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從美軍撤離巴格蘭基地看轉進

2021-07-08 22:54:25 最後更新日期:2021-07-10 12:56:05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SA11編按:巴格蘭空軍基地的停車場,遺下大量行程里數似乎仍很低的越野車之類,大概應該是美軍平時的公務車。(YOUTUBE擷取片段)

 

七月初路透社率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報導指出,美軍已經在7月2日自喀布爾北方50公里之巴格蘭空軍基地(Bagram Air Base)完全撤離,但在撤離過程中,並未知會與協調阿富汗軍方,因此當阿富汗政府獲知美軍行動,並且儘速趕到現場後,該基地早已遭到民眾入侵洗劫財物揚長而去。 

當然阿富汗政府官員對於美軍如此不告而別,再加上在基地留下大量物資與車輛,顯現出美軍在撤離過程中,已經顧不得整理資產,基地內部雜亂無章畫面,透過新聞報導播出呈現在世人眼前後,對於美軍整體形象更是產生嚴重打擊,但是對於軍事專業人士來說,卻可利用此種樣態,重新回想軍事作戰中有關轉進作戰各項規範,以及與轉進作戰相互配套各項反資敵應有作為。 

Battle of Moscow German winter dead coldest winter 40 years編按:轉進其實是一個比較中性的軍事術語,專指與敵交戰後因應戰況暫時脫離戰鬥,以組織新的防線,例如莫斯科戰役中德軍在極度缺乏冬服及補給的情況下面對蘇軍猛烈反擊,被退退出以重組戰線,才能穩住蘇軍的進攻。日後曼斯坦恩所創的彈性防禦,轉進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動作。不過可能由於許多媒體報導與戰史記錄,過份濫用「轉進」來掩蓋「潰敗」事實,結果在歷史學界中往往留下不太好的聲譽,更讓嚴肅的「轉進」作戰遭致污名化......(網絡圖片)

 

首先必須援引共軍對於【轉進作戰】,其基本概念為:「部隊為遲滯及脫離敵軍所運用之作戰行動。可區分為脫離戰鬥、遲滯作戰及退卻三種方式。」而國軍則是定義【轉進】:「為遂行新任務或避免在不利狀況下作戰,而暫時中止戰鬥,迅速脫離戰鬥與遠離敵人之行動。」 

而國軍更將【轉進】劃分成【脫離戰鬥】以及【退卻】兩個階段;其中【脫離戰鬥】意義為:「與敵接觸中之部隊,主動或被迫與敵脫離之作戰行動。」而【退卻】則是:「為已脫離戰鬥或尚未與敵接觸之部隊,所行遠離敵人之行動。」不過國軍軍事專用術語【退卻】卻經常會與【撤退】互相混淆,其實從【撤退】之定義:「戰鬥部隊與敵脫離接觸,而實施之戰術行動。」可以理解到【撤退】是從屬於【脫離戰鬥】所採取之戰術行動,其與【退卻】所強調已經脫離戰鬥,其實在階段上確實是存在著明顯區隔。 

 135155Image1編按:2016年IS進攻伊拉克摩蘇爾市,受到突襲且無心戀戰的伊拉克政府軍上演了一次名乎其實的潰退,是為第一次摩蘇爾戰爭,包括M1A1Q坦克在內的多種輕重型裝備也無損落入IS手中。一年後經伊朗協助重整的伊拉克政府軍才奪回失地。(圖片來自連結)

 

回過頭來審視共軍與轉進作戰相關之軍事術語,其區分理念就與國軍存在明顯差異;首先就【退卻】:「retreat亦稱撤退。部隊放棄所佔領的陣地或地區,有組織地向後轉移的作戰行動。按規模,分為戰略退卻、戰役退卻和戰術退卻;按性質,分為主動退卻和被動退卻。目的是保存力量,爭取主動。」不過解放軍亦同時定義【潰退】:「retreat in disorder戰場上被擊潰的部隊無組織無秩序退逃的行動。」而【撤離】則是:「withdrawal部隊撤出、離開戰場或佔領區域的行動。」 

根據前述海峽兩岸所使用軍事術語,讀者朋友們可以自行評斷美軍撤離巴格蘭空軍基地,究竟是否仍然能夠「進退有節,舉止有方」,從容不迫有秩序地離去,還是狼狽到共軍軍語所稱【潰退】,這確實具有討論思考空間,在此先不提出對此所作論斷,而是要從【脫離戰鬥】以及【退卻】兩個階段來思考美軍各項作為。 

其實巴格蘭空軍基地多年來一直算是處在最前線,經常直接受到塔利班組織使用自殺式炸彈以及火箭彈攻擊,所以嚴格上來說,其並非遠處於後方本身安全無虞之空軍基地,而應算是經常要面對基地防衛威脅,所有成員都要參與自衛戰鬥之前進空軍基地。 

afghanistan編按:阿富汗主要是高原地形,道路稀缺,除航空攻擊外,重火力及陸路進攻發揮相當困難,美軍多是用直升機進行突擊空降的。雖是如此,但在地面巡邏或據守據點,就容易成為被伏擊甚至集中攻擊的對像。整體而言,美軍傷亡雖較少,但因為多使用航空攻擊及機降,而且現代軍隊各類補給消耗品需求甚大,直接戰爭開支高達8200億美元,且打了二十年,不但無法消滅塔利班,他們還重新壯大起來。(網絡圖片)

