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李永峰:誰在操控股市?一場華爾街的速度遊戲

2015-10-03 16:10:45
 

9401

在A股瘋狂之際,連跳廣場舞的大媽們,也跑去交易所看盤了。當她們敲一下手機或電腦鍵盤時,一筆交易很快會完成。但是,從敲擊鍵盤到交易達成,這之間發生了什麼?恐怕沒有哪個中國大媽可以說得清楚。其實不止她們,華爾街某些掌控數十億美金的對沖基金巨頭也未必清楚。

買入或賣出的指令下達後,作為經紀人的券商,會將這一信息傳遞到「證券信息處理器」(SIP),這裡的電腦自動匹配最優買賣報價機會,再將這一信息發送到執行交易的交易所。這之間,信息在光纖網絡中傳送的時間不超過一秒鐘。

一秒鐘很短,卻相當於1000毫秒。而製作精密的交易軟件,能以毫秒為單位運作。有那麼一批人,就在指令下達到交易達成這不足一秒的時間單位裡,完成引誘、偵查、掃貨、抬價、賣出等一系列行為。在他們那裡,一筆交易,大約只需13毫秒。這些操作者被稱為「高頻交易員」(High-Frequency Trading)。

傳奇記者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在2014年推出的Flash Boys: A Wall Street Revolt(大陸中文版譯名《高頻交易員——華爾街的速度遊戲》)一書,第一次將這一暴利把戲推到公眾面前,引發全球輿論風暴。到現在,金融界都在為如何監管高頻交易而不停爭吵。

《高頻交易員》一書,以日裔加拿大人胜山(Brad Katsuyama)團隊為主線,通過他們從發現到對抗高頻交易的故事,描繪出了高頻交易的複雜網絡。這個網絡中,有為了縮短不足一毫秒的時間而打通山脈的電信供應商,也有設置陷阱引誘經紀商暴露客戶意圖的交易所,也有專門向高頻交易員出售「暗池」入口的華爾街大銀行。

高頻交易大致是這樣的,如果有人想買10萬股XYZ公司股票,市面上剛好也有10萬股被分配在不同交易所等待出售,但因為指令​​到達每家交易所的時間不同。高頻交易員通過最早收到指令的那家交易所判斷買盤規模,然後搶先買光其他交易所的股票,隨即以更高價格賣給買方。他們賺取幾厘幾毫幾分的差價,但因為每天高頻率無風險操作,收益驚人。 「從2006年到2008年,高頻交易員在美國股市交易中所佔份額由26%增長到52%,此後再未低於50%」。

現在,中國股市因為實施T+1的交易規則,無法在日內完成高頻率買賣,所以中國應該沒有狹義上的高頻交易。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沒有人利用從下單到成交這簡短時間內的信息差。 2013年8月16日,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到現在也迷霧重重;2015年5月28日A股盤中暴跌,多家券商系統癱瘓,市場傳言,某券商專門為融資客戶開了優先通道,而留下散戶擠在癱瘓的系統上……

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經濟學的邁克爾‧劉易斯,深受該校左翼思想影響,因此著作充滿批判性。從80年代的《說謊者的撲克牌》(Liar's Poker: Rising through the Wreckage on Wall Street)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大空頭》(The Big Short),再到最新的《高頻交易員》 ,都在批判金融世界的漏洞與陰暗。中國股市的陰暗,比起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一頭栽進股市的散戶們,有多少人可以全身而退? 《高頻交易員》這類書,將不為人知的金融內幕暴露在公眾面前,至少可以讓一些散戶更加警醒。

原文刊於作者博客,《香港輕新聞》獲授權轉載

By 2015-10-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