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莫斯科航展開幕:俄公開新5代中型戰鬥機

2021-07-20 22:20:15 最後更新日期:2021-07-21 18:45:32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02 2000 550 2T-75前上全身照,背面的投影相信是預想中的雙座型。(網上圖片)

莫斯科航空展於當地時間7月20日上午揭幕,大會亦於當天黃昏召開了發佈會,介紹了俄羅斯的新一代、亦是第一架中輕型五代戰鬥機LTS,試驗代號為T-75(「T」是蘇霍伊公司傳統的常規翼型試驗機的起始編號,「S」則是三角翼型機編號)。

該中輕型隱身戰鬥機代別為Checkmate(西洋象棋中「將軍」的意思),由聯合航空製造公司旗下的蘇霍伊航空集團所設計,構形上採取無平尾、全動垂尾、切尖三角翼中單翼及一種新式的下頜進氣設計,並相信使用一具推力達15000至16000公斤的引擎推動,預期其推重比相當可觀。另外,基於和X-32構形有些相似,有些粗疏的描述指其實更像拍扁了的X-32(美國聯合攻擊戰機計劃JSF中的波音公司方案)。今次展出的,暫時不肯定是全尺寸模型還是原型機的靜力測試機,不過普京總統也親自來臨視察此機,重要性似乎不低。 

 普京參觀T-75試驗機 / 全尺寸模型的片段

現階段俄國的SU-57雖然被稱為「反隱身」戰鬥機,但其自身的隱身能力並不特別出眾,功能也太繁鎖,在內銷外銷上屢屢遇挫,而根據部分軍事論壇「大佬」所言,S-75的氣動外形簡潔,設計也順應了雷達截面積公式原則的要求,若是追求控制維護成本,不需對表層進行過於昂貴的保養,前向隱身最佳水平應該可達0.0XdB的水平,所以俄國也應該很想裝備此機。但這機現時的外銷對像是鎖定在向那些發展程度較高又有一定空防需要的國家,明顯至少是想吸納更多開發資金,並提高產量至一定的水平,以攤分成本,降低單價。 

早前蘇霍伊推出的廣告,廣告明顯將客戶鎖定在較有錢的發展中國家及一向錢多且什麼機都喜歡收藏的中東油王/印度空軍上。

今次最為特殊的地方,是過去關於本機的開發都幾乎沒有一點風聲。自從T-50(即現在的SU-57)開始測試及大規模亮相後,俄國航空界的焦點都落到新世代無人攻擊機及米格設計局的米格41與多用途輕型前線戰鬥機(Liogkiy Mnogofunktsionalniy Frontovoi Samolyet / LMFS)上,只是多年來LMFS想像圖與風洞模型改了又改,到去年才傳出一個坐艙模型,之後又音訊全無。基於米格41是特殊用途的重攔截機,和戰鬥機的操作相差很遠,若米格在五代機上仍是一事無成,只能靠少量米格29現代化版本渡日,那在俄國航空界的地位亦可能進一步衰落。

89 0米格設計局的LMFS中型隱身機應該具備極強的超機動性,但翼面多到真的讓人懷疑其隱身性(8翼面!)。另外LMFS已經多時沒有新消想,最新消息也只是畫面中那個駕駛艙模型……(Secret Project Forum 照片)

本機等比例模型暫時只打開了腹部的彈艙門,還未公開腹部彈艙設計,但此前卻打開了格鬥彈艙,這格鬥彈艙也有相當長的長度,足夠裝入如RVV-AE之類的中程主動空對空導彈。不過就部分現場資料所示,彈艙設計至少能容得下R-37E型超長程空對空導彈(全機最多可載3枚),以及外掛兩枚中短程空射巡航導彈Kh-59MK2(不知艙內可否掛一枚)。很顯然本機還打算進行中距離對陸攻擊任務。

MX 12發佈會前與會者拍到的照片,顯示該機側格鬥彈艙(紅箭)與主彈艙(黃箭)均已打開。基於本機使用了不少SU-57已發展的技術,該彈艙預期也是同款主彈艙,闊度約1米。理論上應可掛上一枚KH-59巡航導彈或三枚RVV-SD主動導引中長程空空彈,不過該彈艙事實上也可掛不少重型武裝。;另外,由進氣口判斷,除導引氣流皫中央夾板外,還有類似DSI「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的結構,似乎可以更簡單的結構進行空氣壓縮,且具隱身效果。缺點是1.8倍超音速後壓縮效率將大幅減低。(網絡圖片)

