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評論】美國金錢選舉難逃民主思潮衝擊

2016-05-03 13:11:54
龍藝祥

香港輕新聞副總編輯

美國年輕一代發起「民主之春」運動,要求改革現時的金錢選舉制度。(網上圖片) 美國年輕一代發起「民主之春」運動,要求改革現時的金錢選舉制度。(網上圖片)

 

【香港輕新聞】美國自視為世界民主先驅,將美式民主制度向不同國度「推銷」,但美國立國已二百多年,很多選舉制度已不能滿足新生一代的要求,今年是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年,不少美國年輕人不滿現有制度被財閥操控,要求美國國會採取措施,減少金錢在美國政治中的影響力,保證選舉的公平公正。這群年輕人將民主思潮衝擊在美國發酵,組織了民主之春(Democracy Spring)一系列遊行示威活動,於4月2日拉開帷幕,抗議者隊伍從費城出發,耗時10天,經歷140英里,一路步行抵達華盛頓,在國會廣場示威,行動在4月18日結束。

 

示威者自願被警員拘捕,希望吸引大眾注意。(《今日美國》照片) 示威者自願被警員拘捕,希望吸引大眾注意。(《今日美國》照片)

 

美警拘捕1420示威者破紀錄

此次運動不持黨派立場,共有120餘個組織、活動團體和工會參與了這次運動,有超過3500人報名參加,但美國警方沒有尊重示威者表達意見的自由,大舉拘捕示威者,共拘捕1420人,差不多三分一的示威者被捕,此次示威打破了國會廣場被逮捕人次最多的記錄,示威的領導者稱,他們正計劃在全國擴大這一運動,但美國各大傳媒鑑於切身利益,為了今年總統大選預計的44億廣告收益,甚少報道此事,目標是將「民主之春」在傳媒上滅聲。

 

示威者抬著像徵華爾街財閥的金牛到國會前示威。(《今日美國》圖片) 示威者抬著像徵華爾街財閥的金牛到國會前示威。(《今日美國》圖片)

 

 

民主選舉實際已被大財閥操控

「民主之春」運動的參加者號召解決美國的金錢政治。參加者要求所有的美國政治候選人簽署《人人享有公平聲音宣言》(The Equal Voice for All Declaration),其中包括「政府在政治上不受大財團的腐敗影響,全心全意依靠人民」,要求實現「支持民主,反對腐敗改革,包括投票權、公民資助選擇、重審聯合公民提出的憲法修正案」。

金錢政治成總統選舉主題詞

《今日美國報》評論稱,美國「民主之春」運動不是憑空而起的,一些抗議者也參加過最高法院對「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的判決,最高法院在這場訴訟中廢除了「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捐款金額上限,致使「金錢政治」更加迅猛。美國時政作家溫德爾·波特認為,金錢政治與不平等是今年美國總統選舉的主題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標榜反對金錢政治的桑德斯才能夠吸引很多支持者,「當特朗普稱自己不能買總統時,民眾猛然發現自己被美國的選舉制度操縱了」。

 

示威者希望改革現有選舉制度,取回真正的投票權。(《今日美國》照片) 示威者希望改革現有選舉制度,取回真正的投票權。(《今日美國》照片)

 

選民需要真正一人一票

中國《環球時報》採訪了一名抗議者。這名踩著高蹺,穿著美國國旗做成的衣服,上面印滿了美國大公司商標的抗議者表示:「我覺得這個創意很好,體現了美國的現狀,我們就生活在這種環境中,一切都被大公司控制,甚至政府也是,最無力的就是擁有選票的民眾,我們要真正的一人一票。」

自由憲法遭利益既得者操控

美國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立憲共和國,1789年正式生效的《憲法》是世界上最早並仍在運作的成文憲法。美國憲法以及權利法案等一系列修正案致力維護公民自由:包括言論、宗教信仰和出版自由;接受公正審判的權利;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財產權。雖然美國獨立宣言被認為是世界人權進展的里程碑,其後製定的憲法被視為是民主和人權的重要文獻,但美國本身歷史證明,其具體實踐中也有爭議:直到1865年奴隸制度才被廢除;婦女到二十世紀才取得投票權;1964年《民權法案》才立法禁止種族歧視。

得選民票較少者也有機會當選

今年是總統選舉年,但美國總統並非國民一年人一票選出來,而是透過選舉產生選舉人票,再由選舉人票選出總統,是間接選舉,一些總統候選人雖然在大選中獲得的選民票少於對手,卻因得到足夠的選舉人票而當選,這對選民來說並不公平。現時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按普選票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候選人,全國選舉人票為538張,候選人至少獲得270票才能當選,數目等同國會議員總和及三張華盛頓特區的選舉人票。

選舉人票分配每州數目不一樣

選舉人團所謂「間接選舉」只是禮儀性的程序,當選的選舉人在選舉人團投票時必須把票投給在該州獲勝的總統候選人,因此大選結果通常在大選投票日當天便可根據各州選舉結果算出。但選舉人票的分配並非每州一樣,美國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所擁有的選舉人票多達55張,其次為德克薩斯州的38張,而人口較少的阿拉斯加州等7州則只有3張選舉人票。鑑於這種情況,在歷屆美國總統選舉中,人口眾多的州都成為總統候選人爭奪的重要目標。美國歷史上曾數次發生這種情形,一些總統候選人雖然在大選中獲得的選民票少於對手,卻因得到足夠的選舉人票而當選。在這種情況,候選人必須得到財閥的政治捐獻才能運作,才有得勝機會,同時亦讓財閥間接控制了選舉。

名人搏拉是要喚起大眾關注

在現有制度下,要美國財閥讓路似乎是與虎謀皮,對「民主之春」的目標能否達成持悲觀態度,有分析說:「多數美國人知道,美國民主的問題是系統性的,美國的選舉被操縱了,這也是美國當前出現寡頭政治和民粹主義的根源之一。金錢不會從選舉中消失,仔細審視今年的大選,你會發現,金錢仍是主導力量。」一些名人也加入到抗議者中,總統候選人桑德斯的熱情支持者、出生貧民窟的女演員羅莎里奧·道森遭到逮捕。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萊斯格參加了15日的靜坐示威,並被警察帶走。他說:「我是法學教授,能夠避免被捕」,而這次這麼做是為了喚起大家對「競選資金籌集制度」的關注。

美國傳媒不敢開罪米飯班主

在今次示威活動當中,美國媒體一致保持沉默。微軟全國有線電視廣播公司和福克斯電視台的報道時間分別只有12秒和17秒,主流媒體CNN在報道中僅用了30秒的鏡頭。不僅在報道時間上,在內容上兩家媒體都稱抗議者關注「選舉權利議題」,而沒有提到「反對系統性政治腐敗」和「反對金錢政治」這兩個抗議者突出提出的口號。與此相對照,在2015年5月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發生反穆斯林的示威時,CNN做了長時間現場直播。抗議者對缺乏媒體關注感到痛心,在被捕的時候,一些人反覆喊道:「CNN在哪兒?」

總統選舉媒體有44億廣告收益

抗議者說,美國媒體不來報道,是因為大媒體集團同「當權者」有緊密聯繫,比如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傳輸公司康卡斯特是國會重要的利益集團,是兩黨的重要捐贈者,同時也是微軟全國有線電視廣播公司的母公司。而據分析,今年大選,各位候選人花在電視廣告的支出將達到44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廣告收益,那個傳媒願鼓吹推翻現有選舉制度。

By 2016-05-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