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石琪﹕兩年一度會成常規?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選擇

2022-01-24 10:51:05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201241網絡圖片

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開始了。其實去年是第四十屆,因疫情延期,把兩年合併在今年舉行,這是前所未有的。通常每年四月頒獎,不過前年第三十九屆取消了實體頒獎典禮,改以網上直播形式公佈,現在疫情未休,到時頒獎是虛是實呢?

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1982年舉行,儀式簡單,於「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頒獎,方育平的《父子情》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張堅庭憑《胡越的故事》得最佳編劇獎,最佳男女主角是《摩登保鑣》的許冠文和《長輩》的惠英紅。然後越辦越大型,群星雲集,仿效美國奧斯卡,成為電視節目。四十年來,這獎項正如香港電影業歷盡滄桑,由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鼎盛而至低迷瀕危,近年更因社會動亂和疫症被「判死」——2020年戲院經常關門,上映港產片僅得廿多部,簡直選無可選。

2021年總算較好,叫座與叫好之片不太少。然而踏入2022年,目前戲院又封鎖,農曆賀歲期也和去年同樣不能放映,新片亦停止拍攝。不知何時疫症才會化解,令人不禁擔心今年港產片的數量與質量,雖然不會「清零」,但如果不多又不佳,電影金像獎是否再次押後,無法恢復一年一度,甚至兩年一度成為常規呢?

自有「香港電影金像獎」以來,我每年都參加投票,之前也參加由《大特寫》到《電影雙周刊》的影評人評選,可算資深,自然亦對前後變遷頗有感觸。尤其是影評界多位舊友已成故人,最近就有古兆申在香港、梁濃剛在英國同日逝世。他倆早期都有寫影評,古兆申用筆名顧耳,梁濃剛還可能是香港電視台首位介紹電影節目的主持人。

今次參加第一輪投票,拿起「2020-2021年度香港正式公映電影片目」(應為正式公映香港電影片目,不包括外來影片),覺得兩年合併起來,並不缺乏可供選擇的影片與影人,尤其是去年,可見逆境危機中仍有創意和活力。關於各部主要影片的觀感,早已談過,不必重複了。今天談談演員,先談比較多樣化而各有千秋的男演員。

吳鎮宇和謝君豪在《濁水漂流》演露宿長者,十分逼真好戲,應獲提名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謝霆鋒在警匪片《怒火》演反派,比正派甄子丹更有型有火,但公平點說,甄子丹的「擔屎唔偷食」角色難度更高,也演得好。相比之下,我覺得他倆稍勝劉德華、劉青雲在《拆彈專家2》同樣一反一正的演出。

謝賢主演《殺出個黃昏》,坦白說,老影迷不大願意見到當年英俊明星老去走樣,但較年輕觀眾或許會覺得他八十多歲演老殺手甚佳,「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就選他為影帝。此外,吳彥祖在大陸警匪片《除暴》(導演劉浩良來自香港)改變形象,演辣手大反派,也可觀。還有《媽媽的神奇小子》,梁仲恆演傷殘賽跑手,很有真實感,不大似正常演員做戲,當然值得讚賞。周國賢主演《一秒拳王》受歡迎,好過黃子華演《乜代宗師》。

本人則認為發揮最佳是林家棟,因為他主演《手捲煙》和《智齒》,前者做古惑佬、後者做惡警都很出色。又在《梅艷芳》演唱片公司經理很穩健,無論主角配角都表現突出。林家棟亦參與監製《殺出個黃昏》,總之他是疫境中特別活躍的演員。

男配角方面,我喜歡《手捲煙》的南亞小子Bipin Karma。張繼聰在《媽媽的神奇小子》演傷殘教練亦好,而且他在《馬達‧蓮娜》演澳門的士司機是男主角,形象平實。《怒火》的呂良偉和譚耀文,一個盡忠殉職,一個左右為難,也各有良好發揮。古天樂在《梅艷芳》演恩師,做到有情有義有專業精神(我最欣賞片中他說「前輩提携後輩,天經地義」),也應提名最佳男配角。

至於女演員,《梅艷芳》的王丹妮無疑是最佳新人,很少像她那樣初登銀幕便揮洒自如,又有明星感,她當然也是角逐影后的熱門。還有《媽媽的神奇小子》的吳君如,是她近年最佳演出。劉雅瑟在《智齒》受盡凌虐,真是做到傾身傾情。此外,《殺出個黃昏》的馮寶寶保持好戲,鄧麗欣在《殘影空間》演心理醫生很落力,可惜編導的角色設計不夠說服力。

廖子妤在《梅艷芳》演姊姊,是令人感動的女配角,其實她參演《智齒》做黑巷墮落花,很慘情。必須提提《奪冠》的白浪,她本身是郎平女兒,在片中飾演郎平少女時代苦練排球,很精采,勝過演後期郎平的女主角鞏俐。楊千嬅在《梅艷芳》佔戲少,很低調跟出跟入,好在絕不搶女主角的鏡頭,正是「前輩提携後輩」好榜樣。

亦要提提2020年上映的多段體獨立片《夜香,鴛鴦,深水埗》,梁銘佳和Kate Reilly聯合編導,輕描淡寫,就把街頭巷尾和新界拍出細緻寫實的風味。其中新界老婦與印傭的親切關係很妙,她倆都可提名最佳「新人」。也要說明,片目中有多部影片我沒有看到,例如聞說題材較特別的《散後》、《喜歡妳是妳》、《一路瞳行》,以及劉偉強的大陸主旋律片《中國醫生》等。老實說,現在常有華語片不知在何時何處放映。

香港不少導演早已北上拍片,包括資深的許鞍華,近作《第一爐香》故事發生於戰前香港,但在內地拍攝,成績不大理想。陳可辛的《奪冠》較受香港注意。徐克和林超賢參與的大陸狂收戰爭片《長津湖》在香港也有不少人捧場,或許會提名多項香港金像獎。

相信今屆特別熱門是真正香港製造、又在本港賣座的《梅艷芳》。究竟哪部片會得最佳影片獎,誰人會得影帝、影后和最佳導演、編劇等大獎呢?我不會預測,亦覺得如果提名做到公平客觀,而非偏於某一兩部,就不錯了。

好在今屆片目有文有武,有歌有舞——除了《梅艷芳》,亦有《狂舞派3》,也有鬼片《鬼同你住》、動畫片《繼園臺七號》、古裝片《真‧三國無雙》、愛情喜劇《不日成婚》、《感動她77次》、《我的印度男友》等,更有非常黑色的《智齒》,無論喜不喜歡,片類可算多元,至少不會單調。

2022年情況怎樣呢?不單疫症難防,政情與政策也會諸多避忌。港產片能否增產又多元呢?難以樂觀。實際上世界各地的電影業都處於艱難時期,唯有希望到夏天逐漸明朗化,出現轉機吧。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01-2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