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兩個洋八路的中國情緣》

2015-09-24 12:14:31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1949年的米勒与中村

米勒大夫和中村護士,分別來自德國和日本,卻成為了八​​路軍戰士,在中國的抗日戰場和解放戰場上救死扶傷。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相識,在人民的軍隊里相知,在革命的戰火中相愛,最終成為了獻身中國革命事業和中德、中日人民友誼的終身伴侶。

本書以米勒夫人、日籍女八路中村京子口述的形式,帶我們走近這對國際志願者精彩而傳奇的人生。全書分為“序曲”、“中國相遇”、“東北十年”、“定居北京”、“傑出公民”、“尾聲”等板塊,以大量生動鮮活的事例展現了這對異國伉儷與中國革命的不解之緣。書中還配發了300多幅照片,其中不少為珍貴的革命文檔,蘊含了豐富的歷史與人文信息。

本書的出版是為了紀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週年,以及被譽為“來自德國的白求恩”、“傑出的國際主義白衣戰士”漢斯·米勒的百年誕辰。

作者簡介

口述者中村京子,漢斯·米勒的夫人,日籍局級離休幹部。 1930年生於日本福岡縣。 1945年5月考入“滿鐵”醫院護校來華學習。同年8月日本投降後,在錦州參加八路軍。先後在冀察熱遼軍區後方醫院和前線手術隊參加戰地醫療工作,經歷了東北解放戰爭和整個遼沈戰役。 1949年隨部隊解放天津後,在冀察熱遼軍區司令部衛生所做幹部保健工作。其間,與漢斯·米勒在共同的工作中相識、相戀,結為夫妻。之後,隨米勒一起轉業,在東北工作了十年。 1962年後又隨米勒調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工作。 1991年離休。現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

撰稿者沈海平,1954年生,文學碩士,中國福利會宋慶齡研究工作室研究員,上海宋慶齡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國福利會會史資料整理和相關人物的研究以及口述史料的搶救工作。著有《愛潑斯坦與宋慶齡傳記》等多種研究成果。

編輯推薦

本書具有五大看點。

其一,書中主人公漢斯·米勒與中村京子不凡的人生經歷,經真實感人的細節描寫和鮮明生動的性格刻畫,使本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讓讀者在了解兩位洋八路奇特經歷的同時,感受到他們偉大的思想情懷和獨特的性格特徵。

其二,書中配發的300多幀照片,既為主人公的光輝歷程提供了權威直觀的佐證材料,也向讀者展現了珍貴的文物檔案和歷史場景。例如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當天朱德總司令宴請國際志願者的照片;毛澤東與朱德接見印度援華醫療隊員的照片;朱德簽署的米勒在第十八集團軍服務的中德兩種文字證明書;朱德與聶榮臻分別寫給林彪要求對米勒途經東北時予以關照的信函;米勒從瑞士紅十字會募得併在抗日前線救死扶傷用過的聽診器等等。還有難得一見的各種證件,如德國黨衛軍開具的勞動證明、國民政府駐瑞士使館給米勒的簽證、延安時期的幹部保健證、東北人民政府給米勒出具的入籍證明和收聽短波證,還有宋慶齡與米勒一家的往來信件以及贈送給他們的禮物……

其三,串起以往宋慶齡研究中涉及的人物與事件的信息,大大豐富了現有的研究史料與線索。例如有關1939年由英國慈善家為“保盟”定制的大型救護車是如何歷時三個月一路艱辛運抵延安的細節;1944年由史迪威將軍下令改裝飛機艙門運往延安的大型X光機背後的故事;米勒在延河畔所攝照片上身穿的超短皮夾克的故事;宋慶齡為什麼喜歡讓米勒與中村的女兒米蜜到她寓所去;周恩來和宋慶齡為什麼高調出席印度大夫愛德華追悼會,等等。

其四,講述了米勒與諸多國家領導人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宋慶齡、廖承誌及國際友人如斯諾、路易·艾黎以及馬海德、羅森等還有與印度援華醫療隊的友誼。

其五,披露了外國專家在“文革”中的境遇,以及周恩來總理為挽留外國專家所作的種種努力。

發佈於 讀書
By 2015-09-2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