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觀點】南海仲裁案 中國輸在不參與?

2016-07-13 13:00:44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由中國實際掌控的南海赤瓜礁。 由中國實際掌控的南海赤瓜礁。

【香港輕新聞】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昨就「南海仲裁案」作出裁決,判定中國在南海劃設的「九段線」沒有法理依據,違反《聯合國海洋公約》,並將南沙群島所有「海上地物」都裁定為岩礁非島嶼,不能擁有200浬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的權利。中國表示不接受、不承認判決結果。今日本港多間傳媒社論關注南海爭議。

本港多份報章今日社論均認為裁決結果不公,首先該份裁決是在中國不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星島》引述國際法專家指,根據國際法,國與國之間須在協商未能解決爭議後,才可以提出仲裁,而今次中菲未曾就南海問題作出磋商,菲律賓單方面尋求仲裁,並不符合仲裁條件,審訊在中國缺席的情況下進行,是在「打茅波」。

《蘋果日報》刊登的旅美歷史學家黎蝸藤的評論文章則指,中國不應訴從一開始就是錯誤,認為如果中國參與,就有機會挑選自己滿意的法官,及代表自己的仲裁員;亦有機會通過技術手段拖延審判的進程,比如仲裁案拖到杜特爾特上任之後才審判,或能說服他撤訴;甚至有一定機會說服法官,阻止仲裁進入正式審理程序。

《經濟日報》社論亦認為中方消極應對仲裁案,客觀上令國際仲裁庭採納的理據全面倒向菲方;又指仲裁案還凸顯出北京外交策略另外兩方面的不足:中方獲國際社會回響有限,更未獲主流大國公開支持,反映中國國際話語權不足;近年北京靠讓利結交的朋友並不牢固,每當涉及地緣爭議及美國勢力時,周邊鄰國都不站在中國一邊。

《經濟日報》余木「國情知聞」專欄則指,中國當初選擇不參與,是因為看清楚該仲裁案猶如「黑球賽」,對手和球證已經串通一氣「吹黑哨」。對此,報章社論均認為,今次裁決結果反映美、日在東南亞對中國「離間戰略」奏效,該仲裁結果對美國而言,是以南海爭議為抓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如虎添翼,日本則可隨美國重塑政治、軍事影響力。

另一方面,今日多間社論亦指出,菲方早前曾多次表明願與中國展開對話,又曾呼籲國民不要期望太高,仲裁案後中方回應指雙方可「共同開發,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並將仲裁歸咎於上一任阿基諾三世政府,因此認為若菲方合理回應中國善意,仲裁案亦可為雙方解決糾紛帶來轉機。

此外,《蘋果》「蘋論」則批評中國在仲裁案前後,透過官媒開展輿論攻勢,又在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實彈演習,這樣「文攻武衞」將會令中國國際信譽受打擊,也將加深中國不願遵守國際規範的形象,鄰國則對中國更不滿及提防,屆時國際社會對中國更加質疑並孤立,「是什麼『一帶一路』、『亞投行』都救不了。」

By 2016-07-1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