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盤點】數據睇回歸:宏觀經濟好左定差左?

2017-06-16 12:00:09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HKSAR20-1600

【香港輕新聞】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中央一直強調「一國兩制」是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穩定,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在這20年中,又經歷了哪些經濟大事件,經濟增長模式和行業結構又發生哪些變化?香港輕新聞以數據解讀香港回歸後的經濟變化。

編者註:如非特別標註,所有數據來自政府統計處。

  • 經濟基本面

1994-2016 GDP

1994-2015 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均

回歸前,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曾創下逾12%的高速GDP增幅。不過,作為外向型經濟體,香港經濟在07金融風暴中遭重創;在2000年短暫復甦後,香港GDP隨著全球經濟環境在911打擊下,從2001年開始陷入三年負增長;2003年,中央推行「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後,香港經濟迅速恢復;隨後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下,香港無法倖免,GDP增速由2007年高位迅速下滑;次年,香港經濟在國際熱錢流入及政府投資拉動下復生,至今保持穩定中等水平的增長。

1994-2015 港府財政情況 2.0

港府收入除受經濟環境影響外,賣地所得亦影響較大。港府一向以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作為理財原則,但實際上梁錦松任財爺時期,曾出現長達3年的入不敷出。

1994-2015 開支變化

[toggle title="公共開支" state="open"]包括政府開支、營運基金、香港房屋委員會、臨時市政局與臨時區域市政局的總開支及獎券基金支付的款項。歷來數字已作出適當調整,以配合目前的開支分類。[/toggle]

教育、房屋及基礎建設一直是港府公共開支的重要領域,回歸後亦可見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份額穩步增加,而自前特首曾蔭權提出「十大建設計劃」後,基建的份額越來越大。此外,本港在2003年經歷沙士,而在衛生方面的公共開支至2012年才有較明顯增長。

1994-2016 港匯指數

[toggle title="港匯指數" state="open"]反映港元與香港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匯率加權平均數的變動情況,作為反映港元相對各種選定貨幣強弱的整體指標。[/toggle]

  • 勞工與就業

1993-2015 失業率

勞工方面,香港失業率相較於全球其他國家及地區,長期處於較低水平,而受外圍環境影響較大,分別在97金融風暴、03沙士及美國次貸危機時期,攀至歷史高位。

1993-2015-勞動人口及參與率-2.0【】_副本

[toggle title="勞動人口" state="open"]指15歲及以上陸上非住院人口,並符合就業人士或失業人士的定義。[/toggle]

[toggle title="勞動人口參與率" state="open"]勞動人口參與率是指勞動人口佔所有15歲及以上陸上非住院人口的比例。[/toggle]

1993-2015-工資指數【】_副本

[toggle title="名義平均薪金指數" state="open"]在就業人數的結構大致保持穩定的情況下,一般可用以顯示僱員的平均收入的變動。[/toggle]

[toggle title="實質平均薪金指數" state="open"]從名義指數中,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扣除通脹的影響而得出,顯示僱員收入的購買力的變動。[/toggle]

雖然港人名義薪金一路高漲,但扣除通脹後,20餘年來實質薪金漲幅有限,甚至有過全民凍薪、減薪期,難怪港人常呻人工升追唔到物價漲。

1994-2016 通脹及綜消指數【】

[toggle title="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state="open"]根據較低、中等及較高開支範圍的住戶的整體開支模式而編製,反映消費物價轉變對整體住戶的影響。[/toggle]

消費物價指數用以量度住戶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情況,其按年變動率就是常指的通貨膨脹率。根據數據,可見香港物價在回歸後有段時間回落後,一直處於高增長。

發佈於 輕盤點
By 2017-06-1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