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淺談國產航母的幾處新設計

2021-07-06 17:34:15 最後更新日期:2021-07-07 11:03:56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E5m微博用戶"談笑看世間"的003型航母航空圖。艦島佔地小但相當高是其重要特徵。(網絡圖片)

最近,國產新航母又有新消息。雖不是官方正式公佈,但有圖有視頻,且三條連發,足在軍迷中一石激起千層浪。

 新料三連發

第一個消息有人在網上發佈了一段視頻,視頻中明顯可以看到一段類似航母的船體。視頻拍攝者最早發布在國內社媒平台「抖音」。視頻拍到某處的船塢中有一艘正在建造的類似於航母的船體。由於拍攝的地方和東西過於敏感,這段視頻很快就被刪除。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幾秒,而且影得不清晰,但視頻中的確展示一艘在建航母。細心的軍迷發現,拍攝地就是上海造船廠,中國軍方發言人也公開確認過,國產的第二艘航母就在上海造船廠建造。因此,可以百分百確認視頻裡的就是航母無疑。

FB IMG 1622678454723五月底流出的003型左舷片段,這片段可說確定了003型沒有出現左舷升降機,且原本的大洞構造其實是自遼寧艦以來一直都有的大型艇庫。(網絡圖片)

 

第二個消息國產航母的視頻熱度還沒褪去,網上又有人上傳一張在武漢拍到的照片——在那艘著名的1:1航母模型甲板上,以往只是放著「殲-15」戰機和「直8」寬體直升機,但如今多了一架造型別致的新型戰機。從飛機輪廓尤其是翼展看,應該是一架隱形戰機,且很像此前網上曝光的,由瀋陽飛機製造廠研發的隱形戰機。據聞,瀋陽飛機製造廠將負責研發中國首款艦載隱形戰鬥機,編號為「殲-35」戰機,綽號「鶻鷹」。這次新機出現在航母模型,看來離「鶻鷹」正式上艦也為時不遠了。

 51291034217 9b77fce410 k 這是早前流出的武漢航母樓新飛機更清晰的圖片,和FC-31 02號驗證機十分相似,但有網友分析過翼長度和地面的投影,發現翼展更闊且尾翼亦更大。至於主翼與平尾是否有交疊(和F-22差不多),就恐怕要看俯視圖或衛星圖了。(網絡圖片)

 

 

第三個消息5月30日,幾張商業衛星照片顯示,上海某船廠裡在建的一艘航母前甲板是平的,有別於「遼寧」號和「山東」號上使用的,俗稱「蹺蹺板」的滑躍式前甲板。以「殲-15」戰機的重量計算,不採用滑躍式起飛的方式,新航母只能使用彈射起飛。平直的前甲板預示著,這艘國產航母將會裝備中國第一條航母彈射器。

圖中還可以很明顯看到航母的煙囪,足以證明新航母應該是常規動力,而非網上熱炒的核動力航母,因為類如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之流,是不會有煙囪的。除此之外,上海作為中國的特大城市,是明確禁止有核設備以及核作業的。況且,中國軍用核動力船隻也沒有上海製造的先例,因此國產核動力的航母,肯定會在北方的大連造船廠建造。

 TXX最新的003型航母船塢衛星照,甲板工程基本完成,雖然未裝艦橋,但甲板右舷已見明顯的排氣道出口,而早前的衛星照也拍到該航母的煙囪及集成度極高的艦島。(網絡圖片)

 

「沈飛」or「成飛」

在三條好消息的刺激下,軍迷們圍繞發現的問題產生了爭論。其中關於新型艦載隱形戰鬥機,網上爭議較大,爭議主要集中在「誰將會贏得未來中國艦載隱形戰機的合同」這點。網上由此自發形成了支持成都飛機製造廠(以下簡稱:成飛)或瀋陽飛機製造廠(以下簡稱:沈飛)的兩撥軍迷,每每有新戰機投產,都要打一番嘴仗。

vE2 bFC-31 03號驗證機。作為前翼三角翼飛機,殲20在降落時會出現相當高的攻角,對飛行員目視降落構成相當困難,就算改成類似疾風M那樣下俯角較大的機首,也只能解決部分問題;更有甚者,這樣的話殲20可要重新設計機頭的隱身構形。相對來說,FC-31的構形就沒有這煩惱了。(網絡圖片)

 