 

3047776f654a38573262雖然大會只提過可搭載Kh-59MK2導彈(左圖,930公斤),但以其彈艙規格,彈艙內藏一枚或搭載一至兩枚R-37M長程空對空飛彈(右)也是沒有問題的。(網絡圖片)

有網友留言戲稱這是X-32斯基,不過這似乎是對本機的侮辱:首先,你要隱身就必須遵從蘇聯物理學家提出的電磁波反射公式,並迴避電波反射與散射方向向著原電磁波發射單位,那機體就只可造成菱形機身並不能採用單垂尾 / 兩塊完全垂直的垂尾;其次也要盡量減少翼的數量、翼的正橫切面面積或前向的縫隙等,那剩下的結果就是重視超音速還是次音速的性能要求,是故已服役及設計中的隱身機,差異愈來愈小。

TAS幾乎每人都當T-75是X-32斯基,但就機尾架構而言,明顯參照了同樣無尾結構的麥道-諾斯洛普JSF X-36方案(最後沒有入選JSF最後一輪競爭的構形),而且還加了活動翼面,應該是彌補取消平尾及垂尾傾斜度不足所帶來的橫滾能力減弱。另外由機身闊度及與主翼翼根的間距顯示,本機機身上半部及機背也較闊較粗壯,資料宣稱的7400公斤油量應該有可信度。(網絡圖片)

其次,美國早於7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開發隱身機,各廠在圖紙櫃或硬碟上的各類構型隨時多達數百個,單麥道一廠搞MRF(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算是JSF的前前身),就搞了超過50個構形,後來者怎樣搞也會和這幾百個計劃其中一個「撞樣」;例如本機的前機身構形已與波音的MRF-24X方案,以及麥道的MRF-54E方案,整體方案也比較接近波音的ATF方案。

 boeing at事實上,T-75所用的大型前掠式下頜進氣道,在幾個美國ATF及MRF(JSF前身)的設計上都有出現(左),但本機的下頜進一步加大,連兩側進氣都有,加上左右兩邊進氣道上緣內镭及加入類似DSI的設計,其實有助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圖片來自Secret Project Forum及RT新聞片段截圖)

再講,由性能要求來看,兩且也完全不同,X-32或量產型的F-32,機身肥胖最主要原因,除要兼顧垂直升降外,更重要的是那是攻擊戰機,彈艙要求較高,加上又要使用下頜進氣,機身厚度就非常跨誇張了;相對地,這新式輕五代明顯要求高速性能,氣動上反而比SU-57都要簡單,能減阻的都盡量減阻,例如全動式垂尾相當於大幅縮小垂尾;將下頜式進氣道往上發展至機艏下半部,甚至開出類似兩側進氣的結構,加上開口類似DSI的設計,其實有助減小進氣口阻力之餘,也保持足夠的空氣流入量及壓縮度;更有甚者,格鬥彈艙與主著陸輪艙連在一起,其實有進一步減重的構想。

就最新的航展發佈會消息所知,本機單價約3000萬美元極可能只是沒有航電及更為隱身處理的基本空機,要等配上其他航天及隱身塗料 / 表面處理工夫,也不包括售後保養,並會發展出雙座型和無人機型,內載油航程大約2800公里,最大搭載量7.4噸,最大機動過載8G。計劃將於2023年試飛,2026年開始交機。

 

以下是今早公開的其他T-75細節照片。 FB IMGAT-75的階梯形機腹設計很巧妙,保持了闊機身及大彈艙設計,但又巧妙控制箇量及橫截面,減低整機阻力……(YOUTUBE擷圖及網上圖片)

 FB IMG 162T-75的座艙雖然高度屏幕化,但前面兩塊LCD外還是有很多按鈕。這除了是俄羅斯在一般機載設備都避免全電子化,總要一些機電系統外,更和其客戶的電子系統維護能力有關。(YOUTUBE新聞節目擷圖)

發佈於 軍事
By 2021-07-2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