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盤點】數據睇回歸:香港行業發展成點?

2017-06-19 12:00:56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HKSAR-3

【香港輕新聞】根據政府定義,金融服務、旅遊、貿易與物流及專業服務等是本港四大主要行業,四者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達五成左右。論及各個行業的興衰,近十五年的統計數據可見,貿易及物流仍是最重要的行業,但已現頹勢,相反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愈見上升。

  • 四個主要行業表現

2000-2015 四大行業增加值

2000-2015 四大行業從業人數

 

  • 股市

1995-2015 恆指最高最低及收市價

97股災、00科網爆破及03沙士,分別造成回歸前期本地股市的低潮。2004年四大國銀及內險股來港上市,帶動恆指長期升浪,05至07年更迎來升幅史無前例的三年牛市,但當中07年股市波動極大,恆指多次單日轉向,波幅達致數百甚至數千點,令不少股民感高處不勝寒。次年更有雷曼爆煲,恆指從高位跌逾48%,不過因美國於09年推出量化寬鬆政策,股市回升。2014年中央開通「滬港通」,但A股和恆指均未見大升,被挪揄為「幽靈列車」。根據本地「都市傳說」,「逢九必升」已在2009年實現,而「十年股災周期」雖然在07年失誤,但預測的下一次股災,就將在今年爆發···

  • 旅遊與零售業

1994-2016 訪港內地及其他地區旅客

旅遊業方面,訪港旅客在回歸後呈較快增長,03年中央開放自由行後,可見來自內地的旅客大幅增加,而2010年深圳開放「一簽多行」,有關數據再次大步上升,而15年訪港旅客人次小幅回落,但未知與是年叫停「一簽多行」有多少關係。

1998-2015 訪港旅客人均消費

隨著內地居民收入增加,內地過夜旅客的消費力漸強,甚至在近年高於來自全球旅客的平均水平1000港幣左右;而非過夜旅客,內地客的消費力一直高於其他地區旅客。

 

1994-2015 零售量及價格指數

[toggle title="零售價值指數" state="open"]量度價值的變動。[/toggle]

[toggle title="零售數量指數" state="open"]採用環比連接法編製,把價值指數內的物價變動因素扣除後所得。[/toggle]

零售指數不僅度量本地消費者在貨品方面的開支,亦包括遊客的消費,因此零售指數與遊客在港消費水平呈相似變化。

  • 貿易往來與物流

1994-2016 香港貿易順逆差

香港與外的貿易往來除了市民熟知的貨品進出口,亦包括服務貿易,如保險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和電子通訊、電腦及資訊服務等。兩大類別的進出口差額決定是年香港是貿易順差,抑或逆差。當某年出現貿易逆差,淨出口額就會為負值。

1994-2015 外貿總量

[toggle title="港產品出口及轉口" state="open"]港產品出口貨物是指香港的天然產品或在本港經過製造工序,以致其基本原料的形狀、性質、式樣或用途受到永久改變的產品;轉口貨品是指輸出曾經自外地輸入本港的貨品,而這些貨品並沒有在本港經過任何製造工序,以致永久改變其形狀、性質、式樣或用途。[/toggle]

(以下均為貨品貿易的進出轉口情況,進出轉口貨值詳見下圖)貿易及物流仍是目前對香港經濟貢獻最高的行業,總覽全圖,貿易總量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9年雷曼爆煲時有較明顯回落,其餘時間均穩步增長。同時,按貿易往來對象劃分,中央於03年與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協議》,打破貿易壁壘,及後香港與內地的各類型貿易往來逐漸升至的約半水平。

1994-2016 進口貨值

本港對外貿貨品有強勁需求,進口貿易量一直是貨品貿易的重要一環。

1994-2016 轉口貨值

香港亦是全球重要的轉運港,經由香港進出口的貨物,亦對貿易量貢獻趨重。

1994-2016 港產品出口貨值

港產品出口則是外貿中唯一萎縮的,側面反映香港工業等製造業的衰落。

1993-2016 港口貨物吞吐量

物流方面,貨品主要通過水運及空運進出本港。除09年因應全球金融風暴令港口貨物吞吐量萎縮,近年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亦出現下降,則與內地上海、深圳、寧波等港口興起不無關係,詳見下圖。

1994-2016 主要港口排名前五

本港自2005年失去全球最主要港口龍頭位置後,排名不斷下跌,現已跌至第五位;而內地有三個港口城市上榜,香港甚至已被寧波-舟山超越。

1994-2015 空運吞吐量

不過空運方面,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國際空運貨物吞吐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多年來都是世界各地機場的首位。

  • 工業製造

1994-2015 工業生產及生產者價格指數

[toggle title="工業生產指數" state="open"]變化反映本地工業生產量的實質變動,即經撇除價格變動因素後本地生產量的變動情況。[/toggle]

[toggle title="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 state="open"]量度本地生產者對其服務所收取價格的平均變動。生產者價格是指本地生產者對其產出所收取的實際交易價格,即已扣除任何退回買家的折扣、賞金、回佣或津貼,但包括附加費用。[/toggle]

七十年代起,本港人力、土地成本上升,加上歐美國家對港實施貿易配額,曾是本港支柱產業的工業製造業逐漸式微,加上1979年起內地改革開放,本港生產線逐步北移。工業生產萎縮的趨勢在回歸後繼續保持。

發佈於 輕盤點
By 2017-06-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