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pklok:一約多伙後 政府處理房屋問題的延續力度務必增加

2017-04-20 17:12:11
pklok

修讀新聞傳播系學生,未曾有一股改變世界的作氣,但寄望以所知所能分享自己看法,或許不是見解獨到,仍盼我的文字與聲音在社會中可有一番作為。

WeChat 圖片_20170420170957

繼16年底推出加辣措施,把住宅印花稅劃一提升至15%後,港府最近再加推措施,堵塞一約多伙的漏洞:規定一份契約購多於一個單位需繳交樓價15%印花稅,舒緩以首置名義的避稅趨勢。不過,相信不少在野人士都明白,此舉存在治標不治本的問題:樓價依然高企,車仍是那麼難上,只能無助地繼續觀望上車盤淪為投資盤的情況。

筆者對此不但同樣感到無奈,同時相信此舉只是梁特班底,為挽回離開前的最後一點掌聲,在回應其剛上任時「港人港地」的理念。放眼觀看,新一屆政府也是高呼大同小異的「港人首置上車盤」理念,以處理積累良久的房屋問題。究竟兩屆政府可否先就房屋議題進行研究,延續處理房屋問題的措施?

張炳良局長也承認,堵塞一約多伙的措施並非最有效打擊樓價的方法,亦難阻「借人頭」買樓之計,只能短暫地減輕投資成分。因此,筆者認同施永青早前建議,把建居屋的預留土地改建公屋,當中一半作首置屋用地,並要求業主不准出租,限制轉售予首置業主,以增加上樓可能性。如出一轍地,筆者去年曾撰文提及房屋問題,建議政府應限制土地用途;包括在重建用地上,應減少興建投資性極高的豪宅,必須先正視今天港人「居住」的核心問題,非陳腔濫調的房屋「供應」問題。

香港從來並非無地可用,已建設土地只佔整體不足三成,惟政府應該藉此增加公營房屋量,處理居住問題。參考新加坡政府,有計劃地增加土地供應和私樓的數目,以遏制樓價高企問題。在香港未來北大嶼山及新界北的新市鎮即將發展之前,政府應增加住宅用地的規劃,並由政府作主導;不應被地產商大面積的收購,避免重蹈粉嶺北和古洞北的覆轍,有效地防止房屋商品化的情況延續。

增加土地面積,發展長期規劃拓地才是良方。陳茂波司長曾開腔表示將處理棕地問題,以法例收回棕地,解決土地用途不當分配的問題。然而,此舉的難度在於政府的決心,因為新界露天倉經營協會主席立場堅定,曾揚言上樓是「一定不可能」。因此,筆者擔心政府的決心是否會因為轉換班底而無以為繼?

回首過去本港房屋政策(包括「八萬五」的失存和為托市停建居屋),政府推行政策實是欠長遠和延續性。時任政府班底早已變更,只剩下你我承受住屋問題。然而,資料顯示本港房屋儲備金已預留近300億,有足夠財力發展公屋計劃。

筆者建議,當來屆政府組班完成後,應盡快進行研究:先處理建造業人手不足和青黃不接的問題;在新一學期多舉辦培訓課程及提高資助,鼓勵更多年輕人入行;再配合土地和「加辣」的方案,使政策得以延續,又避免產生政府換班過渡的「真空期」。

平情而論,盡管政府推行加辣措施的時間和成效存疑,但有消息指,來屆政府主要官員多數是由經驗豐富的AO出身,因此來屆政府處理房屋問題的力度應該更富重量。筆者期待新一屆政府推出首波房屋的方針,不但有效處理炒風,更可減輕市民買樓負擔:讓我們在文明社會中有合理的居住空間,盡快脫離目前人均居住面積「相當於三隻豬的生存空間」的悲哀情況。

發佈於 博評
By 2017-04-2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