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夏季養生小貼

2016-05-12 22:07:08
350a13a608c26cceef241c8d43baff33

2016年5月5日終於迎來夏季。南方已經過了三個月的「潮春」,幾乎十個指頭就能數盡真正的晴天(意思是有陽光、藍天、白云,還不帶一層霧氣)。這陣子除了墻角更發的片片黑霧,以及衣物床鋪滲出的陣陣霉臭之外,還有陰魂不散的肩頸繃緊發炎、腰背部酸痛麻痹。

此刻,老祖宗的病機十九條(載於《素問•至真要大論》)再次鉆進我的腦海:「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原來這兩條與「濕」有關的病機,已經栩栩如生地告訴我們是怎樣得的病,大智慧呀!華南地區四季偏濕,而濕氣最傷脾土,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故此,今天為大家準備的第一條貼是:「祛濕有道」。

夏季屬火,走心脈,五味當中屬苦應心。在這個走「心」的夏天我們又該注意些什麼呢?為您準備的第二、三、四條貼分別是:「苦為良藥」、「養心養身」、「健脾扶陽」。

祛濕有道

1、濕不一定熱:

坊間有數不盡的祛濕方案,大多以「濕熱」為題,加以解決。為什麼一定是濕熱呢?本人則不大認同。

濕的本質是「陰邪」,有「重濁、粘滯、趨下」的特徵,而陰邪實質是寒邪。濕邪久郁體內,也可以化熱,故濕與熱可以相連,但非必然。此外,濕邪侵入機體,最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且以損傷脾陽為主,而非化熱。如《溫熱論》所言:「濕邪害人最廣……須要顧其陽氣,濕勝則陽微也。」

2、寒了一定更濕:

濕,分為內濕及外濕兩大類。內濕多由於過食生冷,耗傷脾陽,是其運化功能失調;而外濕則屬於外邪之一的「濕邪」。無論是內濕或者外濕,都應該扶持陽氣為原則,兼化濕。過吃寒涼的草藥及食物,不單化不了水濕,反而加重「傷陽」,耗傷脾胃陽氣。陽氣好比一把火,火苗小了,則消化吸收及運化水液的功能降低,反倒出現泄瀉或水腫。

3、暑濕本為熱,加上冷氣反變寒: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四季濕性各異。譬如:冬天的濕大多是寒濕。春天陰寒未盡、陽氣初生,應肝臟,主筋,故其濕收引經筋,引起各類肩頸背痙痛。夏日則以暑氣為重,而濕邪正對應長夏,與脾臟(五行為土)相應。濕伴著暑熱之氣,熏蒸心胸,阻礙體內氣機運行,而使人胸悶,困倦,便溏不爽。這也是最接近坊間所謂的濕熱病癥。可是,當我們並入時代因素考慮,在冷氣、凍飲當道的都市生活里,暑濕病反而伴有寒癥。

4、性平、味淡,祛濕最佳:

在暑濕夾寒的現況下,應盡量避免過用寒涼之品,可以多用平性、淡味(淡味可以滲濕)的食物、藥物。例如:蓮子肉、熟薏米仁、荷葉、茨實、馬蹄、蓮藕、節瓜、茯苓等。

5、豆子祛濕,食而不傷:

老朋友都聽過我曾經介紹過的「三豆薏仁粥」,即:綠豆、紅豆、黑豆,加薏米仁。此四味煮水可以利濕,平調臟氣。夏日加上白米或梗米一起煮粥,服食更好。加白米可以和胃補氣,加上祛濕四寶,可以事半功倍,並且老少恰宜。

除了這「三豆」,白扁豆、黑扁豆、眉豆、赤小豆、大花豆等,平時熬粥、煮湯都可以放一些,特別是黑、白扁豆,利水、祛風又健脾。

6、補氣祛濕,濕不復來:

夏季出汗比較多,中醫講求「陰陽互根」,氣隨汗脫,而汗液又等於血液,故仲夏之時,人體氣血最為虛弱。此時進補不單可以強壯體質,更可以充足體內陽氣,特別是脾陽。一保內濕不生,二保外濕祛後不復返。

所謂補氣祛濕,是在祛濕藥膳或草藥里加上一兩味補氣藥。可以考慮上品中草藥當中的黨參、白術、黃芪較溫和之品,補氣和營之余,還可以斂汗、增強體質。年長及久病體虛人士更可以於「夏至」後稍補人參(高麗太極人參、高麗參、白參為佳),扶正益陰。花旗參偏寒,易傷胃陽,只適合陰虛有熱人士服用,或配搭他藥共服。

