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憶「老夫子」 竟是抄襲作品?

2016-09-03 09:30:34
秦楚天

香港輕新聞編輯

朋弟版老夫子(左)與王家禧版老夫子(右) 朋弟版老夫子(左)與王家禧版老夫子(右)

民國三十一年朋弟創作老夫子人物形象(圖片來源網絡) 民國三十一年朋弟創作老夫子人物形象(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輕新聞】提起「老夫子」,想必在香港無人不知。畢竟「老夫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是每個香港人的舊時回憶。不過你是否知道,一直被認為是「香港原創」的「老夫子」,竟然涉及抄襲醜聞!

實際上,這個說法在漫畫界內早已不是新聞。曾在二十年前出版漫畫文化雜誌《漫畫讀物》的彭志銘曾經就此事表示:「離晒譜,二十年前我們收到內地朋友的資料及原稿,發現老夫子是朋弟在四十年代的原作,它不但造型一樣,名字一樣叫老夫子,我們甚至找到連笑料也一樣的作品!」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來自天津的年輕人馮棣,化名「朋弟」,創作了《老夫子》《阿摩林》《老白薯》《發財還家》《上海現形記》等作品,成為當時一名著名漫畫家。其中《老夫子》的主角,是一個穿著半截坎肩,一襲短袍,戴瓜皮小帽的漫畫人物「老夫子」;他還有一個叫「老白薯」的朋友,是一個長得圓滾滾,看起來傻乎乎,笨拙但熱心的人。「老夫子」是一個極具時代特徵的遺老遺少性質的平民形象。作者透過這一人物的複雜性,折射出社會的斑斕與荒誕,並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社會的批判精神。由於朋弟的漫畫充滿了市井色彩,一推出就受到大眾的歡迎。

但由於意識形態改變,五十年代後,不入時的老夫子漸漸淡出眾人視野。1957年初社會思想開始鬆動,朋弟又開始創作,不久後卻因文革被打成「右派」,從此消隱無踪。

與此同時,香港也出現了一個「老夫子」。作者王家禧與朋弟同在天津出生,只是在1960年代移居香港,開始以筆名「王澤」發表《老夫子》系列漫畫。王家禧的《老夫子》與朋弟的《老夫子》人物設計和性格基本相同,甚至連角色名字都十足十相似。

圖片來源網絡 一九六五年香港王家禧的老夫子作品。(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朋弟的老夫子作品。(圖片來源網絡)

王家禧的《老夫子》在六七十年代一出,立刻大紅大紫;然而當時正在內地經歷文革的朋弟正處人生的低谷。當時有人把香港《老夫子》漫畫帶給他看,他竟無言以對。朋弟晚景淒涼,而王家禧則因《老夫子》紅遍當時華人圈,二人命運的迥異不免讓知情者感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朋弟的友人帶着他的舊作及部份在五十年代繪畫的新作,寫成專題刊於《漫畫讀物》為朋弟「申冤」。隨後2001年,內地文化人馮驥才出版《文化發掘老夫子出土——為朋弟抱打不平》一文,王家禧抄襲的說法才開始在文化圈內流傳。

面對有關抄襲的追問,已全面接手父親王家禧生意的王澤,在2013年「老夫子」五十週年回顧展上的回答是:「王澤(父親)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所創造出耐人尋味的詼諧港式漫畫,感動無數港民,在香港民眾心中『老夫子』為小人物發聲,老夫子的幽默是獨一無二的。這次活動亦得到老中青一百多位知名漫畫家/插畫家踴躍力挺,原因在於老夫子就是最經典正宗的香港漫畫代表。『老夫子』漫畫不但是道地的香港漫畫,亦早已衝破地域,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受到歡迎。」

發佈於 文化生活
By 2016-09-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