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分析】朱凱迪、劉小麗、羅冠聰泛民拯救者?

2016-09-08 17:59:41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0908 朱劉羅

【香港輕新聞】2016立法會選舉落下帷幕,26名新人代表民意,走進議會。當中來自青年新政、熱血公民的三名當選人,或明或暗支持港獨,而「票王」朱凱迪、「小麗民主教師」劉小麗,及前學聯領袖羅冠聰,亦被諸多媒體標籤為本土派贏家。香港輕新聞分析三人政綱、選票來源,及過往經歷,認為此三人並非「蠶食」泛民領土的本土派,恰恰是為泛民拓寬社運領域光譜的代表人物。

票源:來自泛民支持者

朱凱迪參選的新界西選區,上屆公民黨試圖以一張名單取兩席,余若薇排在郭家麒名單第二,吸走大量泛民票;而民主黨則分拆李永達「夫妻檔」。但兩黨四將僅得一人入議會,大量泛民票被「浪費」。而今次選舉中,新西增近兩萬選票,兩黨得票卻雙雙下降,同時街工、工黨得票大幅流失。該區唯一得益者就是得票8萬張的朱凱迪。

類似情況亦在港島發生,公民黨未能箍住上屆的7萬票,民主黨亦有跌票,工黨何秀蘭更失票到墜馬。另一邊廂,羅冠聰奪逾五萬票,有票站數據顯示,獲南區區議員司馬文棄選支持的羅冠聰,在南區吸走大量上屆屬泛民政黨的選票。

在劉小麗參選的九龍西,民主黨及公民黨在有效選票增三萬餘票的情況下,分別跌票一萬及五千,劉小麗本人則得3萬餘票。

此外,朱劉羅三人均為雷動計劃支持的參選人,而且參選選區均有打正港獨旗號的本土派參選人,如果投給朱劉羅的選民認同港獨路線,大可轉投鄭松泰、游蕙禎或者鄭錦滿。而近17萬選民選擇朱劉羅(三人得票總合約17萬張),分析有以下原因:

朱劉羅共同點:

1.雨傘精神的延續者

傘運失敗,港人失望,這場運動似乎已經成為泛民的負資產。而羅冠聰作為前學聯領袖,是2014年佔中的領導人物之一,與傘運無法切割;劉小麗初為人知,就是在佔領期間成立「小麗民主教室」,在佔領區大講民主之道;曾任職記者的朱凱迪,則在報章、網絡撰文認可佔領運動。

佔領運動結束後,港人未取得任何抗爭成效,傳統泛民政黨亦一直未能重建論述,為市民提供實現民主的可行道路及時間表。社會蔓延着一片悲觀之情,對充當領導角色的泛民、「和理非非」的失望溢於言表。而今年年初旺角騷亂及新東補選,梁天琦打着本土優先的旗號崛起,當時無論是普通市民還是傳媒觀察者都認為,這是建制、泛民二元對立的第三條出路,他們因此獲稱為「本土派」。

及後「本土派」提供的道路是「自決」、「公投」,或明或暗均是尋求獨立,自此社會似乎形成了「本土=自決/公投=港獨」的共識。而泛民與本土派之間的鴻溝恰恰在此,泛民各政黨多次強調反對港獨,根據朱劉羅的政綱,他們的立場與泛民一致——反對。

2. 「民主自決」非「民族自決」

至於三人均提及的「命運自決」,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多個場合強調,在一國兩制無法真正落實的情況下,他們尋求港人前途命運自決,港獨是公投時的選項之一;朱凱迪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更澄清指他所堅持的是「民主自決」,而非「民族自決」,表示「你將來自中共的壓迫,轉化成香港不同族群之間的壓迫,不make sense(合理)。右翼本土派是將族群放先於民主。」誠如朱凱迪所言,獨派一直強調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已具備形成民族的條件。

今年4月間,泛民主派中青代聯署《香港前途決議文》, 亦認同在一國兩制無法真正落實下,倡議「內部自決」、「永續自治」,並指「民主回歸」之路已走到盡頭,面對香港主體意識的抬頭,民主派也要作出新的回應,但強調任何人無論何時來到香港,只要認同這片土地、認同香港核心價值和文化,就是香港人。

3.堅守非暴力底線

朱劉羅三人在接受媒體查詢時,均表示認可的抗爭方式是公民抗命。「公民抗命」指不訴諸暴力,公民主動拒絕遵守不合理的法律、要求或命令,與「和理非非」如出一轍,即使是激進泛民也堅持這一行為準則。相反,本土派是勇武抗爭路線的擁護者,及實踐者。

4.「真·本土」

上文提到泛民各政黨一直未有重建路線,令市民看不到實現民主的前路。(中青代《決議文》可被視為是泛民重建論述的一次嘗試,但可惜當時的輿論並不看好,多數認為是泛民為選票,跟風本土派的舉動。)但朱凱迪曾撰文《佔中之後》,指出泛民長久以來沒有發展香港本地政治論述,只從法律角度解讀《基本法》,與北京咬文嚼字,或是從管治效益角度,強調民主制度對香港發展有利,但佔中失敗,反映這兩種論述失效,而「發展更深化的本土民主論述」、「回到地區政治戰場」,才是香港民主運動重新出發的前路。

朱凱迪從早年反對清拆皇后碼頭、反高鐵,到參選時關注新界「官商鄉」黑勾結、非法泥頭山,劉小麗則在旺角街頭支持小販,就是他們為實現「真·本土」做出的努力。(羅冠聰在此領域的關注及作為較少)

此外,公民黨在成立十周年宣言中亦大寫「本土」、「自主」字眼,但公民黨強調本土優先,並非主張香港獨立,相反「本土=自決/公投=港獨」難以劃上等號。

5.「左膠」標籤

朱凱迪因關注弱勢群體,為新移民發聲,長期被斥為「左膠」。朱劉羅三人與泛民均支持2064全民養老金方案(即學者養老方案);青年新政則主張部分審查的退保方案。獨派著名Blogger盧斯達在某篇批評劉小麗的文章中提出,在香港沒有單程證審批權的情況下,支持全民退保就是「另類共產」。(以上提及的所有參選人及政團,均認同香港應取回單程證審批權。)

在今次選舉中,三人政綱均提及關注性別平等、性少數人群的權益、關愛動物權益,並主張環保。但青年新政與熱普城對相關議題的關注程度較少。

三人成行:開拓泛民新光譜領域

是次選舉結果,無論是溫和還是激進泛民均箍住有一定數量的支持者,沒有政黨地區資源、樁腳支持的朱劉羅三人大獲成功。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形容,是「最大的選舉驚奇」,更指「他們成為下屆立法會議員有劃時代意義,值得中央和特區政府深思」。

資深媒體人李慧玲在選前即點出三人的特殊性,指若他們能夠順利勝出,反映香港的政治生態有根本性改變,傳統政黨經營模式在選戰已沒有必然優勢,反而個人憑着理念、靠網絡動員,亦能成功開出一片新天地。

中大學者蔡子強則認為,朱劉羅三人來自社運界和公民社會,他們入局,是選民對是對社運界和公民社會的一大鼓舞,亦是雨傘世代在政治上的一種延續和肯定。

綜合三人的政綱、票源及經歷,他們並非「蠶食」泛民領土的港獨本土派,而恰恰是為泛民拓寬社運領域的光譜代表人物。在泛民支持者對傳統政黨失望後,依然不同意港獨,繼續對民主前路懷有期望的新選擇。

延伸閱讀:新界西九龍西香港島的2012年與2016年選票流向分析。

By 2016-09-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