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聲取代大眾-暴力並不民主

2016-02-12 15:28:42
蘇蘭斯

2015 年起於「香港輕新聞」開博評論時事。
2019 年成為香港電台一台「講東講西」節目招才計劃「才雋」,「哈林奭失眠」主持,在後不惑之年在多媒體界開展 Slasher 事業。
正職於航運物流公司總部,曾派駐國內工作五年,有豐富的商業機構管理經驗。善用案例類比,數據作理性持平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士、香港公開大學電子商貿碩士、美國麻省理工(MIT)供應鏈管理碩士。

https://www.facebook.com/lanceso
__20160209174154705544(1)_popup

而現在香港的政治爭議最大問題是大聲取代大眾-最近包括港珠澳大橋、高鐵及版權條例修訂草案在內爭議中我看不到民意代表們在討論時有做足夠的民意調查,更多的是政見行先又或取向偏向大聲的一方。舉例,網民發起罷看的王晶電影至年初三有一千二百多萬票房,網民大聲並没有為王晶帶來多少真金白銀的票房損失,大聲不一定是大眾。而溫和民主派往往怕得失大聲的一羣人,變得越來越沒有立場,兩面不討好。而激進本土派就變本加厲,以為自己代表大聲的一方就是代表羣眾,不斷升級暴力衝擊本港法治。

其實香港在兩岸三地之中法治第一,雖然沒有普選特首及普選立法會,在這方面是缺乏像台灣的民主體制可以讓內部矛盾透過選舉宣洩;但另一方面香港的法治及經濟水平又更勝台灣,至少香港沒有像大陸及台灣一般時不時發現黑心食品及豆腐渣工程。大部分生活安穩的香港人既不會同意激進本土派的獨立主張,亦不希望經濟受到暴動的衝擊,這令到在街頭武力抗爭的極端本土運動天生就缺乏普遍支持。

一個負責任的政治領袖應該在衡量得失後帶領羣眾爭取最大的利益。在完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不顧後果的挑戰中央政府的底線可能換來更加惡劣的政治環境。激進的本土派到底是透過暴力爭取小衆理念,還是真正代表大多數香港人?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選舉中用選票明確說明。

By 2016-02-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