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俄烏戰爭邊緣與俄國核戰略

2022-01-05 00:01:00 最後更新日期:2022-01-05 11:19:54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47323851 2099072426782118 6418641569456324608 o2019年俄烏衝突中國際軍事觀察家預期俄烏兩國的兵力配置圖。(圖片來自連結)

 

去年12月底,就烏克蘭當時形勢,俄國總統普京發表了相當強硬的言論,指俄國再不能容忍北約部隊推進到國門之外,隨後外長拉夫羅夫向新上任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拋出要求,指北約必須向俄羅斯提供不會東擴的安全保障,才有幾會談下去。由於俄方不單要求北約日後不接納烏克蘭未來加入北約的申請,還要求停止在東歐和中亞的所有軍事活動。這基本上相當於不再在新加盟的北約成員國提供軍事互助。北約秘書長自然反對是項建議。雙方將於本月12及13日進行正式會唔,但以現在雙方的分歧,很大機會談不成。之後俄方會以什麼方式解決烏克蘭問題,就很難預料了。

 SAAAS右圖是格魯吉亞前總統薩卡什維利,他是中亞地區一個極具爭議性的政治人物。作為格魯吉亞反對派領袖及2003年玫瑰革命的核心人物,他上台後一段時間和俄羅斯可沒那麼差,但在面對阿布哈茲地區分離傾向及國內反對派的問題時,開始採取仇俄民粹策略,並在很短時間內成為相當突出的反俄先鋒,並大幅加強與美國及北約的關係,甚至謀求加入北約。這明顯有以外部矛盾爭取國內支持的味道,可卻正正徹底惹怒俄國;相對來說,喜劇演員及導演出身的烏克蘭現任總統澤連斯基,在2019年大選中擊敗右翼的波羅申科,但其仍屬那種民粹主義領袖,對俄國基本仍承襲一貫仇俄路線,近年更大舉鎮壓異見人士並指責他們"親俄"。(Youtube擷圖)

 

若需發動對烏軍事行動,究竟會怎樣做?

由葉利欽時代開始,東西方冷戰結束,俄國與美歐的關係也大幅和緩,但向來信奉地緣政治的俄國來說,她與歐洲之間仍需要緩衝帶。葉利欽及新的俄國政府對於前加盟國各自脫離或行什麼政體本沒什麼異議,但就相當強調這些國家的中立性:倒向西方,加入北約圍堵俄國是其外交上的根本紅線。建立一條至少是中立、不敵視俄國的緩衝圈這點一直作為俄國與前蘇成員國外交的重點,尤其是波羅的海三國早早投向北約後更是如此。

2006-08年的俄格衝突算是第一遭對俄國外交底線的挑戰—薩卡什維利強烈反俄政策及援引北約進入境內演習,並圖以此解決紛爭不斷的兩個自治州的獨立問題,結果在兩方衛突中取得優勢並進軍南奧塞梯自治州首府時,受到俄格邊境的俄軍的猛烈攻擊,邊防部隊隨即攻進格魯吉亞境內並把格軍趕出兩個自治州後結束戰鬥,也再沒有對那位總統窮追猛打。這兩個形式上已獨立的自治州也成為俄格兩國的重要「屏障」,此後格魯吉亞也明顯「學乖了」。

1 mrm16 5GM4mU U3ALOGyFQ烏克蘭極右份子雖在廣場革命中表現"積極",但真正崛起是在2014年8月頓巴斯戰爭中烏軍處於劣勢後。為補充前線兵源及穩住後方,烏克蘭重新建立民族衛隊並大量吸納極右份子。他們的確穩住了頓巴斯前線的形勢,但同時也犯下不少戰爭罪行,因而臭名遠播,圖為民族衛隊中的阿速營,阿速營同樣也被指控不少戰爭罪行,但現時卻被擴充為團級部隊,且現時是民族衛隊中戰力最強的部隊。極右民兵的崛起也大幅加強了烏克蘭境內新納粹力量,並進一步挑起仇俄民粹。(網絡圖片)

