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玩起游擊戰 美軍「終也變成自己討厭的模樣」?

2021-08-09 17:00:59 最後更新日期:2021-08-11 12:40:37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0434 09 ships at sea 4O CRP 16 91一直以來海軍是美國維持其霸權與超級強國地位的重要工具,但他們現在也面對艦船快速老化、研發價格高昂、技術攻關困難及採購數量大減的困境。(圖片來自美國海軍)

看標題,是否覺得筆者這期又要講解放軍的戰鬥歷史?估錯啦!今次要講的是美軍最近正在演練的新戰術戰法:雖然對外吹得天上有地下無,但這套戰法實際上就是化整為零,分散兵力,聯合作戰,簡而言之——就是游擊戰。

太平洋軍演玩新意

進入8月份,美國空軍和陸軍相繼開始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一系列軍事演習,有美國空軍的「太平洋鋼鐵-21」演習以及美國陸軍的「太平洋搶劫者-21」聯合演習。本來,美軍搞軍演也不稀奇,不過演習前美軍將領的一番表態,讓人對此次美軍演習有了新的解讀。美國太平洋空軍副司令喬恩·湯瑪士表示:「我們的對手長期研究美國、我們的盟友和夥伴在必要時使用武力的方式」。他聲稱,對手認為美軍首先將大規模集結並積累大批補給後,才會出擊。「我們不能坐失戰機,也不能給他們這個乘虛而入的機會,因此我們準備以不同的方式運作」。

050812 F 2295B 166透過高速資料鏈(例,美軍仍在發展中的LINK-22),可提供高更新率與更精確的敵情資料,其精度判斷甚至可作為己方射控數據用,這令新舊世代機在協同作戰上有更好效率,甚至可進行適當的分散部署。(圖片來自美國空軍)

湯瑪斯口中的「對手」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今次「不同的方式」有何新意呢?美國空軍和陸軍都選擇了分散式快速部署的做法。美國空軍正在演練的「太平洋鋼鐵-21」演習,就採用「中心輻射」概念,將大批戰機快速以及「不可預測」地分散部署到太平洋廣闊區域的多個基地。在演習期間,美空軍26架「F-22」隱形戰鬥機、12架「F-15E」戰鬥機、4架「C-130」運輸機以及約800名空軍人員,分散在從關島到天寧島的4個基地。而美國陸軍的「太平洋搶劫者-21」演習也大同小異,只是在演習中還加入了盟軍因素,日本自衛隊的一支空降部隊也參加這次演習。

2179238需要指出,現時美軍軍事計劃也受到國債的嚴重影響-這幾年美國國債的加幅已遠超過去的水平,並以每年2至3兆的速度增長,長此下去,美元購買力下降等因素,最終會影響軍事支出能力,甚至可能被迫削減部隊以應付情況,嚴重的甚至可能要削減1/3部隊。(網絡圖片)

不過是新瓶裝老酒

美軍的這一做法,很多軍事迷就想起70多年前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提過的「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游擊戰打法。但美軍今時今日「有樣學樣」,卻讓人費解。

號稱天下第一,自二戰以來,幾十年都忙著同游擊隊作戰的美軍,居然反其道而行,也練起游擊戰術。從美軍幾個高級將領得知,這次並不是小打小鬧,而是真刀實槍大規模地演練這一戰術戰法,令人感到意外。

050BB在美軍提出的分散殺傷模念中,直正的最大殺手是空軍與海軍共同裝備、有一定隱身能力的LRASM空射型長程反艦導彈。基於空軍或海軍戰鬥機 / 轟炸機機動性要大得多,更加容易玩得起分進合擊的戰術。(網絡圖片)

美軍歷來都是不打無準備之仗的,每次對外作戰都要做足準備,從兵力集結、物資調配、技術支撐,沒有半年的時間準備,美軍是不會輕易開戰的。但是如今的美軍卻要對軍事力量進行疏散佈置,把戰線分散、拉長,戰前準備也玩起「短、平、快」,令很多對美軍瞭若指掌的人大跌眼鏡。

正所謂「橋不怕舊,至緊要受」,美軍這種變化連中國軍方都會覺得有點奇怪。從公開資料來看,1990年代海灣戰爭後,解放軍總參部的對美軍作戰總結裡,曾多次指出美軍的一個弱點,就是戰前的物資和兵力會過度集中,這也是1996年台海風雲後,解放軍大力發展各種精確打擊導彈的原因。此次美軍之所以大力發展新戰法戰術,普遍認為是與中國現在眾多精確打擊武器入列有關。
E8AA3美國陸軍也加入遠程戰術打擊 / 打海軍的行列,由左至右分別是研發中的中程彈道導彈配機動彈頭LRHW、可制導反艦火箭砲PrSM及仍處於預研階段的極音速戰術導彈(MRC)。(連結1)

終歸還是台海問題

近年來,中國為了解決台灣問題,同時也為了突破美軍在西太平洋構築的島鏈防禦圈,各種中程精確打擊武器層出不窮,從巡航導彈到彈道導彈,再到高超音速導彈,已經形成了一小時內,打遍美軍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內所有基地的能力。對於中國解放軍的這種打擊能力,美軍自然心知肚明。雖然表面上美軍似乎滿不在乎,但是實際上,美軍早就開始著手探討新形勢下,與中國解放軍在西太平洋的作戰方式。

