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一切問題都可用經濟手段解決嗎?

2015-08-26 16:13:56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IMG-20150825-WA0002

前幾日,人民力量成員譚得志(快必)在面書上轉載了周迅面書。贊周迅有智慧,並指周迅說出了他每周街站的開場白。

周迅說:「來港的新移民應該明白,香港的制度與文化不同於大陸。如果,大家硬要把大陸的那一套搬來香港,把香港大陸化。你們又何必為自己、為子孫、為家人……移居香港!」

放下快必平時的言行舉止,單從這幾句說話去看,他無排拒新移民,他所排拒的其實是大陸的文化和制度。

多個民調都確認,佔中支持者以年青人為主,港府和北京亦認為回歸之後的青少年工作是失敗的,甚至有講法謂,曾德成的落台正是青少年工作上的過失。人事轉換已成定局,現在最重要是日後能否改變局面。

建制派最大的盲點在於,把一切政治問題都用經濟手段來解決。回歸後那麼多的優惠政策施於香港,為何十多年仍然出現如此局面?佔中後仍有人認為,十多年的經濟優惠政策成果,只有少數人獨享,未能受惠於青少年,社會流動停滯不前,而導致青年參與佔領運動。

經濟優惠政策未能惠及各階層固然是原因,但今日複雜問題的產生就只是單一的因素導致?

快必的言論其實表達了,他不是排拒人(大陸人或新移民),其實是排拒事(中港文化衝突對事物的看法不同、處事不同)。這確實是導致現今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如果建制派不改變認知,不接受這涉及中港文化衝突問題,仍然依賴經濟手段,難以見到如何解決。

末代港督彭定康飲涼茶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符號,傳遞了英國人尊重並接受香港文化的印象,而傳統上英國對殖民管治有二兩個重要原則,一是承認自身「對殖民地的認識有很大的落差」,二是「知識是任何穩當發展的唯一堅實基礎」,這二點李彭廣在《管治香港》一書講得十分清楚。

因此,英國十分著重研究殖民地本土文化。但問題是,回歸後,香港不是殖民地,同屬中華文化,又怎會有足以影響局面的文化差異呢?這正是造成盲點的原因。

傳統建制派亦自成了一個文化體系,在六十年代前後,和當時的香港社會文化有很大差異,隨著政治和社會形勢的改變,才與香港主流文化走近,但至今仍然有明顯的落差。

曾有中聯辦官員講過「香港這本書好難懂」,當不用這本書所寫的語言去讀,難懂是自然的。佔中之後,要善治香港,建制派似乎要重新對香港這本書有新的認知,英國人的二大原則是值得參考的。虛心求學,實事求是,才是成功的基石。

By 2015-08-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