 

若說格魯吉亞本是邊陲地帶,對俄國而言還非生死悠關,那位於俄羅斯歐洲區域「下腹」的烏克蘭,就是俄國的「逆鱗」了,因為地緣上來說這裏離莫斯科及歐俄的大後方—烏拉爾山地區也太近,若落入敵國之手,對俄國之言就是後患無窮,所以俄國自90年代以來一直特別關切烏克蘭的走向。當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烏克蘭政府親西方派奪權成功並大舉鎮壓東烏地區親俄政團時,俄國也採取接近的方法「解決」,例如讓已經鐵定離心的克里米亞迅速獨立,同時亦支持東烏地區反抗的親俄 / 反西烏民兵組織「獨立」,不過就並沒有親自介入,結果為時近兩年的烏克蘭內戰令烏克蘭原有部隊遭到重創,烏克蘭經濟進一步崩潰,但雙方也只能在隨後兩年內打打停停,最後達成一個雙方都不滿的明斯克協議,問題一直拖延至今。

imagAAsw2俄國GDP走勢在普京上台後一直不錯,即使2015年後有相當大跌幅,但主要是與對美元貶值有關。另一方面,俄國農業發展在2000年代後更是勢頭強勁,現時產量甚至遠超蘇聯時代(當時烏克蘭糧倉還在),已達糧食自給及大量出口境地,烏克蘭糧倉對俄國而言反而已是可有可無。俄國現時入口的糧食,大本都是當地未能種出的疏果之類。(資料來自世界銀行連結1) 

 

俄國自蘇聯解體後,國力在2000年代明顯恢復,在GDP的相對值上更已超越當年蘇聯甚多,但在以美元計算的GDP上,甚至還不如韓國(當然這和盧布外匯的大幅貶值有關,且俄國的產業結構也沒遠沒有部分人認為那麼脆弱)。不過其武裝力量的畸形發展仍然保持著。

俄國人仍然保有地球上唯一可以震懾美國的核力量,仍可以自身滅亡為代價讓歐美都市圈遭通毀滅性打擊,但相對而言常規軍力雖然也有回復和更新,但大部分裝備仍是八十年代型號的升級版而已,和北約常規武力對抗也佔不上優勢。這種不平衡自90年代以來就一直持續至今。

imagAAsw俄國的師改旅和美式旅級戰鬥隊相比又是另一回事,俄國的合成旅更像是原本機步旅縮編,但機動支援與防空火力如自走砲 / 砲兵火箭營並沒有明顯減退(4個營變3個而已),變相提高平均火力支援及防空密度,同時過去師級部隊才有的特殊支援營也直接編入合成旅當中。資料及圖片來自 連結1連結2連結3

 

現是俄軍地面部隊全部加起來也大約35萬人左右,就算加上空降軍7個師,也只有42萬人左右,還不及蘇聯時期一個方面軍的水平。這兵力要進攻北約腹地當然也不可能,更不夠搞過去的作戰機動群了,頂多就是一種輕裝但機動火力大幅強化、且開始有更多無人機支援的師旅級部隊進攻的水平,但要對烏克蘭進行有限軍事行動之餘又轟掉幾個極端反俄的北約東歐前鋒倒是有可能的。而若北約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白俄或波立三國作戰,優勢還會在俄國一方。但以西部軍區集團軍兵力要進入波蘭並輾壓波蘭部隊及北約聯軍,則基本不可能。

由以上判斷,即使俄烏真的進入作戰狀態,俄軍也只會集中兵力對付烏克蘭,並全力阻止北約的部隊對烏克蘭進行支援,但除非有什麼突變(例如加里寧格勒州被入侵或俄國本土受到空中打擊),否則在作戰完成前他們根本不會搭理波羅的海三「勇武」以免分散稀缺的兵力,也盡量令軍事行動變得「有限」

