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熱話】中美外交再現摩擦 來年經濟走勢如何?

2016-12-19 13:17:25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1219 觀點

【香港輕新聞】財爺辭職一周尚未獲批,林鄭亦無新動向,本港政治議題稍降熱度,各大報章關注上週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年內地經濟走向如何?又會對本港產生什麼影響?而美國防部一海洋探測器被中國海軍取走,會否引發中美外交摩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周五結束,對2017年的中國經濟增長數據及走勢定調。《明報》社論指會議報告可見,為應對國際形勢的不確定因素,中央決策以穩字當頭,將防控各類風險放在重要位置,料對A股市場的監管趨嚴厲;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流動性方面可能偏向收緊;財政政策則未提及去年的提高財政赤字的要求。

《星島日報》社論重點關注該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調整,指內地上周末突然傳出或收緊個人每年換匯五萬美元的額度,以應對美國加息下日益加劇的資金外流壓力;但社論認為如此激烈的手段,或引發市場對人幣信心崩潰,不排除人行會先採取加息,擴大人幣對美元額度息口優勢,舒緩走資壓力,但另一方面此舉會令地方及企業債務百上加斤。

《明報》又關注會議對樓市的调控,明確提出「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並配合地方的人口政策,及加快土地供應;引述內地學者專家,指內地房地產市場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蘋果日報》今日「蘋論」就指樓市牽涉地方官員GDP功績、銀行及銷售業績等,內地經濟增長對樓市泡沫的依賴已形同「癮君子」,而一旦樓市泡沫爆炸,不僅對經濟層面造成巨大損害,甚至會引起難以估計的政治後果,所以無論經濟工作會議對樓市如何加緊,內房都難以擺脫炒賣狀況。

《經濟日報》社論則關注中美外交事務,指美國在南海國際水域的的海洋探測器,被中國取走後,特朗普在社交網站上炮轟中方在國際水域「偷走」海洋探測器;批評特朗普形容別國「偷竊」,有挑釁意味,他此舉小事化大,除了贏得一眾反華支持者的歡呼外,無助解決問題,甚至徒添折騰,若他繼續口不擇言,或為美國招來大禍。

至於本港事務,《信報》聚焦特首選戰,指根據該報民調,林鄭月娥民意支持度大幅上升至23.9%,僅次於32.6%的曾俊華,料是受惠於梁振英不競逐連任,不過上屆選舉中存在不少沒有「跟隨指揮棒行事」的「不羈選民」;認為兩人最終的勝算不完全取決於民意支持,更要看誰能爭取到中央信任,及吸納「不羈選民」的支持。

《東方日報》則關注「貴州兵團」入室綁架西貢獨立屋戶主,指今年內地匪幫不時來港「食大茶飯」,根本原因是警方執法能力有限,「管理鬆懈,紀律渙散,簡直亂象叢生」,另一方面又要應付示威疲於奔命;加上高官接連投身選戰,官場為之浮動,港府管治「很可能陷入癱瘓狀態,勢必為各種犯罪分子提供渾水摸魚之機。」

《文匯報》及《大公報》社論批評反對派議員拉布,造成流會,導致施政寸步難行。

By 2016-12-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