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擂台】為何「促團結」獲捧「大和解」遭轟?

2017-04-19 13:07:54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0419 觀點

【香港輕新聞】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接受傳媒訪問時,建議林鄭月娥上任後,特赦所有佔中涉案人士,包括七警和朱經緯,以達至社會大和解,惟相關言論遭到幾乎一面倒的反對。雖然胡志偉隨後收回言論,並深切致歉,今日本港傳媒熱烈討論「特赦論」,多方觀點均認為胡的表述粗疏,有違法治精神,亦有評論將其與特首宣戰時期,曾俊華提出的「團結和諧」、「休養生息」做對比,為何前者被嚴詞批評,後者卻獲得廣泛的支持?

《信報》社論認為,「特赦論」不討好的主因是佔中系列案件的司法程序未完結,若特首特赦相關的人士,等於干預司法,嚴重損害法治。基於法治精神不容妥協的原則,以大特赦來換取大和解,易令人聯想到不光彩的「政治交易」,甚至產生大量陰謀論,畢竟泛民中不少人都是涉嫌違法者,一旦特赦,他們是受惠者。

《明報》社論亦批評「特赦論」有違法治精神,何況佔領運動參與者認為這是公民抗命,「以法達義」,若對他們進行特赦,他們會視之為牴觸了理念、貶損了情操;又指,「特赦論」最大敗筆就是政治交易當作政治和解,政治問題須循政治解決,而佔領運動只是果,政治體制畸形而衍生的不公平、不公義狀况等各種深層次矛盾才是因。

李怡於《蘋果日報》的專欄中,就直言要求特赦實際上就是承認了有罪,是公民抗命參與者絕不認同的。何況林鄭的政綱中提到政改,是指「『8.31』框架下營造有利推動政改的社會氛圍」,23條立法也說是「嘗試創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即意為要壓下反對派的意見、奪取建制派在立法會三分二的多數,以此「修補撕裂」。

李怡續指,胡志偉提出的政治交易,損及法治核心價值和程序正義,早前也不見他聲援幾位青年政治犯,今次提出「特赦論」是他「被梁特的高壓打擊嚇破了膽,為自己友『求救』」,褻瀆了民主和公民抗命。

《蘋果》的「蘋論」則認為,「特赦論」有值得談論的地方,因為特赦有助於平息政治爭拗,若特首願意特赦也代表她承認佔中是政治問題,而非法律問題;不過,「蘋論」亦指出特赦會衝擊司法獨立,但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特赦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引入真普选、打破小圈子特權、防止西環干政等,才能造就真正的和解,北京和建制都不會允許林鄭這樣做,因此感嘆特赦「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此外,網媒《立場新聞》刊登署名方則平的評論文章,指胡志偉的「大和解」方案,看似很荒誕、被鬧爆,「但罵聲以外,卻未必沒有市場」,因為在特首選舉期間,曾俊華曾以「修補撕裂」、「和解」、「團結和諧」、「休養生息」獲得廣泛的支持,顯示溫和務實路線的市場大過許多人的想像。因此認為,胡志偉應該會得到許多人理念上的支持,而民主黨的作風也將吸納一部分曾俊華的支持者。

By 2017-04-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