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草動】副局長權責不清 淪為「政治佈景板」?

2017-08-02 14:59:20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WeChat 圖片_20170802144334

【香港輕新聞】本屆政府首批18名副局長與政治助理名單公佈後,各界回應「有人歡喜有人憂」。除近來居於風口浪尖的蔡若蓮繼續引來爭議外,其他政府新成員的資歷亦成為媒體焦點。有媒體認為,林鄭委任多名政黨背景的人士,是希望拓闊政府政治光譜,增加影響力。

得知蔡若蓮擔綱教育局副局長後,非建制派繼續抗議,卻暫時未有進一步行動。據《明報》李先知透露,有非建制派議員表示對她的委任「完全無信任可言」。不過,目前正值暑假,蔡若蓮暫時不會在立法會展示具體表現;況且非建制的當前要務是先反對「一地兩檢」,因此現時「難以動員反對她」。該議員認為,料想蔡若蓮對政策不熟,可靜待她日後在推動教育政策時「撞板」。

不過,李先知稱有政府中人已考慮到這種可能,甚至考慮過讓蔡若蓮盡量不處理課程發展部分;但最後放棄想法,仍決定讓她憑實際工作與表現釋除社會疑慮。

有觀點認為,非建制派不應繼續糾纏此事。《明報》社評《經濟日報》傅流螢均指,蔡若蓮過往資歷顯示她具備擔任局長的能力。《明報》社評認為,上屆政府正副教育局長都不是出身教育界,因此政策常被指「離地」;本屆政府的選擇正是為了修補這種不足。

至於政治背景,《明報》社評就稱蔡若蓮當年參與推動「普教中」等計劃時並非政策制定者,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也說,推國教最重要是「啟發」而非「盲目灌輸」,可見國教本身不成問題,問題在於蔡和教育局會否吸取上任處理國教問題不當的教訓。

傅流螢則引述部分官場人士分析,指蔡若蓮有教育博士學歷,在教界工作二十多年間,有過教學與政府工作的經驗,論資排輩足夠做副局長;呼籲非建制不應僅看到她的教聯會職務及親中的政治背景,就拒絕接受她。

既有觀點擔心副局長「過分作為」,亦有看法希望副局長「積極有為」。《香港01》「01觀點」就指,副局長一職在政治任命體制下,經常淪為夾縫角色;由於權責不清,也導致社會對副局長的職責理解有限,如「盲公摸象」。文章認為,既然高官問責制一時難以改變,政府可考慮明晰副局長的責任,讓官員有清楚的績效目標可循,也讓公眾「有尺可量」,不至於讓該職位淪為「政治佈景板」。

另外,有不少媒體也關注其他幾位新任政府成員。有觀點認為,從這批副手的組成可看出林鄭班子的政治光譜與上屆相比更闊。《經濟日報》傅流螢指,這批人中,以穩紮穩打的公務員居多;從各政黨出身、具有選舉經驗的副局與政助也有不少;還有「熟書」的專業人士,可看出各政策局從選人上已在回應林鄭「需自力更生在立法會拉票」的說法。

《巴士的報》Ariel今日文章指,縱觀這批名單中的新人,如發展局常秘寗漢豪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陳帥夫均屬「有料之人」。有消息稱這幾位人士本可出任更高職位,但因個人意願「不入熱廚房」,才以另種方式加入政府。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7-08-0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