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民主前路?中央態度?媒體怎看校園「獨」潮?

2017-09-08 14:52:01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20170908144110【香港輕新聞】開學一周,各高校內「香港獨立」活動不斷有新進展,昨日藍絲群體「珍惜群組」到中大與學生對峙令氣氛一度白熱化。多家媒體從不同角度剖析本次風波:有人從校園氛圍及未來影響談論,亦有人思考香港民主運動前路,另有觀點就最近港澳官員的調動傳聞猜測中央日後對「獨」取態。

《星島日報》今天發表經民聯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文章,文章以違法違憲為據稱校方決不能容許任何有關港獨行為。林健鋒批評,有學者與教師以學術及言論自由作「護身符」在校園內合法化傳播港獨的行為,另外,老師以「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培養民主」為名推動對「港獨」的討論與發言,也應被嚴正反對,還校園淨土。

資深傳媒人劉瀾昌今天刊登在《明報》的文章則從香港民主運動的角度分析。劉瀾昌認為,現時香港民主運動雖正值低潮。以港獨為例,劉瀾昌引述社民連前主席陶君行所言:「老民主派二三十年一事無成,但佢哋(本土派)3年已經土崩瓦解」,指獨立或令民運加速分裂。文章觀點指,香港民運此時應該趁低潮思考運動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否應繼續執行「不合作」路線。

另外,文章還提到,有部分民運人士抱持「相信中共政權將如同蘇共一樣在短時間內垮台」的觀點進行抗爭,但基於現在大陸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地位,香港民運團體也需要「識時務」重新研判。

除了從港獨活動本身發起的討論,亦有媒體將校園民主牆標語與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兒子自殺事件結合議論。《星島日報》社論認為,大學校園近年港獨聲音日益響亮,是部分學生認為該議題能衝擊本港法律與北京底線,因而也藉機宣洩對現況的不滿,甚至為目的不擇手段。

文章指,本次事件中的蔡若蓮被部分學生認為屬北京陣營,評價她入閣是「出賣香港」,因此她的不幸反而值得慶祝,這種想法已不屬於是否犯法的考量,而是墮入了違反人性的陷阱。社評續指,事件發生在培養未來老師的教育大學,如果確為該校學生所為,難以想像持如此觀點的人日後會教出怎樣的學生。而學校方面雖為避免批評較少規範學生,但須知學生享有的自由也應有道德及法律底線,不應令大學反而成為培養極端行為的殿堂。

前幾日,曾有媒體疑問「校園宣獨」等事件,會不會令內地當局又能趁機以治獨之名插手香港事務。《經濟日報》「有政戲」政情文章就指,近日有傳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會接替王光亞出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有關決定最快本月公佈。文章特別指出,張曉明對於港獨有強硬的立場,他曾評價被DQ的四名立法會議員以及旺角暴亂參與者被定罪是「港獨分離勢力受沉重打擊」、「香港法治得到有力維護」的體現,因此他的轉職任命意味著中央對港政策沒有大變。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7-09-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