請注意:上述補氣之品,感冒時慎服或須由醫師四診合參後決定。

苦為良藥

1、少吃酸:

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生髮及肝氣疏泄。而且「酸傷筋」,長期筋骨酸疼,肩頸硬緊的病人更少服。

2、少厚味:

冬季我們強調多納牛羊肉及高梁厚味,那是因為「冬主藏」,身體必需夠溫飽才能抵禦寒冷。但到了春季,情況斐然。此時毛孔虛張,陽氣開始向外散發,再蓄積厚味,反影響氣機運行,陽氣被鬱,積壓成內熱。而痔瘡、風疹、咽喉腫痛多在這種機理下產生,亦為春季好發疾病。

春「在色為蒼」,即綠,故春季適宜吃些綠色蔬菜,特別是豆苗、芥蘭、綠豆芽菜(胃寒人士可用黃豆芽菜代替)、春菜、菜心、菠菜、芹菜。

養心養身

1、午后小睡,養心神: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五》描述春季「在志為怒,怒傷肝……」肝氣如

2、常按「勞宮」,調陰陽:

勞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同时又是荣穴。传统中医认为,勞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勞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

3、「心平氣和」,最養心:

南方冬季不夠寒冷,開春後容易引發溫病,「驚蟄」前後更要特別注意。

健脾扶陽

1、芳香醒脾胃:

草果、藿香、艾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五》言:「酸傷筋,辛勝酸」,加上辛味有助陽氣宣發,符合「春夏養陽」的養生機理。北方習慣食用蔥、蒜、椒、薑、芥五種辛辣食物,既能扶陽驅寒、祛濕殺菌。還有一些辛溫發散的食物,例如:桂花、香菜、韭菜、茴香、芥菜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2、淮山健脾土:

步行,永遠是最簡便的健身方式。春季植物欣欣向榮,綠色又為春色,能夠在公園、郊外、甚至山林步行至徐徐出汗,一方面可以加強氣血運行;另一方面可以疏肝理氣,是春季最佳運動。

3、多梳頭:

葛洪《養生論》中提到:「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聖濟總錄·神仙導引》中也記載:「梳欲得多,多則祛風,血液不滯,發根常堅。」《延壽經》更認為:「發多梳能明目祛風。」梳頭好處之多,無可置疑。頭可以多梳,但不可以亂梳。梳頭至少一百下。注意操作時間-早上梳頭,祛風活血效果最好。晚間或睡前梳頭,反使陽氣升發過度,影響睡眠,或致膽火偏旺。要梳全頭-先從前額髮際向後梳到頸後發根處(即風池穴及風府穴位置)。再從左、右耳的上部(即兩側頭部)逆向進行梳理。

對於頭髮稀疏的老人,可以用手指代替。

4、多調氣:

在各種調氣功法當中,「六字訣」呼吸法算是比較簡單有效的一種,可以調整五臟氣機,在此介紹給大家。

「六字訣」屬於傳統氣功的吐納功法。《養性延命錄》記載:「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呬,皆為長息吐氣之法。」功法簡單:

1) 宜采平躺姿勢。

2) 午睡或睡前練習最佳。

3) 六個字的念法,應以普通話拼音為標準。

4) 採用睡眠時腹式呼吸法。

5) 吸氣短,呼氣盡量慢長。

6) 呼氣時口念一個字,只求口型,不必發音。

7) 每一個字至少連續念6次,或6的倍數,如12、18,以32次為佳。亦可以順序念(噓、呵、呼、呬、吹、嘻)各6次,對應(肝、心、脾、肺、腎、三焦)。調達五臟氣機。更可以按四季變化念相應的字,比如:春季時念「噓」,冬季時念「呼」。

0001

春是風的季節,風「善行而數變」。2016開年,無論政治,經濟,抑或天氣,無處不見風的跡象。區區肉身,如何適應萬物變化?保持心境平和,持續順應自然;觀世事於靜,做本份於定;該是一道不錯的護身符。

在未來日子裡,除了春季234,還會帶大家更深入瞭解一些春季時行疾病與調養細節。實際又積極地強健身體,面對數變。

發佈於 文化生活
By 2016-05-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