 

基於此等認識,美軍要從巴格蘭空軍基地撤離,其實從政治高層下達政策指導,整個撤離計畫就應當開始思考,如何依序開始脫離戰鬥,然後再同時有秩序地進行相關退卻行動。巴格蘭空軍基地在規劃脫離戰鬥時,原則上要從兩個面向來思考:首先是從基地所發起之空中作戰行動,其次就是在基地周邊所維持之基地警衛安全作戰行動。 

隨著美軍要逐漸撤離巴格蘭空軍基地,其所負責支持之空中作戰行動,就應當逐漸縮減規模,並且將各項無法協助退卻行動之空中作戰儎臺,逐漸開始轉移至其他基地。而為維持基地本身警衛安全所需之空中掩護,其實就應當依序由其他基地或是在印度洋上部署之航艦,派遣兵力加以支援。 

SA12編按:ABC新聞記者在美軍撤退後幾天造訪幾乎無人看守的巴格蘭空軍基地(除了門口幾個阿富汗衛兵),主要設施都清空了,但大量物資(包括野戰醫療設備)仍殘留在裏面,無人取回。(YOUTUBE擷取片段)

 

換句話說,就像是商店要結束營業前,就要逐漸縮減營業規模,然後就可以逐漸出清存貨,最後在打烊關門前,整個商店貨架與倉庫,都應當將貨品清理到所剩無幾,這個才是最合理運作模式。 

此時當然要維持相當程度之行動隱密,否則當兵力逐漸撤離時,防務自然就會相對薄弱,為避免讓敵手獲知動態,自然就要運用許多在基地周邊進行威力掃蕩,或是派出小部隊主動出擊方式,來掩蓋部隊主力逐漸撤出所產生之各項徵候。兵書上所說增兵減灶與豎立旌旗,其實就是要反制敵方對於我方兵力數量之偵搜行動。所以脫離戰鬥並不是逐漸停止與敵手交鋒,有時高調主動出擊,以聲東擊西方式來掩蓋部隊真正行動樣態,確實亦是值得思考方向。 

vehicle編按:美軍逐步退出伊拉克時,就把2000年代因應反恐戰爭而購買的MRAP重型反地雷裝甲車當成裝甲運兵載具以EDA形式「半賣半送」給不少中東盟友,蓋在未來陸軍建設中,美軍需要更傳統的重型裝甲部隊,多於原住民地區治安作戰的載具。圖為M1224 MaxxPro MRAP。(圖片來自維基)

 

由於退卻時確實無法將長久經營所建立之資產完全轉移,因此在獲得上級轉進任務指示之後,必然就要開始展開資產清查,然後依據搬移、留置、破壞與就地轉移等不同類別加以區分。其實美軍在海外作戰,在作戰整備階段必然會輸運大量補給品與彈藥,但在戰爭結束後,在當地轉贈盟邦或是將過剩無法運回國內物資,以「超額國防物資品項」(EDA:Excess Defense Articles)名義出售給地主國案例確實存在,為何美軍撤離阿富汗時,未能援例辦理,確實是耐人尋味。 

從新聞報導影片觀察,美軍所遺留財物品項與數量確實是相當驚人,但問題關鍵不在於這些財物在金錢價格上之高低,而是美軍是否將應當搬移之機密物件完整帶走,無法帶走的是否破壞到讓敵對勢力無法從中獲得有價值之情報資料,恐怕才是觀察美軍撤離是否井然有序之評量指標。 

ERP79640c afghanistan 95編按:1989年蘇軍撤離阿富汗,相對之下還比較有序,而且當時阿富汗政府還未至於全面崩潰,蘇軍也大約只損失15000人左右,與越南相比相差不少,而且蘇聯還提供相當的支援,讓阿富汗政府繼續對抗北方聯盟,故相對來說,蘇軍的撤退還是顯得更有秩序。撤退後阿富汗雖再陷內戰,但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政府一直到蘇聯解體後的1992年,才因原蘇聯的援助消失而解散。(網絡圖片)

 

戰爭歷史中,退卻時堅壁清野,運用各種反資敵作為,絕對不留下任何物資可供敵方運用,其實是足以產生重大嚇阻效力。拿破崙征伐俄羅斯戰役,俄軍不惜放火燒掉莫斯科,但絕不會讓法國軍隊得到任何可以運用之資產。二次大戰日軍在任何戰場撤退時,必然刻意留下許多讓人心動之軍事用品,但卻在其中設置詭雷,存心讓敵手偷雞不著還要蝕把米。 

總而言之,美軍在撤離行動中,完全曝露出其與阿富汗軍方完全缺乏聯繫,美軍狼狽離去雖然難堪,但對阿富汗軍方完全不予告知,讓塔利班更加確認阿富汗政府軍是孤立無援,看來阿富汗未來政局必然是凶多吉少! 

 Screenshot 20210708 235059 Facebook編按:網上流傳一個片段,指一隊阿軍的特戰隊向塔利班投降後遭屠殺。現時很多外圍地區的阿軍已開始陸續向塔利班投降,其崩潰速度似乎比之前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還快......(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7-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