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從颱風侵襲談軍隊防災

2021-07-27 23:59:32 最後更新日期:2021-07-28 17:32:33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blog image climate

西太平洋海域夏季經常會有颱風生成,並且侵襲北自日本南至菲律賓整個島鏈地區,有些颱風強度較強,還會繼續越過島鏈侵襲大陸沿海。甚至在南海亦有許多熱帶低壓,會直接轉化成颱風,侵襲華南沿海與中南半島。因此對於西太平洋海域亞太各國來說,面對颱風侵襲防護災害都是重要施政課題。 

儘管許多國家受到颱風侵襲產生災害後,都會看到軍隊派員出動救災,但就軍隊本身來說,其亦非銅筋鐵骨或具有金鐘罩加上鐵布衫,足以抵擋強風毫髮無傷。面對颱風侵襲時,軍隊亦可能受到損害,因此軍隊亦有其面對颱風威脅,必須採取防範災害各項措施。

Tyndall Hurricane Michael 1200編按:美國空軍Tyndall 空軍基地於2018年10月遭受颶風吹襲。雖然軍機提早分散其他地方而力保不失,但基地的硬件設施就遭遇較嚴重的破壞。(網絡圖片)TTC7LHB6Z5FS3ADYJPNKSCY7SU

事實上,各國軍隊經過多年面對天然災害侵襲時,所受到實際損傷之經驗累積,確實亦建立出許多應變防災之基本原則;儘管如此,許多國家武裝部隊營區、設施、裝備、儎臺與人員仍然會在面對颱風時,遭受到嚴重損害。 

雖然由颱風侵襲所產生損害,在保險理賠時都會將其歸諸於不可抗力,但是許多颱風損害,其實是因為當事者未能妥善加以處置,因此才產生某些原先能夠避免之損失與毀壞。 

v2 fccde0805a6243dd8f87ca5588f64b8c 720w編按:1944年12月菲律賓海附近,仍在進行菲律賓作戰的美軍第三艦隊收到附近有颱風的警報,結果司令哈爾西上將仍堅持留在原有海域,結果第三艦隊受颱風眼镜蛇直接吹襲,造成三艘驅逐艦沉沒,100架飛機給吹落海,多艘艦艇受傷,還造成了近800人死亡。事件亦直接促成戰後太平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的成立。(網絡圖片)

 

由於軍隊要考量敵情威脅,承擔經常性戰備警戒任務,而待命應變兵力與海空監控偵察及情報蒐集作業體系,在採取防颱措施後,就無法維持正常運作;因此許多防颱措施就必須考量時機因素,兼顧敵情掌握與戰備需求。 

誠然當颱風侵襲時,假想敵手所轄兵力亦同樣受到影響,原則上根本就無法進行任何正常軍事活動,敵情威脅亦應隨之降低,但在何時解除戰備採取防颱措施,時機拿捏總是會在考驗軍事指揮官之決心。 

v2 77編按:颱風來襲前戰機及戰艦疏開工作,還需要氣象觀測機作前導預警,例如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WP-3D獵戶式氣象觀測機,可有效預測吹襲範圍,路徑及可能對沿岸的多大影響等。(圖片來自連結)

 

當然就防颱來說,疏散迴避與就地加固是兩個最基本方向;原則上軍隊就地防颱措施與民間對比並無太大差異,就算是固定式陣地所使用偵蒐裝備天線固定,或是營房設施防颱加固阻絕淹水作業,與民間類似裝備與設施所採取措施幾乎完全相同。但是由於武裝部隊許多軍事儎臺具有高度機動能力,因此相對於民間公司機構來說,就能夠在防颱措施上具備更高彈性。

 

2019 10 21T010221Z 2104821266 MT1YOMIUR0006U52OQ RTRMADP 3 SCARS OF TYPHOON HAGIBIS NO 19 IN JAPAN 400x290編按:每當颱風來襲,最沒空的可能還是陸軍,這是因為陸軍們也要參與災後救援及清理的工作。圖為2019年10月造成近90名日本人死亡的強颱風哈吉貝過後,陸上自衛隊參與搜救與清理的工作。(網絡圖片)

 

 

對於武裝部隊來說,機動力強之軍事儎臺能夠迴避轉往他處進駐,等候颱風過境後再返回防區,絕對是表面上看起來相對簡單之處置方案,但相較於就地防颱來說,空中戰機轉場或是艦艇兵力移泊防颱,其實都有很多考量因素,絕對不是那樣單純。 

其實有些地面部隊機甲與輪型車輛,因為駐地地形地勢並不理想,在遭受颱風侵襲夾帶暴雨時,可能會產生淹水狀況時,還有可能要讓前述機動兵力,移動進駐到地勢較高處,避免到時候受到颱風水患影響,被困在營區產生損害。 