 Ethn由俄語使用比率到投票支持陣營,都可以看出烏克蘭基本可以第聶伯河為界(下圖),由北境直到丹伯貝佐斯基市都是西面為烏語區,東面則較多俄語且俄裔人口較多,東部的烏克蘭人也較傾向俄國文化。丹伯貝佐斯基市以南開始俄語區就越過第聶伯河,甚至南部黑海一帶都有較大的俄語勢力。這和帝俄時代行政區劃分有相當大的關係,同時也形成現時烏克蘭的認同分化基礎,雙方的政治意向的爭持區大約只有東北部地區。左圖為俄語使用區域統計(連結1);右圖是2010年總統大選季莫申科(粉紅色)和總理亞努科維奇(藍色)的得票率分佈—當時有指普京也沒對季莫申科有很大的反感,也可能影響她在東北部地區的選票(維基百科連結)

 

 

對烏軍事策略的兩難:

預估俄國對烏克蘭可能的軍事行動,我們需先知道俄羅斯在公開層面上其實沒有消滅或佔領全烏克蘭的打算,也不再需要烏克蘭的農業與礦產資源,而全面佔領一國會讓俄國可能處於更被動狀態,一來兵力不足,二來管治成本會非常高,三來和歐洲及其他舊加盟共和國的關係更可能沒有迴轉的餘地,俄國形勢會更被動;但若是警告式地教訓一下烏克蘭並支援新俄羅斯共和國聯盟對於扭轉形勢又幾乎沒有幫助,而且也沒法達到阻止北約東擴的作用。

БитвA現在俄烏對峙情況,可比擬的只有1943年下半年蘇聯發動的下第聶伯河攻勢 (Battle of the Dnieper)。是役第一階段(8月底至9月23日)基本上就是以納粹無法抵擋攻勢而撤至第聶伯河右岸才重組防線,蘇軍用了不到一個月就佔領整個第聶伯河東岸。這是因為整個東岸都是大平原,是機械化部隊的最佳推進場。右圖為現時部署於烏克蘭東北部邊境的第一近衛坦克軍所屬T-90M坦克。(圖片來自維基百科連結1)


 

俄國最想的還是讓俄國糾結多年的烏克蘭「學乖點」,不再利用北約或美國找俄羅斯的麻煩,不過以西部烏克蘭人的反俄情緒而言,這點很難有操作性,只要幾遭民粹式煽動,甚麼也會回復原狀。不過若以軍事行動擴大烏克蘭的內部分裂,甚至利用第聶伯河以東人民的認同分歧,讓東烏地區「獨立」或「半獨立」出來,作為俄國的屏障,倒反有些可行性;其次若作為屏障,就算西烏隨後全面倒向北約,至少也有個相當廣闊又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擋著。而且技巧再高一點,透過大幅加強東烏當地親俄勢力支持及打擊西烏政治力量,然後讓它形式地留在烏克蘭,就更能在內政上壓制烏國倒向北約的企圖。這點可說是可實行計劃中的最上策。

要達成這策略,俄國除要打擊東烏境內盡量多的烏克蘭軍外,還要以部隊沿第聶伯河西岸南下,封鎖任何烏方的渡河支援,並利用空中攻擊襲擊任何第聶伯河以西的烏克蘭部隊集結或利用彈道導彈打擊橋樑與公路交通,直至部隊和克里米亞半島陸路打通為止。單就邊境作戰及俄軍的衝擊能力而言,可預見俄國較大優勢且比較容易達成目標,只是這區的土地也相對較大,要短時間內完全佔領有相當大的困難,而時間愈久變數及北約介入的壓力將愈大。

 FIGxwyQaAAArSU8俄國空軍的隱身戰鬥機或攻擊機(SU-57與S-70獵人式大型飛翼式無人攻擊機)還沒有形成戰力,面對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戰力,勝算其實不算多。圖為俄軍中較新型的戰術飛機,例如SU-30SM戰鬥攻擊機(右)及SU-34戰術轟炸機(左)。(網絡圖片)

