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Pklok﹕港府應聚焦解釋法治概念提升公眾信心

2021-10-25 16:43:07
pklok

修讀新聞傳播系學生,未曾有一股改變世界的作氣,但寄望以所知所能分享自己看法,或許不是見解獨到,仍盼我的文字與聲音在社會中可有一番作為。

2110255政府新聞網圖片

聯合國在2015年已經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的為全球每個地方建立和平及具包容性的社會。透過明辯法治,宣揚「以法限權」,既告誡掌權者勿濫權,也令市民了解有平等訴諸司法的機會。然而,在一些的研究和報告中,反映香港市民對現時法治狀況有信心危機。因此,在2020/21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預算4.5億,讓律政司推行為期十年的「願景2030 — 聚焦法治」,使社會對法治有正確的理解,過程中港府與教育機構的角色,必須定位清晰,建立有效公眾溝通,提升施政效能。

就法治實踐方面,智經研究中心 (2019年) 和香港民意研究中心 (2020年) 均進行有關調查,報告顯示市民對目前的法治觀感,處於負面的狀態。前者反映市民對政府濫權情況的觀感變差 ; 後者反映公眾對本港司法制度和法庭的公平公正程度的評分,跌至歷年新低。

港府有必要正視情況,重拾公眾對司法系統的信心,長遠鞏固本港內外的營商環境。香港政府應扮演法治的看守者 (Watchman),發揮捍衛和審視的功能。以9月底立法會三讀通過《2021年刑事罪 (修訂) 條例草案》為例,成功堵塞條例的漏洞,針對以往無法檢控偷拍,如拍攝裙底等的行為,現在終於通過訂立窺淫罪,和發布私密影像的罪行。由此可見,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下,港府應繼續監察立法和司法的運作,積極堵塞條例漏洞,加強保障市民的私隱和合法權利,使大眾相信本港法治狀況仍處於高水平。

教育機構則需要飾演宣揚者,向公眾宣傳和維護法治的功能,增加大眾實踐法治精神 (Rising engagement rates)。例如,定期在不同社區舉辦法律講座,讓不同階層的人士可了解自己的權利 ; 與不同的社福機構合作,舉行嘉年華,讓青少年以輕鬆的形式,認識一些法律的糾紛或關於《基本法》的概念,有助大眾認知正確的法治精神。

總括而言,近年社會對本港的法治價值有所質疑,大眾關注的重點在於條文的清晰度和傳統司法的獨立性。筆者認為「願景2030 — 聚焦法治」計劃,主力向公眾顯示港府對法治的監督的力度 (Regulation)和提升民眾對法治認識的參與度 (Engagement),冀令社會在十年間對本港的法治信心有所提昇。

發佈於 博評
By 2021-10-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