但若是營區駐地地形理想,不會受到颱風後暴雨水患侵害時,地面部隊機動兵力儎臺,多半就是直接進入相關掩體或是廠棚,甚至利用駐地相關橋梁、涵洞與隧道及戰備坑道,作為颱風防護設施。 

v2 77ed8d649ad850d8c89869229b3f12b9 720w編按:駐港解放軍海軍在有颱風襲港期間,都會轉泊至維港中心或附近水域,避免在昂船州內因水位上漲及大潮而撞岸損毀。這是各國海軍通例,連美國海軍遇颱風都會撤離港口。不過這不代表沒有危險,約錨鏈斷裂,軍艦就有機會被推上岸,例如2009年海南島一場颱風,就將一條074A型中型登陸艦直接推上岸邊,還把一建築物撞穿一個大洞。(網絡圖片)

 

艦艇兵力有時因為軍港碼頭與地形並不理想,無法具備有利地形來抵擋暴風侵襲,再加上考量潮汐、軍艦吃水與碼頭高度及水深,可能在颱風侵襲時產生湧浪,讓艦艇產生擱淺或是被浪頭抬上碼頭風險,因此就會放棄就地加固防颱方案,必須移泊至他處泊地、碼頭,甚至到颱風路徑暴風圈涵蓋地域外,遠處之其他海軍基地防颱。 

同樣對於戰機來說,要是駐地本身具有能夠提供足夠掩蔽能量之機堡、掩體、廠棚、涵洞、隧道與坑道,又不會因為地勢不良遭致淹水侵害,自然就不會勞師動眾轉場至其他基地,運用疏散迴避策略實施防颱應對方案。 

TTC7LHB6Z5FS3ADYJPNKSCY7SU編按:美國內布拉斯加州 Offutt 空軍基地於2019年3月遇上河水泛濫,基地浸去大半,結果用了兩年時間才能修復。雖然災害性質不同,但風暴潮一樣可帶來類似的破壞效果。(圖片截自美軍軍報星條旗報)

 

對於運用迴避疏散策略進行防颱之機動兵力來說,必須考量防颱期程長短,安排相關配套支援方案。就艦艇兵力以及地面部隊各型車輛來說,整個配合機動所需後勤支援相對簡單,但是飛行部隊戰機移駐其他機場時,就要思考是否要配合進駐相關機務與勤務支援作業人力。  

假若防颱期程不長,轉場進駐基地又具有同型機支援能量,問題就相對簡單。但若是颱風行進速度減緩,甚至在原地滯留打轉,移駐其他機場時程拖延很長時,就必須考量相關維護保養需求。絕大部分飛行部隊基地都會在生活設施以及維護保養能量,維持相當程度調整作業能量,就是要考慮此種兵力調度需求。 

 

2019年於杭灣避風的東海艦隊片段。

 

每當武裝部隊要進行防颱疏散兵力機動時,無聲無息情報蒐集作戰就會順勢開打,掌握假想敵如何應對天然災變威脅,其兵力轉駐位置確實是情報蒐集重要項目,不論是地面部隊機動車輛或是火炮所要移轉防颱位置,抑或是飛行部隊戰機與艦艇部隊兵力移轉進駐之機場、泊地與碼頭,甚至在海上保持機動疏散之待命海域,都是必須掌握取得之重要情報資訊。 

不僅是靜態防颱疏散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動態之兵力編組、機動次序以及颱風過境後,如何依序返回駐地,重新恢復戰備,情蒐監偵體系如何回復正常作業軌跡,更是用來判斷對手戰力極度關鍵之情報資訊。飛行部隊返回原駐地時,機場跑道在颱風過境後必須檢查整理,清除各項妨礙戰機起降,可能產生危及戰機之異物。以往曾經確實發生過戰機在風災後魯莽返回駐地,最後卻因發動機吸入颱風侵襲所產生異物,差點造成墜機之慘劇。 

21814A 2編按:美軍對天災後對手的偵察絕不會少,其中一次甚至間接引發國際熱戰危機:1983年8月底一場高緯度強烈暴風,令蘇聯堪察加半島上一座雷達嚴重損壞,暫時不能工作,8月31日晚上一架美軍RC-135偵察機赴機到達堪察加半島外海抵近收集情報,没多久一架偏離原有航道的大韓航空KAL-007班機飛過附近,結果監察的另一部雷達上的蘇軍誤會RC-135偵察機直接飛進蘇聯領空,最後該客機被擊落。(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最後就必須提到,許多軍事駐地都有很多偽裝隱蔽防護設施,通常這些建構物體強度都相當有限,因此許多陣地與掩體在颱風侵襲後,往往都會因為偽裝設施被颱風摧毀而導致曝光。所以颱風過後,經常都會運用衛星偵照,或是直接派出空中偵照兵力,取得特定軍事基地與設施最新影像,然後透過對比來辨識許多原來被偽裝務所掩蓋之設施或是陣地,這也是搭配颱風天然災變之情報戰插曲。 

總而言之,武裝部隊應對颱風亦是在練兵,如何進退有序、舉止有節,再加上不露行跡,才能夠顯現出真實之作戰實力。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7-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