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佔領和反佔領都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2015-09-30 19:41:30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IMG_1632_副本 香港輕新聞圖片

佔領運動一周年,正值中秋佳節人月團圓之時,但造成的社會撕裂,卻沒有隨月缺月盈而修補。一年前,佔領和反佔領者於街頭互相指罵,臨近一周年之際,文人墨客亦借此時互相批評,各說自話。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大罵學聯及「學民思潮」當時拒撤離,「寸到不得了」;朱耀明亦認為佔領行動失敗在於未能及早「退場」,表示不應苛責學生,也不認同學生將行動升級。

陳健民接受電台訪問時稱,「佔領」失敗在於沒有與特區政府進行「第二次對話」,他認為談判過後是適當時間「退場」,運動可透過「辭職公投」延續;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反駁指「從來都沒有出現過最佳退場時機」,認為把失敗責任歸咎學生是「非常廉價的批評」。接著,陳健民發表了《革命的誘惑》,而周永康亦撰寫了《傘落之後,革命是否唯一出路?》,仔細看卻能發現二篇文章都在指責勇武派。

建制派對佔領運動的評論,集中在佔領打破社會安寧和秩序,損害法治,破壞經濟,干擾普羅大眾正常生活等方面。菁英會副主席黃麗芳批評佔領行動,突出一個「亂」字:「不時會有外國人、內地人問筆者:香港是否很亂?」,「某些人認為自己身處『亂世』……」。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批評「『佔中三子』和學生領袖脅迫中央,換來小商戶承受經濟損失,導致家庭朋友因政見不同產生撕裂,扭曲下一代對守法和法治的觀念。」

綜觀雙方的評論,想起了泰戈爾的一句話:「你看不見你自己,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佔領和反佔領者的評論,都只是見到自己的影子,卻見不到自己的原貌。

佔領運動早期得到部份市民的同情和支持,高峰期約十萬人上街參與,沉默的大多數即使非同情亦默許。但即使如此,在社會上,參與不合作運動的市民仍是少數,社會上除佔領行動外,只有零星的罷課,並無擴大到社會其他層面。

當佔領運動到了中後期,部份佔領者逐步使用一定武力,加上時間拖長影響到一般市民生活時,社會民意開始逆轉,沈默的大多數不再沈默,反對佔領收集到過百萬市民簽名,反對佔領的市民更走到佔領區和佔領者互相指罵,甚至自行清場。到後期,更出現失控。

建制派的評論,只講到佔領運動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對佔領運動的探討和後續卻乏善可陳。十萬人為何會響應呼籲走到街上餐風露宿?整個佔領運動的發生,就只是歸因於「佔中三子」煽動?港府處理事件完全無可改善之處?社會內部如無強烈的不滿,根本就煽動不起,干預不了,建制派有何良策應付這些不滿?如果佔領運動真如陳健民所說,能進退有據,適時退場,以「辭職公投」來後續,政府如何招架?如果沒有上百萬的沉默大多數的反對佔領簽名,港府有足夠政治能量解決事件嗎?

佔領運動一周年,佔領和反佔領雙方,都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如要看到自己的全貌,其實只要看看對方如何評論自己就可以一窺究竟。佔領者想佔領運動或不合作運動持續,就需要了解運動對社會實際的影響和沉默大多數的真正需要。反對佔領的建制派和港府,如不想佔領運動再次發生,就需要明瞭不滿的成因和在施政上有何改善之處。

答案已經在對方身上,而雙方不去尋求答案,可能雙方只想顧看著自己的影子,因為當雙方都去真心尋求了解對方時,分歧已經消弭了。

By 2015-09-3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