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發言時機或比內容更重要

2015-09-23 12:56:40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ChenZuoer_副本

最近,政治新聞十分熱鬧,先有中聯辦主任張曉明重申香港不實行「三權分立」和「特首超然論」,後有港澳辦前副主任、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發表「依法實施去殖民化論」。

兩人的言論被泛民主派大肆評擊,建制派亦急急解畫——葉劉淑儀強調香港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衡,特首絕非「無王管」;譚耀宗指二人的言論沒有關連,又指陳佐洱一向有談去殖民化及不滿有人揮舞襲龍獅旗,意圖降溫;曾鈺成甚至表明,毋須特別立法去管制或禁止某些行為。

最妙還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他首先指出,如陳佐洱的一些前官員:「應該對香港和香港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信任」,並表示政治上比較「虛」的爭拗,各方面也不想持續出現,最後還說:「我相信很多無謂的政治爭議也可以放在一旁」。

其實,張曉明和陳佐洱二人的言論,大部份都是中央政府過往的一貫立場,只是今次說得更直白,更具體。不過,話雖然都是一樣,時機卻是關鍵。

香港在佔領運動和政改之後,政治氣氛一直緊繃,直到港澳辦副主任馮巍見過民主黨後,政治氣氛才稍為和緩。本次的區議會選舉也被普遍認為是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有重要指標作用。

張曉明、陳佐洱兩人身為官員,其言論被政治對手斷章取義、抹黑曲解屬於正常不過的事情,兩人也不可能估計不到。兩人在此時此刻發表言論,給一些市民造成的印象是:部份中央官員認為近來香港的情況已經到了不能接受的地步,必須以正視聽。

但問題是,現在意思表達完了,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張、陳二人言論和馮巍與民主黨會面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可能會讓人產生中央對港路線有強硬和溫和二派的感覺,亦可能讓人有一種中央對港正傾向實行強硬路線的看法。

其實,以目前香港的政治生態,認同中央及港府的市民仍然是認同,反對中央及港府的仍然是反對,反對的市民不會因為這三言二語就會就範,但這三言二語卻會影響了中間派市民和選民的看法。

佔領行動、政改及反水貨行動,明顯讓泛民流失了一些中間和溫和選民,現在經濟下滑,前景不明朗,自然讓這些選民有機會投向建制派。但現今這三言二語卻讓中間選民多了一份顧慮,甚至重新強化了他們對泛民的認同。

目前泛民內部正值分裂,泛民大肆評擊兩人言論,目的在於產生聚合作用,製造泛民共同的假想敵,因此當下無論中央和港府發表任何言論,都會被抓住之後無限放大,此時建制派最佳的選擇是不主動挑起爭議,不向泛民主派提供攻擊的機會。

更何況,無論是「特首超然論」或是「依法實施去殖民化論」,確實都是「虛」的人心工程,沒有任何的急迫性。直至立法會絕大部份是建制派,到時「周公吐哺,議員歸心」,才會是「實」。既然如此,又何需此時講呢?

By 2015-09-2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