 

俄國核武優勢在烏克蘭問題中的用途與局限

冷戰後俄國的核武政策,隨著其常規武力大幅衰弱而有相當改變,即俄國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除非對方使用了核武器(或其他大殺傷力武器),或俄國受到常規武力攻擊至影響國家生存的地步(連結)。若然俄國決意對烏克蘭動武以根絕北約繼續東擴的問題,這基本可保證俄國國內不受核武或大規模常規攻擊,有辦法制止戰事進一步擴大化。

不過問題是,這並不保證在邊境地區作戰的俄軍不受北約遠程空中打擊。假若俄軍採取大規模攻勢,而北約決心進駐西烏地區(甚至不需進駐,只需在羅馬尼亞東境建立空軍前進基地)並於黑海西部派出海軍攻擊俄軍在東烏的部隊,俄國可以怎樣做?難道拿彈道導彈核武轟擊北約的前進基地?還是頂著空襲繼續進攻?要知道現時俄軍陸上部隊數目遠比冷戰時候小,其實不太承受得起損失。

若果俄軍在東烏的行動有阻滯而北約又堅決介入並發揮空中打擊的優勢,俄國核打擊能力強但常規空中力量不足的結構,反而變成俄國對北約行動進行反干預的被動—俄國當然可以以陸軍部隊受重大打擊為由向北約前進基地進行核打擊,但就會引發歐洲甚至全球核戰的風險;不敢冒風險而退出東烏行動,北約及各前加盟國絕對會得寸進尺,後患更為無窮。

БитвB俄軍現時高精度戰術攻擊主力9K720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包括一種高精度高機動短程彈道導彈及兩種不同尺寸及射程的亞音速巡航導彈。暫時還無法確定是否擁有核彈頭。圖片來自YOUTUBE擷圖連結2

  

當然,美國與北約亦同樣要冒風險,尤其若出兵烏克蘭,前進航空基地必定成為俄國短中程彈道導彈的「重點關顧」對像;東烏基本是平原地區,而且本身就在俄國邊境上,在東烏的烏軍除面對本地的反抗勢力外也面對俄軍的三面夾擊,可說相當不利;要於東歐地區對俄進行軍事行動,加里寧格勒州飛地可是一個不能不除的目標,但這又涉及攻擊俄國本土的問題。總而言之,俄國的核武器雖然是俄國最重要的戰略防禦的利器,但基於未想將戰事擴大的構想,在邊境作戰上並不能為俄軍帶來很大好處,對雙方而言始終還是有相當大的制肘。

Polish army unveils Leopard 2PL tank MBT modernized version of 2A4 version MSPO 2020 925 001俄軍在烏克蘭行動另一難題,在於北約其他陸上部隊的動向。若果對烏戰事進一步拖延,難保北約方面會以波蘭陸軍為主力進駐波羅的海三國,甚至以支援境內異見人士為名義進入白羅斯,那俄軍就必須分兵加以應對。圖為波蘭陸軍提升性能後的豹2PL型戰車。(圖片來自Army Recognition) 

 

 

後記:

就在烏克蘭危機接近臨界點之時,1月3日聯合國五常忽然發出聯合聲明,指出避免核武國家之間爆發戰爭,及減少戰略風險是五國的首要責任,並願意保持並進一步加強各自的措施,防止核武未經授權或意外使用。在1月中俄國與北約(美英法也是北約成員)展開「攤牌式」會談前忽發此聲明,時間上非常巧合。這究竟是北約和俄國預期大戰難免而發出不讓常規戰變成核戰的聲明,還是對於烏克蘭問題已有秘密協議而先作出的聲明?這看來要等本月中旬以後才有結果了。無論如何,一個弱國因為其愛惡沒處理好其與鄰國的關係,間接導致影響全國的大戰甚至核戰發生,對全人類而言都是很無辜的……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01-0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