今次新型艦載隱形戰鬥機照片爆出來以後,網上很多沈飛擁躉歡呼雀躍,堅定地認為是沈飛贏得合同;但是馬上就有成飛擁躉指出,以前在這個水泥航母上,也曾有過成飛製造的「殲-20」戰鬥機(編註:這點似乎從來沒有人拍到過),所以不能單憑一張照片,就斷定艦載隱形戰機花落沈飛。

對於這個爭執,官方公開的資訊並不多,目前來看沈飛較占上風的。畢竟沈飛有豐富的研製艦載機經驗,從「T-10」到「蘇-33」再到「殲-15」,沈飛在艦載機設計製造,已經累計了十餘年的成功經驗,雖然爭論無傷大雅,但目前看來,也許只有等到這款艦載隱形戰機橫空出世,爭論才能塵埃落定了。

 E5hQoMFC-31鶻鷹或其艦載改良型有一定的艦載機優勢,就是常規布局起降比較容易,而且此機比較小及緊湊,摺翼後擺放更為容易,且在甲板上可停駐更多艦載機。不過本機也可能有一般艦載機都較常出現的毛病:結構重量較重,機動性能較受影響。(網絡圖片)

 

蒸汽or電磁

既然已確定這艘航母較大可能採用彈射起飛的方式,那麼它到底會是用電磁彈射技術,還是蒸汽彈射技術呢?

蒸汽彈射技術起源於二戰後期,隨著噴氣式飛機的出現,艦載機重量大幅提升,自力起飛和原先的彈射器設備,已不足以應付其需求。而彈射器可以幫助大型戰機彈射起飛/攔阻降落(CATOBAR),很快就成為美國海軍航母的標配。雖然CATOBAR功能很強大,但技術要求高且造價不菲,目前只有美國擁有比較成熟的生產製造工藝。法國當年建造「戴高樂級」航母時,權衡一番還是取消了自研的想法,直接購買美國產品。但法國畢竟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和夥伴,中國是不可能向美國購買這項技術的。

X5編按:003型彈射槽的較清晰圖片;中圖為位於上海市郊並於2010年代初期即開始進行模擬電彈試驗的研究設施(附一架殲15的全尺寸模型),右圖是航母艦載機機場興成機場的陸上彈射設施,上為電彈而下為蒸氣彈射器。(網絡圖片)

 

不過技術封鎖從來難不倒中國。2015年,美國海軍研究所發表文章,指出根據衛星監測,中國已經在遼寧葫蘆島附近建立彈射器基地,並多次進行過飛機彈射試驗。文章指出,中國在該基地建造的還是蒸汽加電磁的兩條彈射軌道,而且根據地面的摩擦痕跡,這兩條彈射器都已進行過多次實驗。

與傳統的蒸汽彈射相比,電磁彈射具有容積小、對艦上輔助系統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輕、運行和維護費用低廉等多項優勢。是未來航空母艦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只有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在使用電磁彈射器,別的國家還不具備這項先進的技術。

美國海軍近幾年也承認,中國海軍已經掌握了電磁彈射技術。來自中國海軍的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馬偉明院士也在公開場合披露,中國電磁彈射器的某些技術已不亞於美國。可以看出,中國的航母彈射器研製進展是比較順利。

a59e中國解放軍電氣工程院士馬偉明院士。其研究團隊有多樣化研究項目,除電彈、電磁軌道砲外,還有大型電動主機、電磁發射系統(潛用以電磁力推出彈體)及無軸潛用電泵推進等,不過馬偉明博士的主力研究方向是可使用多種動力的艦載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其原理和西方全電推一樣,是將動力系統輸出的動力變成電流,然後由中央控制系統分派往艦上各不同需要,不過馬偉明選用的是中壓直流電而非西方的中壓交流,其技術詳程可參考「軍武狂人夢網站」(網絡圖片)

 

 

既然蒸汽或電磁彈射技術皆已過關,關鍵就在於新的航母上使用哪項技術。網上不少人認為蒸汽彈射技術研發多年,技術成熟,而且產品和設備也是現成,應先使用該技術上航母,待將來再有新航母下水才使用電磁彈射技術,這樣比較穩妥。另一部分人認為,既然電磁彈射已經成功,那就應該一步到位,直接跟上世界的潮流,而不是重走一遍別人的老路子,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對於這個爭論,筆者認為:好鋼應該用在刀刃上,既然自己的電磁彈射技術已經成熟,就沒必要準備兩套彈射器,直接「彎道超車」,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又有何妨?

20210706162444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7-0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