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施政報告風平浪靜 是政黨的「危」定「機」?

2017-10-13 14:51:12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昨日上午,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有媒體評價問答會氣氛總體良好,各派議員獲政府官員主動查詢對報告的意見是與上屆政府最大不同之處。亦有媒體人認為,非建制派需意識到不能再以老一套與今屆政府打交道,政黨應從「叫口號」轉為監督施政為主。

多有政圈消息放風的《明報》「聞風筆動」李先知專欄稱,了解到有不少立法會議員在施政報告發布後接到多個政策局官員的聯繫並詢問對報告的看法。據悉,獲得官員主動聯繫的立法會議員不分建制與泛民,民主黨成員尹兆堅與實政圓桌田北辰均表示昨日獲不同官員主動接洽。二人亦表示,本屆政府比較緊張議員看法,與上屆相比表現積極;但認為若仍是擺姿態則再積極都無用。

報告發布後兩天,政黨間與社會輿論未見激烈反應。李先知引述政府人士評估,稱報告發表後社會總體評價平穩,雖有部分民主派議員認為報告內容「半桶水」,但確實回應了不少市民訴求,因此問答會氣氛相對良好,民主派也很難起哄。

《信報》「金針集」亦指,施政報告新措施總值粗估超過700億元,受益者遍布社會每個階層。有質疑稱林鄭「用民生收買人心」,但前三任特首就是在民意上吃虧;從林鄭角度考慮,「得民心者得天下」是樂而為之。

有說法稱,林鄭能靠施政報告「悶聲大發財」,但在非建制派看來則會是危機:因為平靜的社會氛圍有助市民重獲理性思考以判斷政府施政得失,卻會令從政者角色變透明。《東方日報》畢日堯撰文指,非建制派對該份報告最不滿的一點是「沒有政治」,因此民主派對重啟政改更加執著。

《信報》金箴文章提醒,非建制派應明白對手不再是梁振英,而是懂得競逐敏性的林鄭月娥,「政治口號」或許難再奏效。目前,林鄭有一些領域政策不得不用「拖字訣」暫時應對,非建制派若想言之有物,現在應以立法會僅餘功能監察當局如何推行這些民生政策。

也有觀點認為,林鄭雖懂得避開敏感議題,回應近期部分激進事件時態度亦有所保留,但不能將之視為社會氣氛轉良的開端。《巴士的報》盧永雄文章指出,港府過去回應反對運動的態度不外乎懷柔與高壓,上屆梁振英的高壓已被視為激發港獨的根源,而前特首曾蔭權時期雖以懷柔期待香港保持和氣,卻也締造了激進派的光輝時代,大搶泛民不少議席。

盧永雄認為,目前林鄭似乎想重啟懷柔政策,但在目前港獨思潮被完全激發社會背景下,若懷柔政策施行一段時間後不得成效,恐怕會令激進派與中央的惡性互動更甚,到時林鄭再想低調處理政治,恐怕更難。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7-10-1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