2009年,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第一次提出「重返亞太」政策,美國的五角大樓以及各種智庫研究所,每年都會提出美軍未來在西太平洋地區作戰的方案。「分散式快速部署」方案看似很新穎,其實認真看起來,本質還是美軍前幾年推崇的「多域戰」方案罷了,無非是強調一旦美軍與解放軍發生戰爭,美軍應該利用自己在廣闊西太平洋地區眾多基地的優勢,以點帶面,發揮信息化、網路化優勢,擴大自己的陣地,拉長解放軍的戰線,盡可能地削弱解放軍在導彈方面的優勢,同時發揮美國在空軍方面的優勢,揚長避短,從而擊敗解放軍發起的挑戰。

E8AA2美軍引入的挪威NSM /JSM反艦導彈(JSM是NSM的反艦空射型,專供F-35使用,兩者氣動外形不一樣,但內裏系統基本一致),也是分散性殺傷中中短程反艦的重要一環。不過兩個載台現在都面對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F-35維護成本過高而妥善率低一直讓空軍很憤怒;瀕海戰鬥艦問題更大,美軍已決定2022年3月前退役6艘(平均艦齡8-14年,二戰以後役期最短的美軍軍艦),往後更可能陸續有來。(圖片來自USNI新聞)

美軍的這個新設想確實不錯,原理近似「田忌賽馬」。不過「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分散部署、化整為零」只是戰爭的手段而非目的,回顧世界戰爭史,每每最後的決戰還是要再集結的,單純強調分散部署,實際上也脫不掉「逃跑主義」的內核。如果處理不好分散與集結的協同關係,可能將重演70多年前國民黨「我軍轉戰千里,共匪追之莫及」的笑話。

現階段來說,解放軍的目標就是要解決第一島鏈上最大的節點——台灣。台灣問題一旦解決,美軍苦心構建的第一島鏈必然要崩潰。同時還帶來整這條島鏈上美軍日韓基地完全暴露的連鎖反應,甚至會引發自二戰以來,美國在本地區最堅強盟友們反水的後果。
E8AA4在美軍新一輪改革中,連陸戰隊都轉行「反艦」了,這主要是因為陸戰隊對中國原本就不打算發生陸戰,但其快速部署能力卻能在不同島嶼間盡快建好反艦網。圖為陸戰隊擬採購的NSM岸防反艦導彈,以及具備一定攻擊移動目標能力PRSM火箭砲。留意搭載火箭砲的車是一架無人車。(網絡圖片)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事實上,這一兩年,日本在對華問題上態度很強硬,本質上是在明裡暗裡推動中美交手。作為二戰後一直被美軍佔領的國家,日本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就必須擺脫美國的繼續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挑動強敵挑戰美國,最理想的結果就是,這個「強敵」和美國能像當年的英德一樣兩敗俱傷,這樣日本就能從中坐收漁人之利。

USN BoeingOrca Cutaway940現時還在驗證艇研發階段的波音XlUUV(超大型無人潛航器)虎鯨。其任務是代替大型核潛艇的前線偵察、監控任務,可承擔分散式殺傷的目標指示工作,未來也可能發展成攻擊型。事實上美軍的核潛艇也面對維護及出勤能力較低的問題,一般前出偵察也面對巨大的風險。(圖片來自HI SUTTON)

如果在台灣問題上,美軍一味的採用分散部署力量的策略,最終的結果就是坐看解放軍解放台灣。一旦解放軍解決台灣這個目標,美軍分散的力量無論如何集結,都難起作用。從現在兩岸的軍事力量對比來看,一旦台灣戰事發生,解放軍留給美國大規模干預的時間,應該不會超過一周,屆時美軍的「分散再集結」策略,其效果未必能夠如設計所願。

FT 8 9 2021 1 660x370一直以來很少人留意到全核航母艦隊帶來的問題。根據美軍自己的統計,常規航母可以保持全壽命周期中75%的出航率,核航母則只有69%。這相差好像很小,但考慮到一個更嚴格的指標-即可立即出擊之狀態,用蒸氣鍋爐的常規航母理論上1小時內就可由停機轉為出擊狀態,但核航母反應堆由停機進入臨界,以及之前與之後的檢查作業,則至少需要幾日至一星期時間。這也是美軍日常只能保持兩個航母攻擊群在航的重要原因。立即可用的航母兵力少,也是促成美國推進分散性殺傷的重要原因。(圖片來自USNI新聞中8月6日時的艦隊部署狀態,林肯號是在做戰鬥部署前的適航訓練工作,沒帶多少隨行艦,而福特號則是和「這些年」一樣,繼續做測試訓練工作)

雖然對於美軍這種化整為零、分散部署的戰法,有人感覺是拾人牙慧而嗤之以鼻,但筆者認為還是不能小覷。畢竟美軍在信息化、網路化技術還是全球領先,在調動部隊的能力上確實強勁。而且「分散式快速部署」戰術,本質上並沒有脫離克勞塞維茨《戰爭論》裡強調的:集結兵力進行決定性決戰。

美軍此舉,仍是想避開解放軍的導彈進攻,然後再出擊。雖然欠缺新意,但鑒於美軍超強的機動性,還是會對解放軍構成一定威脅。說到底,一旦戰火燃起,戰事千變萬化,「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具備綜合實力才有最強話語權。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8-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