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運動成利刃?共和黨參議員補選爆冷落敗

2017-12-14 14:43:35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美國阿拉巴馬州日前舉行參議院議席補選,這州份本屬共和黨的「票倉」,惟受性醜聞纏身的共和黨候選人穆爾(Roy Moore)在總統特朗普「加持」下爆冷落敗,令民主黨候選人瓊斯(Doug Jones)成為該州25年來首次選出的民主黨參議員。事後總統特朗普撇清關係,指「早知穆爾贏不了」。

瓊斯選前民調處劣勢 險勝穆爾2萬票

《紐約時報》報導,63歲的民主黨候選人瓊斯在「深紅(共和黨代表色)」、傳統上傾向保守的阿拉巴馬州參選是場硬仗,選前民調並不看好。

但前天開票,首次參選的瓊斯以49.9%得票率,險勝70歲的共和黨候選人穆爾的48.4%,得票約多2萬票。事後,穆爾拒絕承認落敗,並且要求重新點票,惟州政府表示不大可能重新點票。

瓊斯在慶祝派對上向支持者指,已向全國展示團結的力量,「你們這次選對了」,有支持者落淚指,「我太驕傲了,不敢相信我們竟能選出民主黨議員」 。

CNN報導提及,瓊斯勝出其中的原因是黑人選民投票率大增。

#MeToo運動持續發酵 穆爾性醜聞纏身影響選情

選前,有多名女性公開指控穆爾多年前有性騷擾、性侵的行為,包括53歲女子考夫曼(Leigh Corfman)指控在1979年,年僅14歲的她被穆爾脫去外衣並進行不當撫摸等。穆爾否認指控,反控爆料者說謊。其後,他改口承認追求過一些少女,並強調和她們「只是約會」。結果,共和黨多名議員紛紛聲討及要求穆爾退選,惟他仍執意參選。

即使難以估計性醜聞對穆爾的選情產生的影響,惟穆爾今次以些微票數落敗,外界預料或是受到近期成為焦點的#MeToo運動所波及。

《經濟學人》分析,性侵醜聞影響的不是單一個黨派,而是整個政治圈。文章提及,自共和黨的特朗普當選以來,共和黨人對性侵事件的態度變成他們的「弱點」。有媒體於上月盤點出近期兩黨受性醜聞影響的人物,反映公眾對性侵事件的關注度提高。

美國民主黨眾議院議員賈亞帕爾(Pramila Jayapal)形容,今次瓊斯勝出是「一大政治勝利,亦是全國反對戀童癖當議員女性的一場勝利」。她認為,穆爾是「#MeToo運動上最容易的一個難題(Roy Moore is the easiest of all the questions in front of us for the #MeToo movement)」。

特朗普撇清關係 指早知穆爾贏不了

總統特朗普早前普不顧幕僚及共和黨人士反對,為穆爾「撐場」及拉票。據指,共和黨人士多對阿拉巴馬州的落敗感到錯愕。惟有人認為如果穆爾勝選,他或將需要面對倫理委員會調查,影響其他共和黨議員聲譽。

在穆爾落敗後,特朗普在網上試圖撇清關係,發出推文宣稱「早就知道穆爾贏不了」,強調他原本支持的是穆爾在共和黨黨內初選的對手斯特蘭奇(Luther Strange),「我支持特蘭奇(而他的聲勢也大為升高)的原因是,我早就說摩爾將無法贏得選舉。我說對了。」

#MeToo 成《時代》雜誌年度人物

《時代》雜誌上星期宣佈,當選年度人物的是「打破沉默的人們」(the Silence Breakers),即所有公開承認自己曾是性騷擾和性侵受害者的人。雜誌主編費爾森塔爾(Edward Felsenthal)表示,#MeToo是近幾十年中,發展速度最快的一次社會變動,「它的開端是數百名女性,還有少數男性決心說出自己的經歷」。

[box type="shadow" align="" class="" width=""]這場運動10月開始,由女演員阿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iano)引用社運人士塔拉納·柏克(Tarana Burke)的「我也是」(#MeToo)而在社交媒體發酵,許多人自己曾受到高權威人士性騷擾及性侵,當中包括演藝界、政治界、宗教界、運動界甚至藝術界的人士。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7-12-14

手機分享本文: