIMMON/NASA GSFC)

上週在輕新聞以「從燃油輸運遭駭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為題稿件中,曾經提到防護關鍵基礎設施,基本上可分為消極防衛與積極防衛兩種模式。未料收到許多讀者私下來函,希望筆者能夠再深入解釋其中意涵全貌。因此筆者特別找出以往接受政府機關邀約所撰寫之研究稿件,經過裁減其中過時觀點,加上最新理念更新內容,再與輕新聞讀者分享如下述各個段落。 

就防範對關鍵基礎設施所進行之實質殺傷,或是約制殺傷後所產生後續效應來說,基本上可以粗分為消極防衛與積極防衛兩種類別。就消極防衛來說,原則上係以備份、替代與應變三種手段最為普遍。所謂備份 (backup)有時亦稱為備援,係指遵循「持盈保泰」之理則,增加關鍵基礎設施之餘裕能量,就算其遭受攻擊而使部份單元喪失效能時,亦可運用備份之系統或能量予以補足。 

當然就各個不同形式之關鍵基礎設施來說,其藉由備份因應變故效果並不相同,但此等原則確實是最簡單有效方式。不過,當增加備份能量與備援機制時,必然會增加相當程度之營運成本,此將成為主事者在估算經濟效益所需面對挑戰。此外當重要節點會管控中心受到攻擊時,除非對此亦有備份或備援體系,否則該等關鍵基礎設施亦無法逃脫暫時癱瘓之命運。此外讀者更必須認識到,當積極建立備份運作體系時,凡是沒有建立備份之環節,就會自然成為該體系罩門(vulnerability)所在。 

HPR1000 reactor coolant system編按:備份系統在實體設施上也有所體現,例如一艘發電廠的發電機組平日使用量最多只有75%;法式核反應堆擁有三至四個蒸氣發生器,但平日發電用一個已足夠,其他兩個蒸氣發生器可在其中一個發生故障時接手為堆芯進行冷卻。(圖為HPR-1000反應堆,網絡圖片)

建立替代 (replacement) 系統能量亦為防範實質殺傷之有效手段;儘管此等替代能量必然不能與原有關鍵基礎設施功能一致,但應當以足夠維持社會基本運作視為替代系統能量之目標。比方說許多通訊網路,都有其他的通信方式作為替代系統。交通運輸網路遭受破壞時,亦可經由其他交通系統維持社會運作。 

某些特定能源產製或供配體系受到破壞產生損傷後,藉由其他形式能源暫時應急替代,期能維持社會與產業體系正常運作。但是確實亦有某些特定關鍵基礎設施具有其不可替代性 (indispensability) ,因此替代系統原則上僅能作為應急方案,正本清源之道仍在於儘速使原有關鍵基礎設施恢復其既有功能。正因如此,最重要之消極防衛手段就是應急 (contingency)修復作業。 

 PlaR5O095305 538336 1編按:一般人認為美國國土安全部只是個統籌型的國內反恐機構,但它最主要的職能是統籌全國緊急狀態應變的部門,其前身是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 / FEMA),是1979年將各個緊急應變機關統一起來的組織。該部門主要職能是美國面對國內天災、核子災難(包括核戰與當年發生的三里島核事故)及恐怖襲擊而設的應急部門。2001年911事件後重組而作的國土安全部較著重大規模恐怖襲擊後的民防、救災與運輸管制,但2005年卡特里娜風災後該局重新加強天然災害的管理,並首次編入海岸防衛隊這個武裝部隊,同時強化醫療物資的管理與儲備。當然,新冠肺炎的疫情還是令他們措手不及。(維基百科圖片)

其實就美國本身官方定義來說,緊急應變體系本身就屬於關鍵基礎設施之重要單元。國家政府機關所主導之緊急應變體系實為應付緊急災變重要資產,不論此等災變係由人為所致,抑或是源自天然之不可抗力,但應付人為實質殺傷或天然災害,完全就要仰賴此等緊急應變體系。不論是籌建其人力資源、組織編制、裝備器材與應變物資,都要在平日積極投資與建立能量,而此等投資唯有在真正面臨災變,有效應付處理實質殺傷或是災變損傷時,才能見到其真正投資效益。 

所以對於某些具有高度惡意,存心要徹底癱瘓與破壞關鍵基礎設之威脅行為者來說,在產生破壞行動初步結果後,針對社會狀況處置應變能量進行後續殺傷,將會擴大整體效果。所以許多對關鍵基礎設施所採破壞行動者,還會鎖定執行應變處置之消防滅火、救援傷患或是維護修繕團隊人員,再度進行第二波攻擊與殺傷。所以如何保護應變處置團隊,更是消極防衛手段中之積極處置要點所在。 
j1222編按:莫斯科地鐵系統普遍在80米深以下的地下,甚至有更新秘、並作為核戰地下設施與臨時指揮中心的地鐵二號線,其成本大概只有前蘇聯時期不惜功本才能建成,但這些高防護地段,在戰時自然很容易成為核彈集中攻擊的地點。(網絡圖片)

就積極防衛手段而言,原則上計有加固、預警及反制三項手段,而其中最基本之策略就是加固 (strengthen);換言之,就是增加關鍵基礎設施之堅固程度,期能具備承受更高實質殺傷力度之強度。增加保護關鍵基礎設施之巡護保安人力,其實亦可視為另種形式之加固措施。 

但採取加固作為勢將面臨數項挑戰;首先、加固不但會增加關鍵基礎設施本身之建構成本,甚至還會同時影響到其經常營運成本,尤其因為保安措施所增加之人事預算與設備器材,純就經營管理角度來看更是所費不貲。其次、加固措施本身經常會導致增加作業程序,亦會因重量、體積、構造或外型降低營運效率,此對關鍵基礎設施之效能來說,亦屬負面因素。第三、加固措施有可能導致暴力強度升級;換言之,就是迫使有意攻擊關鍵基礎設施之行為者,增強其攻擊力度,從而增加附帶損傷涵蓋範圍,增加更多蒙受池魚之殃者。 

其實從人類戰爭史中,吾人就可以看到此種攻防手段不斷加強,最後導致暴力程度提升之發展軌跡。當戰車與裝甲車增強其裝甲厚度與強度後,攻擊者將會使用更具威力之穿甲彈。指揮所儘量藏於九地之下,增強其碉堡結構強度與厚度後,將會刺激對手發展出威力更強之碉堡殺手彈 (bunker buster),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能點破此種矛盾循環關係。 

w1200編按:無人機對山林大火(無論天然還是人為),都有很好的預警和初期滅火工效,這點在2020年9月一宗新聞中得到引證。當時洛衫磯發生嚴重山火,該報道指內政部因為華府指令而被迫停用中國製無人機,結果預警效率降低到只有28%。(網絡圖片)

與加固相較,預警 (warning)是更加主動之積極防衛手段。所謂預警是主動查察所有對關鍵基礎設施之威脅源頭,研判其採取敵對攻擊之可能性,並再進一步掌握其攻擊手段、發動時機與目標選擇,以便後續採取因應作為與反制措施。 

其實針對敵對政權或國家蒐集其情報,俾能掌握戰略預警訊息,對恐怖組織之活動與威脅加以查察與分析,甚至監控對國家懷抱敵意或犯罪意圖特定人士之動態,都是國家施政體系中,委諸於國安、國防、情報與治安體系之基本任務,各部門採取經常性作為,期能獲得預警情報實毋庸置疑。甚至對於可能損傷關鍵基礎設施之天然災害,亦有氣象、水利、森林防護、交通管制與消防體系,實施經常性之監控,提供預警報告。 

但是話說回來,對於隨機性與偶發性,但有可能損傷關鍵基礎設施之事件,要作到天衣無縫毫無疏漏,論情論理確實是有所不逮。就算是歐威爾鉅作「1984」文中所虛擬之「老大哥」(Big Brother) 都有其所不及之處,所以不論如何投資於預警作為,此等百密一疏情事,將是主事者無可奈何必須接受之現實。特別是對於孤狼式恐怖攻擊活動,完全是獨來獨往突然偶發,預警體系真是難以面面俱到。 

 929090編按:其中一個對付電腦黑客攻擊的最有效方法是立即發動反擊,以擊潰其繼續發動攻擊或勒索的能力。據所知美軍網絡司令部在油管公司交了比特幣贖金給DarkSide後,即追踪到其伺服器並消滅當中的所有資料,包括贖金在內。(Youtube視頻擷圖)

最後所能採取之積極防衛作為就是反制 (countermeasure);所謂反制若是從狹義之觀點上來看,假如不是專注於誅滅敵手,就是以強力手段阻斷其行動。但是假若從更寬廣之視野來定義反制,就會發現運用各種手段,使敵對者排除其敵意,或是瓦解其採取實際破壞行動之意圖,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運用兵不血刃手法,保全所欲防護之關鍵基礎設施,其實才是更高段的策略。 

          編按:歷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雖連戰必勝,莫講周圍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境內的巴人隨恐怖活動外,幾無還手之力,以色列在發動第五次中東戰爭時,更在南黎巴嫰的流亡巴勒斯坦難民營,縱容他們所支持的基督徒民兵進行屠殺。時至今日,以巴問題幾乎變成嚴重而無解的以色列內部安全問題,當初以色列實行的佔領、圈地政策,實是最重要原因。(網絡圖片)

其實從英國處理愛爾蘭共和軍之案例,以及西班牙處理巴斯克分離主義者之策略來看,政治妥協與讓步,期以軟化敵手之對抗意識,更是有效防衛關鍵基礎設施與社會暴力衝突之有效手段。儘管筆者將反制歸納為積極性防制作為,但正確地診斷病情對症下藥,才是反制手段精髓所在。以暴制暴強力報復捕殲敵手,必定會遭遇瓶頸,而無法根治問題,並完全排除威脅。 

為防護關鍵基礎設施所可能遭受之實質殺傷,同時確保在受到攻擊後,保證其儘速恢復正常運作,就必須同時運用所有消極防護與積極防護手段。但是保護關鍵基礎設施之所以成為影響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之重要政治議題,就是因為其所受實質損傷程度,有時會造成極不成比例之心理震撼,此等政治效應有時足以損及國家威望,甚或造成政權傾覆。 

800px Navy FloodedNewOrleans編按:暫時人類史上還未見全國性基建設施在非戰時受襲擊的情況,不過天災造成的廣泛基建破壞倒不時發生,且其對民心造成的震撼效果,以及災後政府應變進退失據。亦足以影響領袖的民望。2005年9月卡特里娜風災對小布殊政府及共和黨的打擊,不可謂不小。(圖片來源:美國海軍)

所以當關鍵基礎設施受到攻擊或是自然災變損傷後,其初步損傷或許無足輕重,但是經過媒體報導渲染,在經過社會群眾內部傳播討論賡續發酵變質後,其所可能造成社會群眾心理震撼,才將是最不可忽視,但又最難以加以估算之後續效應。許多重大社會事件所遺留之心靈陰影,可以影響群眾觀感超出正常想像,確實是最難加以平復之創傷!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5-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