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保濕面霜「平嘢有好」

2016-11-16 17:34:41
秦楚天

香港輕新聞編輯

圖片來源:TVB截圖 圖片來源:TVB截圖

【香港輕新聞】消委會與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調查發現,現時市面上不少保濕面霜,未必價格越貴效用越高。消委會還提醒,挑選面霜時除保濕效果,還應仔細閱讀產品標籤,了解產品是否含有致敏成分。

上千元產品同最平無差

本次測試對象為530位25至66歲的女性,試驗為期四星期,涉及17款本地有售的保濕面霜。結果顯示,以5分為滿分,其中14款樣本的保濕效果均可達到3.5分,屬良好水平。但某些價格上千的面霜,保濕效果反而不如一些價格較親民的產品。例如「LA MER The Moisturizing Gel Cream」售價2700港元,屬測試對象中最貴的一款,其評分只有2.5,與所有測試對象中最便宜、僅售108港元的「NIVEA 24小時補濕晶華」保濕效果相同。

消費者最愛未必最保濕

此外,售130港元,價格第二低的「OLAY長效保濕凝露」,雖評分有3.5分,但標籤顯示該產品含有致敏物質甲醛,消委會指此成分可能令部分消費者不適。此外,還有8款樣本的標示成分中含有可能致敏的香料;另有幾款標示含酒精,用後可能導致皮膚更乾燥。

測試結果也顯示,用戶評價與產品實際保濕效果也未必一致。如「NIVEA 24小時補濕晶華」保濕效果僅有2.5分,產品卻獲得試用者最高打分4.5。

買面霜應留意成分標籤

消委會副主席梁光漢指,由於本次測試在德國進行,對象為白種人,可能與港人存在膚質差異,因此建議消費者應根據個人情況選購面霜。他提醒消費者不應盡信「經皮膚科醫生測試或認可」、「24小時保濕」等產品廣告,「有些廣告說是經皮膚科醫生測試認可,但這句說法不代表任何事,是沒有說到裡面含有的成分,以及是否會刺激某一類皮膚。」,另經海外測試發現,面霜的保濕效用並不能有效持續24小時。

他表示消費者反而應留意產品列表:如甘油、丙二醇、磺脂等成分為保濕劑;若甘油成分比例越高,保濕效果越好。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則指,本港法例現在並未強制美容產品的標籤列明成分,這點遠落後於歐美、澳洲等地,她促請政府盡快修例完善。

發佈於 文化生活
By 2016-11-1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